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访药记》第4篇:天生石沟

作者:西部井水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2-11-10   阅读:

  
  2013年4月25日,晴
  今日在石沟作业。石沟是一条狭长的沟道,两边是悬崖峭壁,在沟底向上看,天是一条被阳光洗礼得洁净到心灵的蓝色的绸带。沟里有一条小河,或者说沟就是一条小河,大概是因为季节或者岁月变迁的缘故,看起来很有趣,满河床都是白色的石头堆积,大大小小,各种形状,小的是鹅卵石,大的像碌碡,而在这些石头的下面和缝隙里,清澈的而略带绿色的河水轻轻地流过,偶尔也有几只小鱼游动,也许这就是石沟得名的由来。在一些低洼处,河水漫过石头,形成清亮的缓缓的而稍微开阔的水面。在河的两岸和崖壁上,是碧绿的植物的世界,也是中草药的宝库和天堂。
  王老师对石沟情有独钟,太白山就像他自己的药园,从年轻时到现在每年都要往太白山跑好几回,每次到太白山采集标本或者带外地的朋友来考察太白山的中草药,都要到石沟。其原因除了石沟离县城较近,来去方便以外,主要还是石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得此处中草药品种丰富,蕴含量大,许多在太白山有代表性的中草药石沟都有分布。
  我们一进石沟,就看见一些铁筷子。铁筷子别名九牛七、双铃草、小山桃儿七、小桃儿七、鸳鸯七、冰凉花、嚏根草等,是多年生常绿植物,较耐寒,喜半阴环境,花期从冬天一直持续到春天,现在已经看不到白色的或者紫红色花瓣,实实在在地结出了豆荚一样的绿色的果实。当然,制作标本带花或者带果都可以,无花无果的做标本就不合适了。
  还发现一些白细辛。白细辛桃形的叶子,花朵非常特别,是铁锈红色的圆筒状。书上说白细辛的花期在6~7月,但是现在不到5月,太白山的细辛已经开花了。细辛辛、温,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作用,主治风湿筋骨痛、头晕和牙痛。它虽然不像甘草当归这样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中药,却是因为能治疗牙痛而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牙痛的时候,咬一点细辛,可以止痛。队员老华说了一个治疗牙痛的复方效果更好:白细辛、石膏、地骨皮、板蓝根、白茅根,水煎服。
  这里还有大花万寿竹、透骨消、淫羊藿等。还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三皇庙,另有一行小字:农历三月廿六大会。这是在替附近的道教的庙会做广告。太白山有不少道教的庙观,如白云观等。药王孙思邈当年就是在太白山隐居,采药炼丹,人称太白真人。据陕西中医学院医史馆原馆长张厚墉先生考证,孙思邈的隐居地就在太白山碓窝坪,见先生的《太白山孙思邈隐居处的再认识》一文。我不知道碓窝坪离石沟有多少距离。
  我们的队员老华自称是道医,也就是说,既是道人又是医生。其实像老华这样的道人,也不是驻庙的出家人,而是火居道士,住在自己家里,可以娶妻生子。和老华一样,队员老王也是道医,我们称他为王道长。他的言谈更像一位道士。有人问,王道长你吃肉不?王道长说,农夫不能吃牛肉,当官的不能吃狗肉,当将军的不能吃马肉,当道士的不能吃鱼肉。这就奇怪了?道士为什么不能吃鱼肉呢?王道长解释说,因为太极图就像两条鱼。我打趣地问,王道长,你的庙在哪里呀?他说,庙在太白山最高的地方大爷海。我说,你的庙修得那么高,能有几个香客给你上供呀?他说,朝山的人心是至诚的,不怕山高路远。每年“五一”到“十一”期间,有大约一万游客到大爷海,也不少啊。王道长顺势说起了道家的事情。他们道家讲究无为而为,一切顺其自然。当然无为也不是真的无所作为,道家要求弟子会医学,不懂医不能入道门,这便是最好的说明。道医讲究“一针二灸三处方”,把针灸放在第一位。有了医术,就可以更好地拯救生灵,造福众生,总比嘴上功夫糊弄人好。
  和两位道医一起共事、一路同行很有意思,觉得总是被不断洗脑和自己的反洗脑,因为我一不信佛二不信道,但也很受惠,路上碰见什么草药,他们就会讲用此药治病的情况,谁有什么不适,两位道医就会给开个药方,而且药是现成的,就在路边,信手拿来。小张老师咽喉肿痛,老华就给她开了一个单方药:鬼灯笼。鬼灯笼又叫灯笼草、苦灯茶、鬼点火、坟头青,是马鞭草科植物灯笼草的全株。鬼灯笼性凉味苦,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痛的功用,主治肺结核潮热、感冒发热、咽喉炎、支气管炎、疔疮疖肿等。不过这个季节不是鬼灯笼开花的季节,不适合做标本,但可以药用。
