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游记异闻 > 冒雨走黄山

冒雨走黄山

作者:笑君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23-04-16   阅读:

  
  一群“野人”,几男几女,穿着树叶与兽皮,瘦瘦的腰肢,黑黑的皮肤,载歌载舞。音乐奔放,舞姿活泼,非常精彩。
  几支舞后,说要表演上刀山。所谓的刀山,就是用铁链子绑定好的几十把钢刀,像一副云梯似的,从地面直达半空。这座刀山,就耸立在舞台的中央。一个“野人”,也就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吧,穿一件裤衩,上身赤裸着。他先向观众展示一下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脚底、腹部、双手等,都是完好无损的。一转身,从地下捡起一只矿泉水的瓶子,横着在刀上划过,瓶子成为两截。说明,刀极其锋利,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
  然后,“野人”围着刀山跑了几圈,既是热身,又再一次地向观众展示一下身体的健康与无损。
  随着音乐的变换,一种古朴的曲调如小溪似的缓缓地流动了起来,“野人”开始上刀山了。只见“野人”双手抓住头顶上的那把刀,手指与手掌捏住刀口处,使了使劲,似乎能够承受住自身的重量了。一只脚踏上了最下面的那把刀,脚底的中间部位就横亘在刀锋上。接着,一手上升捏住另一把刀,一只脚跟进,踏上第二把刀。左右开弓,一只手,一只脚,就像攀登梯子似的前进着,一眨眼的工夫,登顶了。手捏住最上面的第一把刀,脚站在倒数的第四把刀上,稳了稳神,脚挪到刀尖处,在刀尖的稍里处站定了,手抓住绑刀的链条,伸出另一只脚,做了一个金鸡独立的造型。这个时候,人的重量全落在一只脚上。这只脚,却踏在钢刀的刃上,让人要多担心就有多担心,万一……
  接着,是下刀山了。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所有人的心都纠结着!没想到的是,“野人”如同走平路似的,无阻无碍,一脚下去了,再下另一只脚,利利索索地一口气从高处到低处,下来了。
  还未等观众醒悟过来,“野人”已站在刀山前的地面上,再一次地展示着他的双脚、双手,还有身前身后,和上山前一样,无伤无损无血迹。这时,观众才回过神来,鼓掌声此起彼伏,回响不断。
  芙蓉谷,早春时节的春谷,我记住了。
  四、游览新安江
  雨下了一天,断断续续的。傍晚时分,雨下得更大了,没有雨具,根本不能出门。
  偏偏,活动的主办者,安排我们游览新安江,倒也别有情趣,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新安江,古称渐江、浙江、徽港,发源于黄山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西部,由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后,经桐江、富春江,流入钱塘江。全长373公里,有三分之二在黄山市内。因此,被称为黄山市的母亲河。
  屯溪,位于新安江上游渐江之畔,是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还是一座古城,汉建安年间,孙权设黎阳县。黎阳,即黎明的太阳。故,屯溪古称为昱城,地处天目山与黄山之间的盆地,有“两江交汇,三省通衢”之称。
  著名作家江志伟先生在一首歌中写道:昱城美不美,一半街巷一半水。也就是说,屯溪城规制整齐,街巷纵横,四通八达,既壮观又宜居。而渐江,也就是新安江,穿城而过,且干流、支流将小城分成了好几块,成为地地道道的江南水城山乡。
  在屯溪码头登船,一步便从陆地跨越到水中央了。雨继续下着,我们在船舱内,如同待在游动的屋子里。感觉到雨丝斜斜,雨点泣泣,却不影响也不干扰眼前鲜活的画面。
  我的正前方,是城区。远望城市,高楼大厦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一幢又一幢的摩天大楼,与楼背后的山,与楼顶上的天,几乎连在了一起。不同的是,雨中依然有雾。这雾,白茫茫的,薄薄柔柔的,飘飘冉冉的,如同人间仙境。近观岸上,沿江一带,护坡如城墙,碟垛分明,俨然一道长城。护坡之上,不同的设计,不同的装点,形成了一条以绿色为主的景观带。
