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活不愿下太行

作者:太行风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6-06   阅读:

  
  我还了解到,不少来自浙、苏、徽、湘等鱼米之乡的小伙,因气候炎凉的迥然不同,割舍了亲情乡情,入赘陵川,乐不思归。好多在陵川做生意、打工的南方人,除非有特殊的原因,绝不在夏季回老家去。有的干脆把家人接来,在这里安营扎寨,一副老死不归的架式。同他们对话,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南方老家人的死法,比我这里多出一样——被热死。死者多是生病的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40多度的高温中一头栽倒,永远告别人世。他们还对我说,在你们陵川,不仅度夏是享福,越冬也挺好,因为室内有煤炭可供生火取暖(现在都改集体供暖或者电器取暖了)。室外因纬度不高,远不像东北、内蒙等地,呵气成霜,撒尿成冰。现在人们好说最适合人类居住地,你们这里最配此称。
  既然陵川是这般的好,入夏后便不愿走下太行。任你天涯的海波,西域的大漠,各地林林总总的诸般美景,硬是懒得去看。宁愿把自己封闭于太行山上,偏安一隅,每天于早晚之间,徜徉于小城街头或登上房后山野,披着徐徐来风,浴着爽肌入髓的凉爽,做一个人间的快活神仙。
  可经常突然就想起河南人“扇子不能借”。我无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之大德,可也并非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便想与天下人共享太行清凉。我想这也是一种社会资源,既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不与天下友人共享之?于是诚邀各路文朋好友前来我这太行山小城消夏避暑,作为主人,我定当竭尽地主之宜。只是想提醒各位,成行前千万别忘记在行囊中放一件长袖衣衫,免得早晚之间和阴雨天里凉着了你。
12
  审核编辑:贝贝   精华:贝贝

上一篇: 《 那些该保的都保了吗

下一篇: 《 景随心动 情飞千里

【编者按】 往期编辑   贝贝:
作者先从一个“热”字着眼,通过亲身经历南方的酷暑,对自己所在的故乡,因在太行之端,“高处不胜寒”的规律所使然,断无盛夏高温灼烤之苦。将自己故乡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景观徐徐道来,让身处火炉的贝贝好生羡慕。文笔严谨中透着洒脱,有这样的好住处,确实不愿下太行。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5

  • 东方玉洁

    这分明就是自夸吗,不过俺们不怕,山东的有名歌——《谁不夸俺家乡好》

    2014-06-11

    回复

  • 紫衣侯

    哎,北京的热天里看这篇文章,清凉一阵,羡慕嫉妒恨啊。啥时候能有闲也在太行山里人。

    2014-06-07

    回复

  • 黄尘刀客

    好作品,大气厚重,有文人的良心,读之受教。

    2014-06-07

    回复

  • 欧阳梦儿

    最恨这种活广告,弄得人心里发痒,恨不能长双翅膀飞扑过去.

    2014-06-07

    回复

  • 柳芽儿

    来学习老师厚重的文章,遥握问好!

    2014-06-07

    回复

  • 瘗花秀士

    这篇很好,我白天还去找了下我以前说过什么没有,发现以前没说两句,做不了评语,就没审了(偷笑)。

    2014-06-07

    回复

    • 太行风

       不抄袭自己做不了评,这个我信,打死也信。不会做评不怕,不照样当了管理员吗?(更偷笑,(*^__^*) 嘻嘻……)

      2014-06-07

      回复

  • 贝贝

    厚重的文字,总是能让人沉醉其间。问好太行老师!

    2014-06-06

    回复

    • 太行风

       原来我想,生在东北不怕冷,家在南方不惧热。结果错了,东北有冻死的,南方有热死的。于是就就“地方主义”了一把,庆幸在这冻不死人更热不死人的太行山顶安家,有点自卖自夸的味道,让贝贝老师见笑了。

      2014-06-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