同吃同住同劳动

作者:帘外落花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6-14   阅读:

  
  “习主席到兰考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大家认真看一下新闻报道,学习一下中央精神,下午我们开一个座谈会,讨论怎样把群众路线的精神贯彻落实好。”王书记看着报纸上的新闻对着电话说完这段话后眼睛又落在了报纸上。
  “好的。”王书记仿佛看到小刘到各办公室通知的样子。
  小刘这孩子什么都好,虽然才从学校出来几年,到底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来的,业务来得快,也懂得机关的一切运作方式,尤其是文笔好,什么材料交他手里,写出来和王书记年轻时做秘书的水平不相上下。就这一点,王书记看他时总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仿佛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
  别小看写公文,模式差不多,真要写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有的人一辈子还真就没写好过。就算让一些大作家写也未必写得好,为什么呢,因为作家写的是自己所思所想,公文写的是领导所思所想,你文采再好,揣摩不了领导心思,跟不上政策套路,绞尽脑汁都没用。王书记想起年轻时有一次为领导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整整加了一个月的班,每天交上去都打回来让重新改,直到两会召开前夜才算完工,他把第一稿和截稿对比,中间的改变并不大。从此他是时刻去感受领导的讲话风格,说话习惯,甚至领导在听别人讲话时的神情,姿势。经过他的刻苦钻研,后来的稿子返工的就很少了,同事戏称他“一稿潮”。
  下午的会开得很好,王书记主持会议也言简意赅,中央现在要求开短会,说短话,他得带头贯彻落实。他让小刘按照大家的意见拿出一个方案,最好在周三上午敲定。一到周四边缘地方的乡镇干部就想往城里跑了,周五去只会遭人嫌,这点从他年轻时在基层干工作的时候就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这,王书记笑了笑,当领导也要经常回头看,换位思考,这样才不至于让下属讨厌。很多人接待领导时屈膝苟笑,转过身去就开始骂娘的人也不是没有,他年轻时候就经常在心里骂下来检查工作的领导。
  仔细看了小刘的方案,修改了其中一两个字。小刘说,领导这样一修改,真的是高屋建瓴,醍醐灌顶,昨晚我就在推敲这里用哪个词,心里疙瘩又捏不住要害。王书记也难得去想小刘的话是真是假,但他知道有时候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字的修改也会不一样,恰恰这一两个字有时候真的要把脑壳皮都抠肿。年轻时候,他不止一次想,等自己当了领导坚决不再抠字眼,少一些咬文嚼字,公文写得再好和卫生纸功能差不多,只能使用一次。真当了领导,反而更看重公文的水平了,其实,每次在台上念的时候,除了小刘几乎没太多人认真听。好像都在认真做笔记,但听没听是看得出来的。总不能因为没人听就不念,总不能念了就要所有人听。公文这个东西是写的人呕心沥血,听的人却觉得千遍一律。
  周三下午,王书记出发了,这次去只有小刘和一个副书记,上面要求轻车从简。车后面仍然装了清油、棉被和大米这些慰问物资。每次下去多少带一点,村民看领导进村时,总有工作人员在后面拿这些东西,村干部会马上接过去摆放在一起让记者拍照,慰问时再递到领导手里发给贫困群众,再坐下来嘘寒问暖一番,一直都是这样的模式。
  从困难群众家里出来已经下午六点了,安排在一户村民家里吃饭。两盘素菜,一盘荤菜一个汤,王书记招呼大家一起吃饭。很多年没这样简单的吃饭了,他夹起一块肉,味道和小时候母亲做的味道差不多,他不由感概地说道,还是农家饭入口啊,陪伴的县乡干部连连称是,大家跟着吃起来。看到记者还在一边拍摄,王书记放下筷子招呼记者别拍了,一起来吃饭。记者刚出去,村干部马上端来土鸡烧竹笋、清蒸河鱼,王八汤,一会儿功夫桌子摆得满满的。王书记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不能表示出不高兴,村干部的心思就是在座其他干部的心思。他若表示不高兴,会让别人为难,他不能不懂道。