  一面照壁墙,是整块的铜雕。因为距离稍远了些,看得不够清晰。凭感觉应有50米的长度,高约10到15米。听扩音器的介绍,我大体知道了,这组铜雕,是屯溪的名人总汇,是徽州的历史遗迹。千百年来,像汪华、朱熹、胡宗宪、郑之珍、许国、程大位、戴震、程维宗、俞金海、伍美珍、程灵洗、程道南,王茂荫、詹天佑、黄宾虹、陶行知、苏雪林、胡雪岩、胡适,等等。都是屯溪人的骄傲,也是徽州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两桂长帆,一艘商船的造型,差不多有三百米的长度。船上,是休闲娱乐广场。船下,是濒水漫道。看起来,仅仅是一处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场所。妙就妙在,设计者匠心独运,蕴藏着徽商的沧桑与辉煌。
  自宋代开始,闯天下,做生意,成为徽州人谋生的手段之一。到明清时,徽州人的生意已经名扬海内外,被人称为徽帮、新安商人。徽州地域特殊,物产丰富,便成为徽商走出大山,输送地方特产的一项无可匹敌的资源。
  新安江,通江达海,自然而然地成为徽商的黄金水道。屯溪老街的东端,便是水埠码头,茶叶、木头、药材、瓷器、黄烟、锡箔、纸张、日杂、布匹、盐等货物,在此集结,或运出,或扩散,都依赖于新安江。
  这艘船的船头正对着东方,对着钱塘江,对着京杭大运河,对着大海。很明显,是要把徽州商人行走天下,纵横五洲四海的征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是要让今天的徽州人,永远不能忘记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游船在江心掉过头来,朝反方向驶去。我的目前便是江的另一侧了。一带山峦,连绵起伏,翠绿的森林,在雨中显得寂静而又深沉。山腰以上,皆被一片白茫茫的雾覆盖着。这雾,没有边际,难分彼此,仿佛这天地已是一体的了。
  最高处的那座山峰上,一座四柱支撑,飞檐翘角的亭子却清晰可见。就在游船快到亭下的江面时,我听到了扩音器的介绍,说此亭叫孙王阁。据说,孙权的长子孙和,曾做过南阳王,在当地做过一些有益于民的事情。孙和的儿子便是孙皓,继承了孙权的伟业,称东吴大帝。故,孙和,既称为孙王,又称为孙帝老,受到百姓的爱戴。孙和死后,葬于此地,并建庙、配阁,享受着百姓的膜拜。
  看着高高耸立在山顶上的孙王阁,我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俗语,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孙和爱民,人民爱孙王,这才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局面。
  目光离开孙王阁,向左望去,一处石壁上的“新安大好山水”几个字,扑入眼帘。石壁硕大无比,连水接天,如刀削似的平整。字是行草,有王羲之的神韵,一定出自名人大家的手笔。透过这几个字,仿佛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我的思维,也被引领到另一番的境界之中了。
  五、闲逛屯溪老街
  老街,原名屯溪街。这条街,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宋徽宗移都临安(杭州),很多徽商返乡后,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一度被称为宋城。明初,一位叫程维宗的商人在华山脚下的新安江畔,造了8间客栈,47间房,史称“八家栈”。清初,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街道,从八家栈逐年向东延伸,形成老街。随后,老街百业兴旺,有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京广百货、南北货、盐、糖、日杂、瓷器、黄烟、锡箔、纸张、酒楼、饭店等一大批商号、店铺。民国时期,有“沪杭大商埠会”之称。抗战时期,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人口骤增,经济繁荣,被称为“小上海”。
  老街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成为一条较为完整的街巷。
  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123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太白山访药记》第5篇:马兰花开

下一篇: 《 元通古镇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离山这么近,倒是好事。却也免不了各种曲折拥堵,如果游区没有这么多的人,是不是兴味就更浓些。如果仅仅闲逛,倒也无所谓。不同的地方倒也在想尽了办法突出各自的特色,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