  进了石沟不远,发现了两棵海螺七。至此,我似乎已经提到过好几个带“七”的中草药。这是太白山人民对一些地道草药的传统的命名方式,叫做“太白七药”。据初步统计,太白山共有"七药"149种(133植物种、16变种),隶属于102属、45科。我国《药典》收入太白"七药"6种。太白"七药"应用广泛,功能奇特,已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海螺七也是地地道道的太白当地药材,名字起得很形象,因为它的根茎如海螺状。它的顶端是由一圈轮生的七片叶子中冒出一朵花,所以海螺七又名七叶一枝花,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疔疮肿痛、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等。
  一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发现。有一处地方生长着大片的木贼。木贼长得很帅,细高个,像微型的竹子一样秀气而挺拔,浑身淡绿色,有竹子一样的节,也有凹凸不平的竖条纹。队长王老师说木贼是指示性植物,含金的土壤里,木贼长得很茂盛。我知道太白山是有金矿的,但愿这一处没有,或者没有开采价值,因为开采金矿,植物和人类都要遭殃。
  飞天蜈蚣七是山里最令人生畏的木本植物,浑身是刺,像竖立着的狼牙棒。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刺脓包。它具有消、散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的作用,如果身上有脓肿节毒,可以用它划破放脓,比手术刀效果好。
  山野磅礴而细微,而在山里行走,更多的感受是细微。娇小的蛇莓正在草丛中开着白色的小花,很小但很雅致,一丝不苟,到了6月会结出红色的野草莓一样的小果实,比野草莓果实小。这一次,我算是弄清楚了蛇莓和野草莓的外形区别:除了果实的大小不同,蛇莓开白色小花,而野草莓是黄色的小花;蛇莓会有比较长的蔓,而野草莓则没有。蛇莓名字由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因为它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这些地方蛇容易出没,因此也有人说看见蛇莓要小心有蛇;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蛇莓可以治疗毒蛇咬伤而得名。
  总令人惊喜的事是王老师发现了“太白贝母”,这今天的高光时刻。关于太白贝母,有一句民谚:“花似灯笼叶似韭,五月开花六月休,要找贝母梁上走”,王老师大概走在高处,才有了发现。在这一处,共有十多株,长势良好,惹人喜爱。太白贝母的叶子细长,像韭菜,而它的画朵向下垂着,像彩色的灯笼,也像古塔上摇曳的风铃。作为药用部分的果实像一颗颗洁白的牙齿或者贝壳,精致而质感。也许这是贝母的名字的来历。太白贝母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散结消肿等功效,临床用于肺热燥咳、肺阴虚等病症,在民间很早就作为川贝母使用。太白贝母已经上了《中国药典》,是真正的正品中药,被确定为川贝母的另一种。因为稀缺,太白贝母市场价值已飙升至每市斤2000多元。我们只是拍了照,而没有舍得采贝母的标本,没有惊动这太白草药中的宝贝的阳光好梦。而没有采集标本的原因主要是徐老师的意见。他作为当地人,作为医药方面的官员,他考虑最多是贝母的种子的收集和移栽,以利于人工种植试验。
  大概是每个人都负重而行,老华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他小时候随父亲等八人去山里采药,所有行李分成八份,父亲说,你年纪最小,你先挑。他说他自己挑了一个装着食物的袋子,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因为食物在路上不断地消耗,越来越少,他也就越走越轻松。听他这样一讲,我们大家都觉得饿了,于是就在小河边上休息,吃午餐,筷子依然是两根树枝。看着波光潋影,听着潺潺水声,似乎让人更有食欲。饭后,各自躺在被太阳晒得有点温暖的大石休息片刻,而两位道医似乎是进入自己的道家功课。短暂休息之后,开始压制标本,有陕西紫堇、碎米荠、蒲公英、透骨消、瑞香等。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景色怡人的石沟,光是这些听过的没听过的药草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这么细致地分辨下来让人打开新的视野,一边惊叹各种药草的神奇,一边感慨道医的人生。让人彻悟的哲学和治人救命的医学,可以贴得如此之近。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