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志”与“鸿浩志”

随笔

作者:皋南抱朴子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4-06-26   阅读:

   “鸿鹄志”与“鸿浩志”
事情发生在2018年五月四日。五月五日是北大120周年校庆日。五月四日这天,北大校长林建华在致辞时,把“鸿鹄志”读成了“红浩志”,因此酿成了一次“白字事件”。林建华也因此获得一个绰号,叫“林鸿浩”。后来,林校长也承认自己读白了字,并多次诚恳的向师生致歉。他说“自己的中小学是在文革时期读的,语言文字功底的确很差”。他把这笔账如同其他的“劫灰”一样,一股脑记到了“文革”头上。
北大学子一直是以有个性著称的。有一次,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应邀来北大作讲座,因为在她所讲的知识中多灌输了一些“心灵鸡汤”,就当场被这些“时代精英”们轰下来了台。而这一次是自家的校长读白了字,学子们当是念着校长的“教恩”,居然没有立即发作,只是将“恩师”的尊号换了,把“林建华”唤作“林鸿浩”,但也总算是手下格外留情了。
成语是从古人的文字里留传下来的固定词汇,它是不能随意拆解和更改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应当珍之宝之。林校长读白了字,也极其诚恳的道了歉,但其恶劣影响不会立即消散,而是谬种流传,遗害殊深。
后来,有人在网上为他正名,写了篇“鸿鹄与鸿鹄”的文字,意在帮他洗白,哪知道结果是适得其反,本意是要帮林校长“洗白”,谁知是越描越黑。其实,这洗白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我们天天讲要“文化自信”,如是信口雌黄,又置“文化自信”于何地?
做学问不能粗心 ,成语一经形成,便是固定词汇,又岂能容忍你乱改乱拆。林校长何辜,亦或是成语何辜!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划破思绪之后

下一篇: 《 人生的一半一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洗白就像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