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作者:河之畔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2-07-11   阅读:

  
  书房的角落里有一支箫,八目九节,紫竹而成,色石斑色且带玉口。此物件得来已有十余年之久,取自羊城,经几地奔波而后安于塞北小城。
  ——题记
  (一)
  初闻尔音,宛如夏日的小夜曲,低沉、空灵、悠远。
  闭目间,如有佳人,一袭白衣立于竹林之中,山风轻抚,只一瞬玉唇微动,音律便缓缓而来,呜呜然、如怨如慕,如诉如泣,终一曲缠绕心头,散于江湖中。
  (二)
  于尔初见,时值仲夏。
  羊城酷热,心如火烧。偶得闲暇,漫步于珠江河畔,凉风习习,水波微漾。待斜阳印于江面,可染出一江残血。夜幕低垂时,广州地标小蛮腰开始亮灯,此时江面上来来往往穿梭的游船如同那星光闪闪,为这千古的水系点缀出了文明的光亮。
  当这个城市退去了白天的光亮,开始夜生活的时候,喧闹就换了一种方式。灯光、美食、欢歌笑语好像更适合来形容她的样子,此时哪里还可以寻得到白日里的那种模样。
  沿江而行,江面的湿气迎面而来,更多的是夹杂着酷热。无心于这夜晚的江,却总把目光投向她的妩媚。当平静的江面上有游轮驶过时,竟把一江水染成了一大片金黄色,唯美而又浪漫。此情此景,怎不让孑然一身的人平添几许哀伤。
  恍惚间,忽强忽弱,忽高忽低的箫声从远处频频入耳。闻声而去,行至于广州塔码头不远时,便可见一老者立于江畔,手持玉箫,临江而奏。距老者三四米之远,停步聆听。此时老者演奏的正是名曲《春江花月夜》中月上东山,而后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直至桡鸣远濑......
  曲罢,老者依然持箫,临江而站,抬头望着这流了千年的江水。心中本想过去攀谈几句,转念一想,自乃一介俗人岂不是扰了这人间仙曲。
  不可亵玩只可远观,目光凝于老者手中洞箫。长约八百,直径二十,箫身为苦竹子抑或是紫竹,整体彰显古朴典雅。
  几番流连,乘兴而返。
  此曲《春江花月夜》并非张公之,只是借其名。曲谱根源自《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故又名《浔阳箫鼓》。
  行于江边,仰望星空,皓月皎洁。忍不住轻声低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此刻,江水随风起浪,一波一波的拍打着江边的堤坝。江水击打石头的声音,让人不由的得想起曹孟德的《观沧海》。
  (未完待续......)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七月:陪你扬帆远航

下一篇: 《 故乡,亲人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富有古典气息,现代的生活和独特气质的箫,喧闹的现实使得箫的文化底蕴更别具一格。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