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父亲往前走

作者:太行风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6-10   阅读:

  
  17岁初中毕业那年,我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抡镢头、担担子是一个山区农民的必修课与基本功。这些功课相当艰苦,尤其压在担子下走长路,对我这个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不啻就是一种摧残。
  然而,中秋节临近,生产队偏偏让我和父亲担苹果送往三十里外的县城某部门去。
  要说,我的担子也没多重,六七十斤的样子,比父亲的要轻好多,可农村的行家有定论:远道无轻担。
  早早吃饭后,挑起担子,跟着父亲上了路。
  随父亲走山区长路,已不是第一次。只不过,这次压上了担子,是负重的行走。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不幸,生在这山连山、沟套沟的太行山区。因交通不便,安步代车自不待说,所行还都是崎岖山道。翻山越岭的长途跋涉,实在是不堪忍受的苦事难事。
  懵懂八龄童时,随在晋中工作的父亲回老家来陪爷奶过年。年初五返回时,爬大坡到了山脊上的公路,长途班车却久等不至。当得知班车到年初八方恢复通运后,父亲为了按时赶回单位,决定带着我步行到100里开外的长治市去乘车。
  大约也就走了十里路的样子,脚板与沙砾路面的反复摩擦,便使我脚底打了泡,痛楚难行。望着起起伏伏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头的公路,我眼泪滂沱。是父亲背着我走一段,我自己瘸着拐着走一段,整整走了两天方抵达长治。清楚记得第一天投宿于路边的旅社住夜时,我因疲劳过度尿了床,江河湖泽恣肆汪洋的好大一片,害得父亲向店主说了好多赔情的话。
  这人生的第一次,让我初次领教了山区长途步行的艰难和人世的艰辛。但我并不知道,这仅是山区艰苦环境对我的小示惩戒。
  10岁那年,我一家人随“六二压”的父亲从晋中返回老家来,每年春节过后,因母亲体弱多病弟妹尚小,我都要随父亲到几十里外的邻县姥姥家拜年。
  姥姥家是包含了温馨、快乐和世间所有美好的代名词,自然去意切切。可那翻山越岭的漫长山路,因让我吃尽了苦头而着实发怵。每次前往,无一例外都是走不到一半路便脚底打泡,一沾地便钻心地疼痛,我只能一瘸一跳、龇牙裂口地往前挪行。父亲一遍遍回头看我,眼神里掺杂了严厉、疼惜与鼓励的复杂成分。他已不可能再像我8岁时那样背我行走,只是给我严厉的催迫与精神鼓动:
  “咬着牙给我走!路再长,长不过腿去。只要一直走,就没有走不到头的路!”
  道理好像也能听懂,可脚板不争气。我只能跟在父亲后边咬着牙往前走,走,走……
  为了减少已打泡的脚掌的疼痛,我尽可能把重心放在脚后跟,用一种很难看的姿势走,走,走……
  在父亲的诱导、催促、苛责下,每次都于午饭前后的时间完成那段令我畏惧的路程,到达姥姥家。
  这次挑着担子去县城,毫无疑问是对我更大挑战。
  走出村子后,就转向坡道,要么是沟谷,一路净是磕磕绊绊的石头小道。个子高大、石头般粗糙的父亲步履稳健地在前边走,我凭着少时的牛犊蛮气,紧随其后。
  开始担子还像蝴蝶两只上下扇动的翅膀,忽闪忽闪在肩头欢快地跳动,发出有节奏的愉快的“吱嘎”声。可路一远,担子便越来越沉重,换肩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每换一次肩,随着担子的碾压拧搓,肩膀都像撕皮一般生疼,汗水如雨而下。
  要命的是,一路多是上坡,担子除了正常的压力外,还产生一种向后坠的力量,每迈出一步都是拔河一样的拼力之争。随着浑身白毛虚汗直冒,我越来越踉踉跄跄,体力不支,以致到了三步一停五步一歇的地步。生理上的疼痛,心理上根本没有逃脱可能的无助与绝望,使泪花一次次在我眼眶中打转。
  悠悠然前行的父亲也汗流满面,气喘吁吁,但一直是那样不疾不徐向前迈动着双腿,脸上是一种近于木然的平静。除了停下歇肩,我每次停下他都会大声呵斥:
  “怂样,给我起来,男子汉一个了吃不了这么点苦!你给我记住了,是担子,就得挑起来;是路,就得走到头!”
  是的,委屈无用,哀怨无用,求神念佛都无用。重担长路与哀怨怯懦是一对死敌,只有走下去,一直走到目的地,才是唯一可以解脱的办法。我悟透父亲那简朴话语里深意,明白了我根本就没有退路,于是紧咬牙关硬撑着,紧随着他的脚步摇摇晃晃往前走,任汗湿衣襟,气喘如牛。不堪重压步履维艰之下,我越来越狼狈不堪,脸上汗水风干,一抹就是一手盐分结晶的细小颗粒。
