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醉了》之我见

作者:南坡文畦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22-05-03   阅读:

  
县文化馆王副馆长在代理正馆长的任上干了多年,期间他通过努力盖起了文化活动和办公大楼,这在那物资贫乏,一切都要给经济发展让路的年代(1992年),是前任各届领导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仅仅凭这个业绩,就能为他的晋升创造了无可抹杀的硬件条件。下一步,他又签订了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舞厅的施工合同。不仅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扎实,人脉广泛,他还为人正直,曾经毫无情面地揭发处罚了一个骗奸多位妇女的下属干部。然而他的副馆长扶正之路却一波三折,喜忧跌宕。并不是他对顶头上司冷部长也刚正不阿,不懂人情世故和感情投资。得知冷部长的女儿冷冰冰要进文化局工作,而竞争这个职位的人数众多,他组织了一场内定了结局的公开竞聘会。尽管冷冰冰都没有到场,其他竞聘者依然全部被刷下去了。然而,到任的馆长却是一个没什么文化事业管理经验的副乡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新馆长不仅亲自把冷冰冰招聘进来,而且用她顶掉了文化馆的文学才子,成为一级干部。第二把,他还全面接手了舞厅的建设工程。第三把,他占据了财务主管新分到的三室住房。而做文学才子、施工单位、财务主管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出让利益,都派到王副馆长头上。王副馆长逐一帮助新馆长实现了三把火。而接下来的日子,他“积极”配合新馆长的工作,既不使绊子也不发牢骚。巧的是,在几个关键时刻他都不在场,新馆长由于不懂管理,没有人缘,资金被银行截留,施工单位不配合,摄影采访工作也太外行,导致几件事让冷部长在市领导面前丢了大丑,而王副馆长一到场所有问题完全解决。这一回合,王副馆长完胜,舞厅也顺利建起来了,建镭射影厅又在他的计划当中。然而,接替馆长职务的却是冷部长的秘书,这是个文化人。
  不久,新任馆长为了巴结冷部长而欺侮一个补鞋匠,被媒体曝光,黯然离职。这时,王副馆长却把冷部长认为不可能做到的镭射影厅建好了。按说他这次应该扶正了吧,一个转业军人带着冷部长的任命书来接任馆长了。这一下王副馆长彻底放下担子交给新馆长了。满怀失落的他,一心一意在家完成了老父亲哪怕死了都不闭上眼的一个愿望——给王家生了一个儿子。为了照顾高龄生产的老婆,纾解老婆与公公的矛盾,以及承包全部家务,他几乎不去上班,工资待遇一样不少。这个时候,过去很多看不惯的事情他都习以为常了,包括对待那个骗奸妇女的下属,态度也平和多了。在菜市场遇到冷部长,二人还亲亲热热地聊起了家常。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几天,他几乎是被县政府的干部押着,去接任了文化馆的正馆长职务——前任馆长趴在王副馆长创造的业绩上,闲极生事,他是个有妇之夫,在职期间使冷冰冰多次打胎,最后二人相偕私奔了。
  这是作家刘醒龙中篇小说《秋风醉了》(已经改编成影视)的故事梗概。小说35000多字,我用了上面三大段800多字来介绍。曾经说过我不喜欢在书评中剧透别人的小说,但这篇小说实在是内容太精炼、故事太曲折,只好简要介绍故事脉络,才便于发表看法,才不至于把读者罩进云里雾里。另一方面,官场小说看的是微妙的人际关系(政治学一定程度是关系建立和协调学),和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到痛与快的权术,以及众多的人物表现等等,稍作剧透反而能够引起阅读兴趣(如此说来,作者还欠我广告费呢)。
