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书丢失了几页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4-05-30   阅读:

  
  最近发生了一起小事件:我拿到手的书掉了几页。
  书掉了几页应该怎么办?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百度和360上说,如果是刚刚购买的新书,可以带上书和发票回书店,找售后服务或者售货员调换。当然,也可以自己修理。现在的书都是胶装书,在每一页书纸的底端和边线,都是有页码的;若仅仅是断胶脱页掉下来了,或者散掉了,书页还在,书又比较薄,可以直接用线装订起来;若是比较厚的,可以先剥离封面封底,理清所掉页码的顺序,用胶水沾上,再用线把整本书缝牢。不要用钉书钉装订,时间长了容易锈蚀毁坏。
  我感觉它们有点答非所问。
  事情的真实情况是,这书是我在图书馆借的书,里面有几张书页找不到了,找不到了。如果能找到那几页,我还问张三李四干什么?!
  而且,那书很奇怪,完全没有页码,只要一散落,它们便会混乱在一起,一混乱便完全没有顺序,第一页可能是中间的某一页,也可以是最后一页。同理,最后一页也可能是第一页,或者中间的某页。而且的而且,那书似乎是孤本,我在图书馆找得到第一本,就根本再也找不到第二本。
  所以我不知道掉了哪几页,也不知道其中丢失的内容是什么。
  什么?去购买一本新的?我只是借阅,又不为收藏,为什么要购买一本新书呢?何况,它也实在没有收藏价值。如果要购买,当初就不会借阅了。
  再说了,书掉了几页,又不是我的错,总不至于让我赔偿吧?妥善处理的方式,可以啥也不说,毫不声张,悄悄地把书还回去就行了。所以我绝不会去购买一本相同内容的新书,那没必要。
  我于是懊恼地想,那丢失的几页哪去了?它是在哪个天涯海角流浪,还是遭了毒手,永远离开了人世间呢?
  或许,它们的上面有我的前任、前前任、前前前任读者所关注的重要信息,为了省事,他、或者他们将它撕了下来,留在其身边,当作一种参考资料。这是最好的想象和最好的处理方式,也是几页书最好的归宿。
  又或许,我的前任、前前任、前前前任读者,被书上的某个情节感动得要揩鼻涕擦眼泪,甚至一不留神就突然内急了,手边又正好没有餐巾纸或卫生纸,他就顺手撕了它,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奔向了卫生间。这会儿,它正躺在一个不为人知的纸篓里,甚或直接被冲进了化粪池、下水道,与一些粗俗不堪、腥臭无比的异类混在一起,同流合污,和光同尘,一起走向腐烂,化为泥土和肥料。这或许也是书的一种用途,虽然不雅,但总之还是不为过。
  又不由得想起原先的事来。旧时,油墨似乎是基本上无毒素的,报纸或书页被很多的人拿来包油条、包油饼、包烧鸡、包烤鸭。鲁迅自己曾透露,他的书稿就被拆开包了油条。其中对于书稿语焉不详,那可能是他的手稿,也可能是已经付梓的新书样本。
  文化是个什么东西?文化真不是个东西。它自出生起就缺乏独立性,是个畸形儿。一般而言,它的脊柱严重变形,无法直立,更严重的是,它的膝盖受了膑刑,完全无法凭一己之力站起来。文化的样子,日薄西山、老态龙钟、半身不遂,它一定拄着拐杖或者干脆拄着双拐,一会儿依附这个,一会儿依附那个,唯独不敢堂堂正正行走在路中间,只能靠边扶着墙或者扶着路边的大小树木,颤颤巍巍地走,却硬要走出一步非同寻常的路。
  但文化一旦与油条油饼和烧鸡烤鸭亲密接触,还真成了好东西,文化、油墨混和着油盐味一起被人吃进了肚子里,纸的分子分母也被人吃进了肚子里,那人即使再粗鲁,也跟文化沾起亲带起故来,有了些许文明的味道了。
  如今的印刷品不能包食品了,油墨里含了太多的化学成份,它们很多是有毒的、致癌的,也因此报纸或者书稿不再担负着包裹食品的责任。图书馆的书页经历了无数人的手,上面的细菌成万上亿,疯子才会用它去包油货和烤鸭。现在用于包油货的都是塑料袋,好象很干净卫生的样子,它似乎意味着,在一个科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吃塑料永远比吃纸要强。
  可我的难题是,那书上根本就没有撕页的痕迹,胶粘剂在边页上的样子似乎也是原装的。一种可能就是,它们可能在印刷时还在,但在装订时却被工人所疏忽忘记了,这种疏忽忘记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故意的,总之,它们被漏下了。