  实际上我已无汗可出,用现在医学的话说,叫脱水。
  我恨不得就地躺下,永远也不起来。
  父亲不时回头丢过一个责备掺和了鼓励的眼神,那意思我完全读得明白:“孩子,别怂,咬紧牙挺住往前走,走一步咱们就会少一步;不往前走,就只能停在原地,永远到不了咱们要去的地方!”
  可我实在不行了,每迈出一步,两腿都像从深陷沼泽的泥泞里拔出。
  父亲终于又一次放担歇脚,边抽老旱烟边给我传授从一辈辈农人那里得来的“扁担经”。
  父亲说,担担子,不光是脚腿功、肩膀功,里边大有讲究:上坡如修仙,下坡如坐轿,平路才能颠起碎步一溜跑。父亲的意思是,上坡不能急,犯急会把后劲拼没了,还容易努出病来。下坡须稳住,随惯性往下冲很容易摧了膝盖伤了脚踝。平路则不能努着劲傻走,移步换腿要与扁担颤动的节奏相一致,巧妙利用担子弹起时的失重,跳舞一样迈步前行,才能既轻巧又快捷。父亲还说,担担子要稳住心神,平心静气,这样才能心给力,力扶心,也才可以后劲绵绵,有如神助。
  没想到担担子竟然还有这么深的学问,可是,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亲身实践又是一回事。脚腿与肩膀功夫,心性的磨炼,岂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漫漫长路沉沉担,终于还是把我刚刚掌握的一点心法摧毁殆尽,脚痛肩痛体力衰竭下,我只能拼着吃奶的力气硬撑着,在一种迷迷糊糊、脚步虚飘、灵魂与肉体分家似的迷离状态中,一步步往前捱。
  捱过一座座山梁……
  捱过一道道河沟……
  捱过一个个村庄……
  不知道我说得有没有科学道理。说来也怪,人在到达生理极限、精神完全绝望的状态下,会产生出一种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力量。这或许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抑或是人们说的超自然力量吧。那是在嘴里冒出一股甜甜的血腥味之后,我突然觉得肩头的担子不再那么沉重,脚腿也忽然又来了劲,我咬着嘴唇挺直腰板猛然加劲向前狂奔起来。担子在我肩头一上一下跳动,发出嘎吱嘎吱的痛苦嘶鸣,跳跳的步态真的还踩在了秧歌伴奏一样的鼓点上,在路人眼里大概是一种美感的姿态。在一种近似发疯般的奔跑中,一段段的路被我甩在了身后,连父亲也被我甩下了一大截。
  我奔啊跑啊,终于看到县城边缘那些标志物的影子。
  我将这种舞蹈的姿态保持到了终点,把担子挑进了县城,挑到了目的地。当我把担子扎扎实实撂下,虽然还要面对并不轻松的回程路,可竟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心里滋生出一种从未体会过的窃喜。
  我偷偷向父亲瞥去一眼。父亲脸上没有特别的表情,依然是一副近于木然的平静。
  审核编辑:水语   精华:小晓追梦

上一篇: 《 木棉花开

下一篇: 《 最美的人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水语:
“是担子,就得挑起来;是路,就得走到头!”——这是父亲最朴实的教诲。类似这样的语录,在文章里还有几句,每一句出现的时机都那样恰好:既是鼓励也是敦促还是牵引。足以体现作者行文的功力。具体到“走”,作者从远处写起,至超越极限达到蜕变。这一切,父亲只是看在眼里,不惊不喜,因为父亲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承担、坚持,加上前辈的经验(扁担经)。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东方玉洁

    现在的孩子不用挑担了,这种艰苦的经历便不能体味。

    2014-06-11

    回复

  • 帘外落花

    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读来喜欢,好文章大概就是这样吧

    2014-06-11

    回复

  • 花落无声

    负重,前行,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在山路上行走,负重前行,这种特殊体验,尤其像一种超负荷训练。把困难当磨练,用意志战胜懦弱,这就是父亲在艰苦日子里带给儿子的,力量和榜样。

    2014-06-10

    回复

  • 水语

    非常耐读的文章。向作者学习!

    2014-06-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