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读诗:读裴多菲诗歌《谷子熟了……》

作者:西部井水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2-06-21   阅读:

  
  裴多菲·山陀儿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主义人。他1823年1月1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多瑙河畔的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屠夫,母亲是农奴。少年时代的裴多菲流浪过,当过演员,后来参军。在战场上,他是热血青年和英勇的战士,在1849年7月31日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为了匈牙利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自己26岁的生命。让人欣慰的是,他的歌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长存至今,就仿佛他依旧活在人世间。裴多菲5岁读书,天资聪慧,中学时代开始写,1842年裴多菲在《雅典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第一首诗《酒徒》,184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此后成名。我们中国读者知道诗人裴多菲,最早是源自于鲁迅先生的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年》中的一段对裴多菲的诗歌的引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一生写了800多首短诗和8首长诗,不仅对匈牙利的文学影响巨大,而且在世界诗坛也有显著的地位。
  裴多菲早期的诗歌,大多讴歌美好的爱情和美丽的大自然。其中《谷子熟了……》就是一首写爱情的诗歌,是《裴多菲诗选》一书中作者早期诗歌中的第二首。全诗只有短短的八句,脉络清晰,通俗易懂,看似平淡无奇,让人回味无穷。从诗歌的题目就看出,他并没有把美好的爱情比作钻石、月亮或者圣洁的玫瑰,而是把爱情比作谷子,这生长于大地的最普通却又是对生存繁衍最实惠最需要的事物,从而使意象淳朴、自然、贴切,令人喜爱而且有无限的联想。这样的爱情不是空虚的,也不是超越现实的,而是和生活有关,和生命息息相关。
  “谷子成熟了,每天的天气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谷子成熟了是一片沉甸甸的金黄的诱人景象,诗人采收丰收景象进入笔下,成为凝练的核心突出的特别有意味的画面。谷子熟了,一个“熟”字,别无其他修饰,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纯粹干货。但细想这一个“熟”,不是轻易而来的,背后省略了的是无数的是对生活的渴望、辛勤付出的汗水和即将收获的喜悦,就像是诗歌标题中的一串点点组成的省略号。在写谷子熟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写了天气的热。而“热”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感受,更是一种心情的体现和心灵的感受。这个收获的季节,就是需要这样的热,热的温度,热的气氛,热的情绪。
  下一句为什么不说我马上就去收割,而却说,到了明天早上我就去收割。这是匠心独具的神来之笔。虽然谷子熟了,却要把它放到明天去收割,就是作为农人对自然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的尊重和仪式感,留下时间和空间,从今天到明天,虽然是经过一夜或一天,但却不可以看做是一个具体的时间间隔,而只是一个准备的过程,为收割做好充分的时间准备和心里准备。从现在到收割的这个间隙,可以做好多事情,祭拜神灵或砥砺镰刀,饮酒庆贺或者放歌抒怀。
  诗歌看似写乡村的庄稼、生活和收获,其实是为爱情的到来做铺垫。上面四句中之所以说明天去收割,是因为今天爱的人还没有到来,虽然已经心有所属,情有所钟,仍然需要等待,等待那个可人儿!于是,便有接下来的水到渠成的四句:“我的爱亦成熟了,我的心火辣辣的热,亲爱的人,但愿你把我的爱收割”。这四句和上面写谷子的四句从格式和表达方式上完全是对应甚至是对称的,对称而自然地转接过来,同样地写到熟,写到热,写到收割,但是这是另一个层次另一个收割对象了,不再是谷子,而是关于爱的收割。这次的熟、热和收割都成了一种象征或者对于事物的抽象。如果说前面的写谷子的四句是貌似写实的话,这四句就是接近写虚了。诗歌从实过渡到虚,是一种升华,也是必须的,就像我们写春天,不能一个劲儿地从头到尾地写春天的千姿百态,而不触及到自己的灵魂深处和爱。《谷子成熟了……》后四句的写爱,才是诗歌要真正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真实目的,或者说是从喻体到本体的转变,前面写的谷子,只是拿谷子和收割谷子来做个比喻,但这首诗歌喻体个本体之间的交代是一种不留痕迹地自然呈现,并没有用到“像”这个词,比如说我的爱就像那成熟的谷子谁来收割,只是前面说谷子后面说爱,让人自然而然地把二者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也许是因为裴多菲早期的诗歌是民歌体,所以才有这样的贴近劳动人民生活的比拟。诗歌中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比喻方式,让人想起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手法。也许文学艺术是相通的,陕北民歌也是这样的看似不经意而实际上却指向性十足的朴实而十分绝妙的手法。《东方红》的歌词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前面只是一个自然的写景,并没有说毛主席像太阳,却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毛主席共产党就是人民心中的红太阳,照亮了黑暗,给劳苦人民带来了光明。“打碗碗花儿就地开,你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调过来”——《你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这首信天游也是从喻体到本体的自然过渡和流露,虽然前一句和后面一句并无明显关联,但是一句“打碗碗花儿就地开”,让人联想到姑娘的脸蛋白里透红,多像美丽的打碗碗花,多么自然的比喻!
  裴多菲的这首爱情诗写于1843年7月到8月,那时候他20岁,正是收获爱情的年纪。而他真正收获的最大的爱情是三年之后,一个叫做森德莱·尤丽亚的姑娘用美丽和柔情将他的爱全部收割。他们于第二年九月结婚。三年之后,命运将他和他的爱再次收割,连同生命一起,最终存放于流传不朽的诗歌之中。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很质朴的写法,虽然只是解读一首诗,却也顺带写了诗人的人生和爱情,毫无违和感。裴多菲的诗歌写得水到渠成,自然流畅,流传不朽,是有原因的。诗歌的土壤,不是凭空而来。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落叶半床

    井水老师写评写得很顺手。坚持不懈地读,评,写。

    2022-06-21

    回复

    • 西部井水

      @落叶半床  谢谢叶子鼓励!写评向来是我的弱项,所以有机会就锻炼一下。

      2022-06-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