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短篇小说 > 乐师徐伯

乐师徐伯

宋振邦散文体小说 《小镇风情》16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14-06-11   阅读:

  
  徐伯
  当然,说起音乐,两个青年要练到徐伯那种程度是不易的,也许终生难以达到。徐伯心境平和,淡泊功利,与世无争,一生追求美。他不吸烟,无论土烟和洋烟都不吸。他那修长的手指不留指甲,面庞白晰,大褂也洗得干干净净。这一切不是为了招徕顾客,而是出于对人的尊重。
  庄稼人遇到办喜事或去做客,到徐伯的店里(它刚好与爷爷的肉铺隔街斜对)花少许钱理个发,便会享受到一种服务和尊重。细细地柔柔地操作,他不会像有的剃头匠那样把你的脑袋扭来推去,也从不讲下里趣闻。就是在他给你理完发抖落罩单上头发的时候,也总是背过身去走开一些,轻轻动作。然后折起单子搭在臂上,从容、谦和而儒雅,仿佛他心里一直流淌着音乐,一种宁静、柔和的音乐……
  徐伯的人生观得益于祖父的教育,他的祖上原也是有钱的读书人家。可能是因其家人都读书,而未能向官宦转化,产业便日渐凋零了。独那当票却陆续多起来,它装在一个大盒子里,收入东厢房的档案柜中。那一年三十放花炮东厢房起了火,年少的徐伯闯了进去,抱出一个盒子,家人以为是当票,舒了口气;事后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堆“工尺谱”(乐谱),老爷爷捋着胡子说,这是天意,吾孙将来定是伯勤弟子……
  说起来徐伯的祖父也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有相当造诣。在徐伯五岁那年,祖父曾帮助高荣奎和他的妻柳叶制埙,在高家扶植起一个产业,当时的小荣奎也正是在卖埙时结识了一些吹鼓手,后来组织了高氏家族一个身披道袍的乐队。
  所谓“伯勤”是明朝王子,他是“新法密率”(十二平均率)理论与算法的首创者,音乐理论的集大成家。在徐伯抢出来的乐谱书中就有一本他的《乐律新说》。这位王子一生献身于音乐理论的研究,晚年更以“让国高风”推辞了王位,潜心著述。正是这一点使徐伯的爷爷奉为楷模,给自己的孙子命名国风。只可惜由于家业衰落和日寇的侵略,徐伯未能受到正规的高等教育。
  徐伯会演奏小镇上乡下人所常见的管弦乐器,但没有摸过手风琴和脚踏风琴(这两样在小学里有),更不用说钢琴了。当他看到凤凰琴的键位排列和风琴一样,在一个八度音内有十二个键位时,他马上想到了朱伯勤的新法密率——十二平均率,于是他喜欢上了简易的民俗乐器凤凰琴,开始研究它的桔构和弹奏技巧……
  我念大学是学数学的,闲时爱去图书馆翻阅一些有关数学的科普读物,这中间被称为上帝的语言的音乐与数学特别引起我的兴趣,那时我恰好在学习弦振动方程,我知道了一个八度音的频率比是2,这中间的十二个音(5个黑键与7个白键)按等比级数均分,公比是“2开12次方”,便是所谓的十二律。于是,任一相邻两音之间的频率比都是那个公比数,约为1.059463,从任意一个音到比它高八度或低八度的音的频率比都是倍、半关系——这个理论在中国恰恰是朱伯勤提出的。它为现代乐器的制作定音调律,演奏时的自由变调提供了理论和数据,钢琴就是这样作的。
  放假回家时,我把这些知识和徐伯讨论——当时他已是退休工人,儿孙绕膝——他兴奋地和我讲起了那位王子根据自己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制作校正管乐器的管径和管长,采用了与弦律相同的数据,徐伯还讲了自己作箫管的经验……
  ——徐伯,一个终生迷恋音乐的人,在贫苦而淡泊的生活中安详地度过了他的晚年。
  这段往事发生在我六岁那年的夏天,纯朴的乡情就像那八月的云霞在我心里留下了绚丽的色彩,几十年的岁月过去了……
  
  审核编辑:下寨龙池   推荐:下寨龙池

上一篇: 《 采风小镇

下一篇: 《 寡妇菜花

【编者按】 短篇小说主编   下寨龙池:
我真的佩服你小镇上的人,个个都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主。徐伯成了理发的,太屈才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行吟者

    亲爱的龙弟,不会就学,哥比你年长还不疲倦,我的小说家成了哥俩对话的平台,有趣。你嫌雅了下次来俗的。

    2014-06-11

    回复

  • 下寨龙池

    你那数学理论讲得,几人能懂那。我能的呵呵。

    2014-06-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