  书掉了几页,这样的书难道会影响出版、发行和销售吗?我想是不会的。它只可能是一种失误,不会是大规模出现的错误,也就是说,那一批次的书,绝大多数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书是极个别极个别的,要不然,百度也不会建议我再去买上一本。
  反过来说,一本书出现大规模的错版又如何?
  现在的书,也不再装了,只要不违反政治基本原则,给钱就出版,其它一概不论,哪管它是发梦癫还是说胡话。撞钱多好啊,撞啥都不如撞钱。文化遇见了银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赚它个盆满钵满。编辑们绝对不会去看书里更为详细的内容,也不会关心它有没有读者,毕竟钱已经装进了口袋,这叫落袋为安。
  那么作者呢?它会对其中的内容很在意吗?我想不会的。他一定是对出书抱有特殊的目的,比如评职称、当资历等等。当然,他也会将它视为赖以骄傲和炫耀的资本,既然要出书,很多事情就不必较真,他既不会讲究效益想收回成本,也不会与人探讨书中的观点。记得有一个作家说,他从来不会回过头去阅读他已经写过的出版的作品,其说法有类如此。
  那么这本书的其他页码呢?如果它们有生命、有血肉、有情感,我是说如果,它们会不会怀念那些掉落的书页?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同胞或者同袍呀。
  如果遵上所述,我想它们也不会的,书页对其它书页应该,或者必须是相当麻木的。更为可能的是,这并不排除一种情况:它们当中更有些谁谁谁,正在为丢失的几页书纸而高兴,暗自庆幸自己尚在体制之内,没有被落下或丢掉。至于那几个失踪的兄弟,没了就没了。这就象人群中每天都有人去世,全世界的人根本没有几个人在意一样。当然有时候,一些比较重要或者很重要的人去世,也不排除有少部分人会闹腾一会儿,纪念一场,但肯定终究会偃旗息鼓,慢慢淡忘,以至无人问津。丢了几页,我很希望那书也闹一次。可是那书一点也不闹,文静地躺在那里,就象一潭死水,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幸的事情一般。
  一本书总体几十万字,丢失的可能是几百字、几千字,绝大多数的字还在,少了几页书,确乎无关大局。一页A4纸四克多一点点,一页书约为半张A4,两克或两克不到。一本书的重量可能是五百多克或者不足五百克,掉了几页,少了十几二十克,正好为书本减负。
  只有我还在牵挂那掉落的几页书。
  然而,我真的在乎吗?
  我深感意外的是,一本掉了几页的书竟然毫无违和感,因为它们并不影响我的悦读。看着手边的书,我绝对没有少收了三五斗的遗憾,也不会因语句不通、逻辑混乱而不忍卒读。相反,我在读书当中,对作者寄予了极大的期待,殷切盼望翻天妙手,与众不同。
  当今,一些写作方式成了约定俗成的东西,叙述方法也相当成熟,一般有插叙、倒叙、补叙等等,极少有平铺直叙的。插叙是在叙述重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件有关事件的描述。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从事件的结束往开头的方向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的作用是使文章产生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对前边没有说清楚、没有说完或者说尽的话,再进行一个补充交代。
  我所看到的部分,虽然来得突兀荒唐,来得莫名其妙,来得模棱两可,又焉知不是作者有意为之的插叙、倒叙,再在后面加上一节补叙呢?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毅行丰乐

下一篇: 《 深耕人生的沃土(组章)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书掉了几页,想了这么多。文化啊,人生啊,到底是什么呢。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英沙

    @落叶半床,编友辛苦了!

    我想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文化的没落,文化的消亡正在进行当中。各种伪读物充斥在文坛当中,各种假大师也四处招摇撞骗,大行其道。人们各有目的,各怀鬼胎,都玩得挺嗨。种种现象,我们心知肚明。书本的堕落是一种社会病,文明不会如此这般地发扬光大。

    2024-05-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