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深山人家

深山人家

作者:太行风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6-03   阅读:

  
  于太行东部深山转悠,偶成一首深山人家的印象,抄录如下:
  深山野谷红尘外,鸡犬问答白云边。
  石头小院柴门启,迎客主人笑脸憨。
  我所在县分两个地理区域,人们习惯称西半县、东半县。西半县属山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山区,面积虽然只占三分之一,人口却占了三分之二;山大沟深关山阻隔的东半县占有面积三分之二,人口却只有三分之一。四塞之固出行不便,居住分散缺少交流,使得这方人众普遍见世面少,显得颟顸、笨拙得多。于是东半县的人便往往成了西半县人调侃的对象,一律被称之为“东山槲木”。
  槲木者,东部深山斜生歪长木质坚硬难下斧钺自然也就不成材料之树种是也,暗喻东山人木讷愚钝不开窍,皮实吃苦耐摔打,脾气倔巴一根筋的种种特性。至于嘲笑东山人愚钝无知的段子就太多了,说东山里居住在深峡一线天中的爷儿俩爬上青峰之顶去砍柴,儿子仰头观天大惊失色道:爹啊,这天咋就恁大,要是阴阴天得个三年两载吧?爹嗔道:说啥呢,又让人家笑话咱东山槲木不是?天再大,三五个月还阴不住呀,咋就用得了三两年?呵呵,做爹的到底比儿子强。还说东山的一伙人结伴到了外地城市,看见停靠在站台的火车,惊诧得舌头吐出半天缩不回来,有的说这东西恁大,要割多少草才能喂饱了?正指手画脚间,火车突然一声鸣叫,几个人吓得脸如土灰,指着车轮说,这东西蹄子恁大,给咱一下还有命吗?如此这般,各版本的段子不一而足,虽然极尽夸张之能事,但是对东山人的少见多怪愚鲁憨直的基本评价却不容置疑。尽管东山人也反唇相讥西半县的人,什么进山来砍饸饹床腿却怎么也找不到树杈杈朝下长的,就不懂得砍下后一掉个就是朝上了云云,给自己找回些面子,但终归是嘴上的招数,不能丝毫改变自己的形象。
  不管人们怎么对东山人戏谑揶揄,我都借各种机会走进大山,千方百计逼近他们生活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生活生存状态,以及闭塞环境下濡养的性情本真。
  往往峡谷底部可见较大的村落,一河两岸依偎了高高悬崖,远离外界的喧嚣嘈杂,恬淡而幽静。一些人家则散落于山脑坡洼,三户两户甚至一家一户依山傍崖筑房而居。房屋俱是清一色的石头房屋石头院,守山田而耕作,散牛羊于野坡,几十年乃至百年以上的高大核桃树、柿树散布于房前屋后与田埂之上。那层层梯田因山坡过陡,窄得卧不下牛回不转耧,耕田的人怕把牛整毛了滚落山沟摔成肉饼,投鼠忌器地对牛呵斥道:不用你掉蛋,等下到河下“小二亩”再跟你算账。可怜天见的,小二亩就是最大田地了!斗折蛇行的山道上,偶有一对憨厚羞涩的新人披红着彩骑在马背上,在闹闹的唢呐、鞭炮声中走过,于是深山野沟中便又多了一个生命的热点,或许一年头上便会有新生婴儿的啼哭声,在这远离尘寰的远山野谷响起……
  这种被人称作“山庄窝铺”的地方,走了去还真非易事,山一程水一程无不是逶迤难行,险道惊魂。大山甚至阻挡得连本省电台电视台信号都传递不过来,只能就近获取河南的。山里人不无幽默,说他们行政上受山西领导,政治上却受河南调度。
  那路有那么远?后来因筑路闻名天下的锡崖沟村,于沟下还有一道垂直跌下去的深峡,两岸的人鸡犬之声相闻,举手投足可见,可年节和平时走动,一早就扯着嗓门喊话过去通报了消息,然后就擓了篮子上路,等绕着大弯到了对岸已是正午时分,吃饭正赶趟。看山跑死马哪!东山里地广人稀,决定了村与村的距离一闹就是好几十里,距县城百里开外的很多,过去不通车时来回全是步行。好在此地人从小练就了“飞毛腿”,走再远的路也不在话下。
  那路有多难走?曰“摔死圪狑(金华鼠)跌死猴”。解放初,一位县委书记骑马到一个叫锡崖沟村的村子下乡,马在半道生生给吓死了;县畜牧部门为关心村里群众,进村收购了几十头生猪,赶上深沟之顶只剩下七八头,其余都在半道滚坡摔死了;本村一小伙从河南讨了媳妇,背新娘回来,一不小心将新媳妇摔下了悬崖……这里一旦在大雪封山前没有买回足够的食盐,就得吃一冬天的淡饭,除非亲戚乡邻接济。还有一个藏在深沟之下的抱犊沟村,出村唯一道路的一段陡峭崖坎,是靠凿出的脚窝爬上爬下,一步踩错便会命殉深谷。故此,耕田用的大牛买了根本牵不回来,祖上的人是买了小牛犊一步一挪冒死抱回来,养大后方可役用,故此有了“抱犊沟”的村名。
  人烟稀少缺少交流的这些地方,也要过精神生活,只是说来让人有点心酸:平时看吵架,过年看杀猪,谁家打个碗也会惊来一屋子人。县里盲人宣传队是老先进典型,冒着生命危险专门送演出到这些山庄窝铺,天不黑隔好远路程村落的人攀山越岭汗涔涔赶来。盲人师傅们心头一热,提前开场不说,还使出吃奶的力气,抖落出压箱底的节目,可是一直说唱到午夜时分,人们依然是余兴未尽地眼巴巴期待,丝毫没有散场的意思。资格最老的师傅只得清清嗓门弹弦击鼓扯着喉咙唱出劝导的话:拉倒吧,拉倒吧,你们大家都累了,我们一早还出发……村干部也出面劝说,人们才恋恋不舍散去。
