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我的母校

作者:若愚    授权级别:A       2024-08-21   阅读:

  
  社会上有一只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掌控着历史前进的车轮,这就是天道。人有千算万算,不如天道一算。这不,暑假刚开始,就接到合校通知,庆余屯小学和赵家屯小学全部合并到王演庄小学。
  退休后二个月蜗居家中,常感百无聊赖。学校搬迁的消息传来,我的内心更加充满了不舍和留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的青春回忆,见证着我的成长。
  拙作小一首:
  暑假庆小要搬迁,
  心中颇有小伤感。
  退休离校虽几天,
  学校情景常浮现。
  学校合并应当喜,
  哪知心中挺茫然。
  遥想庆小当年势,
  哪想沦落遭搬迁。
  
  《即墨县地名志》记载,庆余屯是明初大嵩卫(卫址在今烟台海阳市)屯兵垦种的地方。同治《即墨县志》在文字中称此村为庆余屯,在附图中标作邱子屯。疑建屯时原系以自然地理实体丘子命名,后雅化为庆余屯,包含着吉庆有余的美好寓意。明永乐二年前后,村庄大部姓氏从云南乌撒卫移民至即墨,后迁徙集聚该村。一代代村人在此繁衍生息。“庆余”在《汉语辞海》中解释为:谓先世积善的遗泽。出自于《易传·文言传·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说明当年雅化村名之时的先祖很有文化!
  
  的却是这样的,庆余屯村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据村庄周姓,蓝姓,王姓的族谱记载,明清时期村子里就有私塾和学堂。始于清末重建于民国七年的道教圣地地母庙就坐落于村子西面,道教文化历史悠久。而建国后建立的庆余屯联中则在地母庙东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占地四十余亩的庆余屯中学新建于村南,直到2012年才整体合并到南泉中学。
  
  庆余屯小学始建于1946年,是一处完全小学,建国后又在本村周家祠堂前,村东西大街北面新建教室一排,周家祠堂则作为教师的办公室。
  
  周家祠堂四周有围墙,南面有大门,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正厅、庭院、蒲溪书院、普敬厅和寝室等八大部分组成。
  周氏宗祠规模较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式屋顶,进深两间。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
  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与“普敬堂”匾额。门楼的大门书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乌撒老家”下联为“流亭本族”。门楼后为庭院,中设甬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砖铺面。正厅面阔三间,木质大门镂有对联上联“乌撒德泽千秋永”下联为“流亭家声百世昌”。
  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做工讲究,大梁、扶脊木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上面刻有龙腾虎跃、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祠堂的的大院种植着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花草树木,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由于历史原因,周氏宗祠先被作为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后被拆毁。
  
  清末民初,村中有两户大地主,堂号为“南余庆”和“北余庆”,在方圆十几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住着几十间的青砖瓦房,种着几百亩的良田,常年顾着长工扛活。其中“南余庆”的家宅是一进五的,雕梁画栋,气派非凡。
  解放后由于教室不够用的,就在南余庆的豪宅里面安排教师的宿舍和伙房及教室。
  
  1984年庆余屯小学又新建迁址于村东北面,占地二十余亩,当时小学是一处学区小学,管辖王家小桥,南北郝家屯,马家屯,范沟疃,王家辛庄,赵家屯等几处小学,直到1999年改扩建学校前又把马家屯,王家小桥,南北郝家屯小学合并入校,形成现在的规模。
  
  物换星移,校事沉浮,庆余屯小学从1946年创办建校至今历经曲折已经走过了七十八个春秋,回眸学校发现历程,更显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明传承绵延不息,它蕴含着一代代庆余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前赴后继,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
  
  我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庆余屯小学是我梦萦魂牵的热土,我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庆余屯小学和庆余屯中学度过的,我毕业工作的第一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庆余屯小学。我1984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2024年退休,教学四十年,其中三十年是在庆余屯小学工作的。
  
  我工作小学时学生正多,有三百多学生,二十多个教师。做课间操时学生站满了整个操场。六个年级七八个班。早上第一节朝读课,全校齐刷刷的读书声。读得不整齐,高低顿挫,童声稚嫩。然而,声音洪亮,朗朗书声盖过窗外高大的法桐和垂柳上的鸟叫和蝉鸣。
  
  一座普通的老校,一个普通的操场,一条普通的甬道,一排高大的法桐和垂柳 ……印刻着我的童年和少年及成年,面对学校,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校切近,学校悠远,学校普通,学校厚重,虽然它给我的不都是欢乐,但我对它拥有的只有深深的眷恋。
  回首工作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建校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昔日辛勤耕耘的老师们,如今已是皤皤白发的老人了。当年的莘莘学子,今天大都成了各条战线上的中年骨干。四十多年岁月匆匆,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永远怀念小学那些年的学习工作的时光,不止是为回不去的青春,更是因为那段为理想而战、为梦想而拼、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的纯粹与执着。在我心中,家乡的小学始终占据着无法替代的位置。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经历多少风雨,家乡的小学始终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暖、最宁静的避风港。感谢家乡的小学给予我的一切美好和感动,感谢那些陪伴我成长的父老乡亲和老师与学生。家乡的小学啊,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篇,是我永远的情感寄托。
  曾经兴旺一时的学区小学已经走进历史,归于沉寂。   
  再见了,我的村小——庆余屯小学!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我在芜湖划小船

下一篇: 《 一粥一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