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

作者:若愚    授权级别:A       2022-09-04   阅读:

  
  初秋的清晨,我在乡村的道路上散步。竟然被村庄民居里飘出的炊烟所陶醉,多么亲切的炊烟啊!它缥缈如云,朦胧似梦,它让我恍惚又回到了回到了童年……
  “天上斑鸠,地下泥鳅”。泥鳅在我童年的家乡,凡小河池塘沟湾皆有。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乡村人家夏季家常菜。可惜,由于环境的污染,如今小河池塘沟湾里面的泥鳅已经不多啦。
  少时的我,抓泥鳅也是盛夏乐趣之事。炎炎夏日,河沟里那浅浅的水热得发烫,泥鳅喜凉畏热,大都会钻进泥底下躲起来。沿河沟,每隔一段距离就在河边挖一个深坑,由于挖得比较深,水就会比较凉快,泥鳅就会三五成群地钻到深坑里来“避暑”;一个坑一个坑地掏,少则三五条,多则十几条,轻轻松松就能满载而归。
  我有一挚友,他衣着讲究、人品讲究、做菜也讲究。“吃肉不如吃豆腐,又省钱来又滋补”他一道“泥鳅钻豆腐”让我惦念了很多年。他技术好,加之做菜时的用心,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经她手做出来的味道让人吃过久久不忘。多年来一直试着学做,然而要领掌握不对,始终做不出他那个味儿。
  有一次,我学做泥鳅钻豆腐。这道菜的做法我早已烂熟于心:先在锅里放一些清水,再放豆腐和泥鳅,小火慢炖,随着水温逐渐升高,泥鳅会被热气所逼钻入豆腐内躲藏,然后,入高汤、葱姜、蒜泥等调味料猛火煮匀味后即可。
  我准备了十几条肥大的泥鳅,按照他所烹之法,清水下锅,豆腐和泥鳅也逐次下锅,小火伺候,随着水温逐渐升高,估计泥鳅受不了热温,噼里啪啦把锅盖撞击作响。急忙揭开锅盖一看,顿时傻眼了:一锅碎豆腐,几条脱了皮的泥鳅横竖交叉着,泥鳅钻豆腐变成“泥鳅搅豆腐”。
  后来,他告诉我,首先必须用烛头大微火将水极慢地烧热,等到泥鳅在水中躁动之时,再将整块豆腐迅速放入锅里,泥鳅遇凉才会主动钻进豆腐;其后依然用微火慢煮,当泥鳅与豆腐真正融为一体了,才可用旺火猛烧……
  子曰:“食色性也。”“食”是“人性”,而从食物也可看出人的性格。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牧民,自然是粗犷豪雄的,没有花里胡哨的讲究;三餐都离不得辣椒的川人,也注定是干脆直爽的,不会曲里拐弯的卖弄;而选料考究、刀工精妙、制作精巧、造型优美,最能体现儒家“食不厌精”饮食文化的鲁菜菜肴,也透出山东人的做人风格。
  现在我想,那些逃走的时光,不是因为老人的追赶才无影无踪,而是有的人正处在一个只有欲望、没有期待的思想中,并非一切有情,皆无挂碍。有心则忙,无心则亡。生活里的忙碌,原是十四个字可以定论:熬得住,可能出众;熬不住,也许出局。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你现在忙碌的时光。
   多少年来,那淡淡妖娆的炊烟一直轻盈飘渺在我的记忆中,它如一幅永不褪色的多彩画卷,定格在我的心里,缠绕在我的心头,牵引着我热爱家乡的脚步。只要看到那飘悠升起的炊烟,闻到空中散发燃烧柴草的清香,我的心中就会感觉到少有的温馨。
  审核编辑:冰斯语   

上一篇: 《 远方的秋,远方的你

下一篇: 《 年轻的老爷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泥鳅钻豆腐是一道美食,做起来却很有讲究,如果做不好就成了一锅碎豆腐。作者从忆起少时学做菜的情形联想到如今社会的变化,意味深长。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