  曾经有前来游玩的朋友问我,如此险恶之地怎么会有人居住?我把我所了解的想到的告诉他:除古先民传衍的土著外,盖因经济和战争的两大因素所使然。这里与河南接壤,过去河南经常闹或旱或涝的大灾荒,几乎每次都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于是好多人依循“穷进山富进川”的迁徙规律,进山保命。大山里虽险恶,但再旱再涝的年景,土地“见苗三分收”,并有山芽野菜可供果腹,足以让人们挺过饥荒。其次是战乱的年代,中原逐鹿战事颇多,烽烟起处玉石俱焚,而天然屏障的太行深山不宜大的军事集团行动,自然成为最佳的避难所,故许多人为躲避战乱迁徙于此,并定居下来。
  大山是非常宽厚包容与慷慨的,容纳了历朝历代各路避难的人。在严酷环境中一代一代艰难生存的人们深知,懒惰与怯懦是他们的死敌,必须山高骨气越高,石硬性子更硬,方可生存下去。于是,大山的禀赋涵性孕育了此地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硬扎血性的特质,并伴生了实在对人、厚道处世的品性。率真耿介、话不拐弯、不来虚的,也成为山里人共同的秉性,他们说了“不中”的事,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一旦落地生根撂出一个“中”字,拼了性命也会去干。在与大山的抗争中,他们还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与韧性。粗犷剽悍山里的汉子,喝得下成碗的老酒,担得起如山的重担,敢与凶残的山猪野豹较胆斗力(尚无实施动物保护时),常常凭借一条长长的绳索游荡于高山与幽谷的悬崖绝壁,靠采挖五灵脂(鼯鼠的排泄物)、何首乌、野蜂蜜等走出一条只属于他们的财路。像野马一样摆动着肥臀的山里女人,刚强如铁柔情似水,再长再难的路她们走得了,再重再累的活她们干得了。黝黑的面庞,粗粝的双手,并不妨碍她们做女人的本分,她们的温柔之光也在灶台的锅碗、手头的针线、夜晚的床头灼然闪亮。
  最难忘老乡家留饭时候的盛情款待。午饭时,上菜三盘:头盘黑木耳炒鸡蛋,二盘鸡蛋炒黑木耳,三盘鸡蛋黑木耳搁一块炒!男主人满满给斟了一大杯白酒,啪的一声和你一碰,说了声“咋的,咱砸一个?”一仰脖子已然见底,看得我心里直发毛。眼看主人手提瓶子又要伺候,只得连声告饶难胜酒力,容我慢来。再一会饭来了,是鸡蛋黑木耳哨子面条,比下酒菜多了点绿色,是韭菜,满满的一碗堆得小山一般高,遮挡得对面看不见人。愚公移山一般吃着,心里暗暗叫苦:好我的东山老乡,心眼咋就这样实在呢?眼睛不由泛起潮来。
  我所了解的山里人家大多是以前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公路大量修进山里,通畅了电、电视、程控电话、手机网络,搞了各种饮水工程,兴学、办医也取得重大进展,用官家话说实现了五个全覆盖。此外当地政府已连年实施了移民扶贫工程,大多数“山庄窝铺”的人家已经迁居山外。这无疑是好事一桩,但也留下许多遗憾。最忘不了那个叫“东圪台”的小自然村,罗圈椅一般座落在半山高台上,周遭绿树入高空,脚下碧水鸣深渊,寒流挡于青山外,空气纤毫尘不染。与大自然的高度贴近,使得村人中最小的老人都享寿九十二,尚是非正常死亡,百岁老人家家都有。现如今,昔人已迁山外去,空余村名曰“长寿”;村民一去不复返,青山千载空悠悠。
12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花落无声

上一篇: 《 背影

下一篇: 《 占山为王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些为逃荒或避战乱躲进深山并顽强生存下来的深山人家,长期以来不仅适应了深山的自然环境,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性情与生存方式,他们适应了大山,大山也用宽厚的胸怀接纳了他们,这便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图吧?作者以纪实般的文字,描摹出山里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文章最后先扬后抑,以山里人不愿意迁往山外结尾,将问题留给读者,令人深思,值得回味。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花落无声

    越是这种原生态写法,越是感染人。什么才叫好文章?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标准老判断,就是读了一遍还想再看第二遍的文章。拜读太行风老师的文章,向您学习。

    2014-06-03

    回复

    • 太行风

       谢谢,这是我“革命”后的文字,以前喜欢华丽辞藻,追逐小资、书斋气,在新意、深度上做得不好,后来强迫自己向质朴、诚实投降,宁愿一身泥土,两手粪香。

      2014-06-03

      回复

  • 太行风

    谢谢花落副总。深山人家,是一种生态样板,或许就是深山文化。对部分山民坚守深山,是对是错,孰是孰非,我不做评判,只原生态呈现出来,任人评说。

    2014-06-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