  言归正传,小说留下的一个最大的疑问,或者说留白,是冷部长为什么几次三番地拒绝德能双全的王副馆长扶正?要知道,其一,三个到任的正馆长都算不上是冷部长的贴心亲信,哪怕那个冷部长的秘书,能够因为一件小事导致身败名裂(职务败,名声裂)的,那个不懂低调做人的年轻人,领导怎么会赏识?其二,到任的三个人最终无一不损害了冷部长的官威,和证明了他的用人失败,甚至还损害了他的家庭利益,冷部长这完全是损人不利己嘛。读者虽然可以猜测,三任馆长或许行贿过冷部长,但小说中没有任何蛛丝马迹。
  读完小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的理解是,虽然王副馆长表现出来德行、能力和务实无可挑剔,也很能维护冷部长的威信,为他提升政绩,甚至也积极为他谋取个人利益,但是,王副馆长由于具备这些优点、优势而自视甚高,表面对冷部长十分尊敬,但骨子里并不把他放在眼里,至少冷部长是这样认为的。举一个简单、普通的例子,舞厅建好后,王副馆长擅自给舞厅取名“醉秋风”,冷部长来后内心很不满,但又不便发作,只平静地说这个名称不妥。在场的人马上请他给取名,他故作高深地把名称改为“秋风醉”,大家心领神会,没有人请教新名称高深在哪。那么,两个名称区别大吗?区别很大,非常大。区别大在取名称的人不同。说它“非常”,是因为它影响了干部的任免,你说大不大?当王副馆长放下事业心和进取精神,把心思放在个人私事上之后,冷部长再遇到他,就感觉他从内心深处“亲近、恭顺”多了。争创业绩的能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桀骜不驯、咄咄逼人的,而且这样的人对领导个人往往是不会忠诚的。
  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基层官场的轻型腐败,这话不对。诚然,小说中涉及经济的违规主要只有一处。舞厅建成后,施工单位拿出两万元回扣,王副馆长没有接,安排其中一小部分给财务主管买点家用电器,管钱的下属必须笼络。一大部分由施工单位请文化馆全体职工去北戴河旅游,还剩下一小部分施工单位先存着,将来用于王副馆长父亲的葬礼。如此巧妙,不得不令人赞叹。两万元少吗?那是在1992年。更大的腐败是用人的腐败。这篇小说更多地表现了官场的用人习气,这种不看德能勤绩,不按组织程序办事,实质上全凭一人说了算,搞拉帮结派的不良习气,才是对官场影响深远的弊病。小说中不仅王副馆长深受其害,冷部长也为此栽了不小的跟头,而这个部长的官位依然坐得很稳。作者这样写,正是对这种官场作风的无情讽刺和严厉批判。
  小说写得精到、干练,篇幅不大而小处用心,容纳了丰富的内涵。比如,冷部长的秘书在馆长任上,由于思想品德低劣,侵害了底层群众的利益和尊严,引起公愤众怒。他被降职后,却安排到中学去教思想品德课。小说在这里用不起眼的一两句话,不动声色地起到了暗讽的作用。
  关于《秋风醉了》的解题,前文已经涉及。再补充几句,以便照应首尾。一个副乡长爱好摄影,他的一幅作品《秋风醉了》参加过文化馆的影展,尽管没有什么艺术性,但矬子里拔将军,王副馆长还是怀着恻隐和鼓励,抬手让它过关了。后来这个浑身土得掉渣副乡长突然带着这张照片来就任馆长职务。由于前面这些铺垫,让王副馆长和读者大跌眼镜,这张照片实际上暗示了这个副乡长的文化修养。后来王副馆长用“醉秋风”给舞厅起名,在冷部长眼里,这个名字是要纪念王副馆长第一回合的完胜。这件事对表现人物内心,树立人物形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说,副乡长的《秋风醉了》这幅照片,是他当馆长、烧三把火,然后火烧了自己和冷部长,以及后来冷部长为舞厅改名等等情节的引子、导火索。照片的内容更加切题,有兴趣的文友不妨读读。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先概述再解析,对于没看过这小说的人不至于一头雾水,小说似乎不长,而人情世故官场风气展露无遗。文中的疑问也是其他看此小说的疑问,王副馆长的个人经历展现的一种不言自明的真实,权力交替的越真实越接地气,讽刺意味也就越长。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