  来的时候是四个人,聚集在一起就有二三十个人。吃过饭在村民的院坝里和村民代表拉家常,王书记也拿出本子认真记录起村民的述求,时不时和村民交流,这时候等候一边的摄像机会快速跟上。原来他不喜欢说话时有人拍摄,会影响他的思路,现在已经适应了,对着镜头,他的表达能力反而顺畅了很多。话题不外乎还是路怎么修,人畜饮水还有多少户没有落实,农用电没有完全覆盖,现在农村家用电器多了,用电负荷却跟不上等,也有村民提出想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技术等常态话题,这些话题他去每个村都会听无数次,也会安排部署很多次。在座的干部根据王书记的意思一一认真解答村民的问题,夜幕即将降临,看得出大家有点厌倦,县领导看了王书记一眼后清了清嗓子:“今天的话题大家都都说得非常好,意见都很中肯,问题都很具体,现在请王书记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在村民热烈的掌声中,王书记做了简短发言,大概意思一是在座领导要高度重视村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早日落实,不能落实的要建立问题台账,限期落实。二要将责任落实到县乡干部头上,牵头落实,跟踪进度,并将落实情况书面报告王书记本人。
  座谈会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结束,村民们鼓掌欢送领导,感谢书记前来看望大家。正当王书记想问晚上住哪户村民家里,小刘已经和县领导前来请他上车。王书记上车前问小刘,村民的饭钱付了吗?小刘说,付了。王书记坐进车里没说话,这个村来过很多次了,这几年的挂帮包为他们修建了村委会,也定点帮扶了几户村民,沼气池也建好了,产业化也有了一点规模,算是切实为村民做了点实事。他又想到明天去和村民同劳动应该带双胶鞋,很多年没穿胶鞋了,原来下乡穿的那双很久没看见了。
  车很快到了县城的宾馆,县里的干部在旁边悄悄和小刘说话,大概是问小刘晚上要不要陪书记宵夜。最近高血压犯了,他本人也不喜欢吃饭唱歌宵夜这样的三部曲,但是大家都热衷,他也不好免俗,现在中央下了规定,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了,年龄大了,坐了一天车开了半天会身子疲乏得很,但在人前还得精神从容。小刘轻轻走过来,还没说话先矮了身子。“书记,你看……”“不用了,大家都累了,早点回去休息,好好陪陪家人。”
  县领导把他送到房间,一番礼仪后总算离开了。王书记走回房间,坐在沙发上点了一只烟,身体靠在了沙发上,真的是累了。小刘进来放置随身洗漱用品,拉上了窗帘。“今晚早点休息,有人来找就说我休息了。”小刘拿来拖鞋。“书记,把鞋换了吧,今天走了那么久。”“放这里吧,你也回房间去休息吧。”。小刘离开时轻轻关上了门。
  王书记换了拖鞋,站起身来走到窗前,这个宾馆是这个县城最好的宾馆,宾馆里的装修设备超过了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宾馆依河而建,夜色和灯光在河面闪着斑驳的光影,若是年轻时,他一定要去河边走走,听一听涛声,看一看平常人家的万家灯火,现在却不能了,出去散步认识的人太多,难免客套寒暄,就这样望一会儿也算解乏吧。
  醒来时,天已大亮,昨晚睡得很好,原来来县里,半夜三更还能听到歌厅传来的鬼哭狼嚎,偶尔还有喝醉的人在楼下吵闹,他也经常喝得晕头转向,回到房间就得吃各种解酒药,昨晚真的是很安静。
  去村里的路上,王书记一直看着车外,四月的农村,郁郁葱葱,庄稼很是茂盛,也有丢荒了的土地长满了杂草,这几年丢荒的土地是越来越多,很多农民又在里面种了树,大的树都有篮球那么粗的腰身了。
  到了村里,王书记对小刘说,村委会去过很多次了,这次就不去了,我们直接去田里吧。
  路边站了很多拿着撮箕,锄头的农民,王书记从车里下来,县领导给大家介绍了一番。在县领导的引领下,王书记走进了田里。又走过来一个农技员模样的人,又是一番介绍,握手。农技员开始示范,县领导、乡领导、村干部都领了农具,按照农技员的示范劳作起来。王书记在前面,依次是副书记,县里的干部,乡里的干部,村里的干部,小刘这次没有领农具,而是在一边悄悄指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12
  审核编辑:欧阳梦儿   精华:欧阳梦儿

上一篇: 《 民俗拉套

下一篇: 《 流浪艺人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欧阳梦儿:
好的故事一定来源于生活。从秘书“上来”的王书记,也还算知人识人。通过王书记对秘书小刘的观察和认可,让我们明白不但生活是艺术,为官为下级同样是艺术。王书记到基层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行为,本来是件执行中央精神的好事,却演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这该怪谁呢?值得玩味。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