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旷评书】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读谭岩长篇小说《大人们的那些事》

作者:高骏森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4-06-07   阅读:

  
  
  和平年代,我们更不能忘记英雄。尤其是那些为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献出宝贵生命以及亲人生命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更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传说下去。
  谭岩的长篇小说《大人们的那些事》,这本收录在2013年《红色中国》系列丛书,适合任何年龄段阅读的爱国主义书籍,在我手中整整一年了。一年时间,我不知道反复阅读了多少遍,每读一遍,心就会震撼一次,陷入沉思……
  小说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明国初期以及抗日战争,发生在鄂西山区大雁湾秦家大院富家子弟秦忠孝一家三代人的传奇色彩故事。在那个战乱纷飞,烽火连三月国将不国的中国,秦忠孝从懂事开始,就在一个矛盾复杂的家庭中生活、读书、长大。他的爷爷秦汉三是当时县城最大的官——临沮县县长,以及还经营着湖北省最大的药材商号“存仁复”,主要经营的是鸦片生意。这个生性就满脸土气、匪气、霸气的秦汉三,在临沮县城名望威震,人见人怕。在家,更是让里里外外的人大气都不敢出。年轻的时候,秦汉三因打仗被敌人打瞎了一只眼,背地里人们给他取了一个非常不雅观的绰号“秦瞎子”。而秦忠孝的父亲秦楚贤是秦汉三的长子,也是秦汉三在当时最得意,给予最大厚望的长子,通过走关系,把他派往日本留学,安排在一所陆军军官学校读书,希望儿子在日本学业结束后能在军队里当一个官,最低也能回到家乡成为一方的霸主,继续继承他老子秦汉三的大振秦家门庭的宏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战争的残酷蔓延,出国留学眼界的拓展,受儒学文化的熏染,秦楚贤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当年在日本留学学医的鲁迅一样,要想真正拯救祖国的命运,早日结束战争,除了靠文化救国——教书育人,别的都是行不通的。政治观念上的完全不同,这让他们父子二人似乎成了天底下仇恨最深的人。父子二人的不共戴天,给本来就已经很凝重的家庭更增添了一份黑色的灰暗。然而,亲情最终是血浓于水的,当秦楚贤的父亲秦汉三被自己最亲密的同窗好友共产党员黄柏涛领着农民起义军用残暴的手段“革”了命后,自己又是整个家庭中悲痛最深,守孝最忠的一名孝子,这无论是让家人,还是外人来看,怎么想都是想不通秦楚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革”了自己父亲命的同窗好友共产党员黄柏涛身陷大牢后,他又是冒着全家人的生命安全出手相救,甚至在黄柏涛遇难后,还慷慨地出手帮助他的家人,把父亲秦汉三交给孙子秦忠孝的传家宝——一枚镶绿宝石的戒指也给了黄柏涛的儿子黄农军(后黄农军为了纪念秦忠孝的父亲秦楚贤改名为黄记秦)。这在幼小的秦忠孝心中,总感觉他的家庭与众不同,自己的爷爷跟父亲更有着难以解密的故事,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他弄明白了当初怎么也弄不明白大人们的那些事——道理很简单,爷爷与父亲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着深仇大恨,直到爷爷生命的结束,他都是深爱着自己儿子的,否则,他也不会把绿宝石交给”我“这个孙子,而父亲也不会在爷爷遇难后悲痛欲绝,守孝最忠、最久。他俩的反目成仇,是因为父亲有着一个非常崇高的人生信仰——靠温文尔雅的教育救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快乐而乐,而爷爷秦汉三只是一个生意人,其精神与信仰没有父亲那样闪闪发光,他要的是秦家只要能世世代代光宗耀祖就行了。而父亲与自己最亲密的同窗好友共产党员黄柏涛最后分道扬镳,是因为父亲不赞同黄柏涛对暴力的过分推崇,当黄柏涛杀了自己父亲,之后又身陷大牢,他出手相救,是因为他看在昔日的朋友之情。
  因为这本小说是适合任何年龄段阅读的,所以,表面上看似复杂的人际关系,其实在阅读中一点都不感觉到复杂,更不难理解,同时,它也不因为是要照顾到儿童的阅读,就淡化了小说的深意与写作的力度,它像一盆温度适宜的水,让人在洗澡时既不嫌它烫亦不嫌它凉,刚刚好的感觉,给人读起来用起来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大人们的那些事,总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一生成长,更影响着他今后在这个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与点点滴滴不同寻常的故事。小说中,有一件饰物作者似乎没有做重点描述,但它在整部小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它的出现或存在,那么,作者也就不可能写出这部小说,或者说,就是写出来了,故事也不精彩,无法吸引读者,更不能产生共鸣。这件饰物就是秦汉三送给孙子秦忠孝的传家宝——一枚镶绿宝石的戒指——上面有所提到,当黄柏涛遇难后,秦楚贤为了救济黄柏涛的家人,把当初父亲秦汉三赏给秦忠孝的压岁钱——镶绿宝石戒指慷慨地从儿子手指上取下来送给了黄农军。故事讲到这里,本应该就结束了,因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也保证不了自己下一分钟是否还生存在这个人间,更何况像黄农军这样贫寒且还是共产党员的儿子,生命的存活更是寥寥无几,也就谈不上送出去这么贵重的东西还能有下文的精彩。但事实就是这样,正是因为这枚绿宝石在多年以后再次出现在秦忠孝的面前,完璧归赵,故事便有了开头、发展、经过、高潮;有了尾声的淡淡轻愁与崇高精神的人文鼓舞与感动;有了那个时代腥风血雨岁月记忆的感喟,有着今天我们和平幸福生活的物质与精神享受。让我们从故事中去感悟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友情的真挚与信仰的坚守,那些为了革命胜利,为了今天的和平幸福付出自己一生的精神奋斗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们,致于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怀念,以及,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出生在新中国鲜红的党旗下,如果不去感怀历史的峥嵘,不去深入了解那些尘封记忆的历史,时间久了,思想就会变的封锁麻痹起来,就不懂得珍惜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懂得生命的珍惜,不懂得人与人之前的友谊情深,更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四字美德忠孝节义。生命是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延续下来的,故事就要一代又一代代代相传讲下去,就跟小说中的开头和结尾都反复提到的一句话:什么都是有名字的,不管是人还是物,是能看见还是不能看见的。故事一定要在人们的口中和笔下一代接一代的讲下去写出来,生命才能得以怒放,只有记住历史,读懂历史,了解历史,生命才会过的充实、精彩,祖国才会日新月异,变的更加美丽富饶,文明强大。懂得爱憎分明,懂得与邻为善。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反映现实生活,更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做人、做事。读史可以明智,一部优秀的红色历史小说,更是充分体现出了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告诉我们,历史不可忘,也不能忘。当今社会越来越浮躁,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父母都没经历过苦难的战争年代,所以,他们也无法体会出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真实面貌,作为他们的子女,就更不用说体悟与感怀了。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一代接一代,祖国的命运,将会是岌岌可危。一位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牵在一起,具有高度正义感的作家,他总会在国家的危难时刻,第一时间站起来,像《义勇军进行曲》里面的歌词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作家胡风说:我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写;为了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困苦,希望和斗争而写;为了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向和革命的胜利而写;为了有利于人民解放,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而写;也为了探求文学的发展规律,阐明它内含的精神力量而写。在作家谭岩长篇历史小说《大人们的那些事》里,我再一次看见了胡风的影子,而看得更清晰的,是新时代作家谭岩闪闪发光睿智的思想,他的思想如先秦时代哲人老庄,这从他的多部作品完全可以看出。长篇小说《国家公敌》同《大人们的那些事》更在他的作品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展现了一个具有时代正义感的优秀作家,这是中国文学界的希望,也是骄傲。
12
  审核编辑:五出眉心   精华:火飞娃

上一篇: 《 《生活启示录》的启示

下一篇: 《 【心旷评诗】火光

【编者按】 往期编辑   五出眉心:
《大人们的那些事》是一部怎样的书,从骏森老师的书评中,我们获得了深刻的认识。骏森老师从书的故事梗概,到故事发展的线索布局,到书的人物形象简析等方面展开评述,还谈到了这部书对后代人的影响,以及它在整个社会在的地位,甚至谈到了作家创作的责任与担当,十分深入浅出,饱含对作者的一种深深的景仰和赞佩之情。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作者对作家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吁。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