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诗,我们的时代

《苏武山诗词》2022春刊卷首语

作者:陌上桑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2-04-14   阅读:

  
我们的,我们的时代
  
  桑宗仁
  
  冬去春来,辛丑顿失。倏然间,我们步入壬寅新辙。值此春风浩荡,草虫蛰醒之际,首先祝愿《苏武山词》新老友“虎年快乐、万事顺意、阖家幸福、在诗路上诗意地栖居,并有所希冀。”
  时光如水,岁月一去不复返,回顾2021,诗社同仁上下一心,四帙洋洋可观的刊物,一部沉甸甸的诗歌合集如期付梓,诗界好评不绝于耳。这是我们取得的成绩,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誉。少有遗憾的是:囿于疫情,我们的采风活动数次流产,一年一度的诗歌盛会不得不延期,我们的三十年庆典被迫取消……可谓喜憾交加!一切看在眼里,无论如何,做为文学社团,我们未辱使命,我们简朴大方,我们戮力前行。在病毒肆虐、经费紧张、队伍老化、采风受阻、语言环境窘困的不利局面下,从不计较人生的得与失,一直做真实的自己,甚至达到了“敬惜字纸,倾情诗词,只为觇民智之程度也。”一言以蔽之,诗写好了,刊办好了,剩下的就让朝野上下恣意毁誉吧!
  “风物长宜放眼量”。过去的一年,苏武山诗社在县府的坚定支持下,在主编马、樊、王、李诸先生的辛勤努力下,刊物越办越好,队伍越来越壮大,前景越来越美好,《苏武山诗词》品牌亦越来越响亮。这是我们自己绘就的一道美景,荣耀不仅仅属于家乡民勤,也属于武威,属于甘肃。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苏武山诗社会越来越强大,我们会创作出更好的诗作,用诗歌的魅力努力打造“文化之乡”品牌,使“苏武山诗社”驶向更宽阔宏远之道,这应该是天下民勤人共同的殷切期望。
  崇朝至暮,爝火未息。民勤历来即是诗词重邑,“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已故著名诗人王顺和先生曾不无感慨地说:“纵观甘肃八十多个县,能在零稿费状况下持续将一份诗刊办下来的屈指可数,民勤人真了不起!”是的,过去,域外人蔑称我们为“民勤倒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拼搏,民勤人文鼎盛,不仅率先甩掉贫困县之帽,还昂然步入小康序列,更是把一份诗歌民刊办得风生水起。一百二十多期诗华怒放,我们有理由,庄严、自豪地向外界宣告,民勤之灶非但未倒,炉火还愈燃愈旺:我县经济蓬勃发展,我县文化事业动力澎湃,我们的诗歌焕发出了更强劲的生命力,而这一份荣耀将属于我们!
  兴奋竟至不能安寐。
  予已逾不惑。昨夜梦醒,竟少见的无法续眠,月光穿过窄窄的帘缝间照射书橱,望着一抹孤寂的幽光,予不由地想起刊在《苏武山诗词》的一首诗:
  
  《午夜写诗》
  
  写着,写着
  平仄幻化为白发之梦
  现实尽是凸凹的黄昏
  
  诗眼里,盲者拂落韵律
  颔颈散落,砸出
  文明与愚昧
  
  于是,昼成了夜的序言
  失眠者自后门溜走,走向祭台
  主祭一脸笑意挥刀
  夜被劈成了无韵天书
  
  但凡乐观的、文化的、有高尚志趣的今人,皆可见今日社员的诗作水平较过去的确有了大进步。诗社前辈王顺和先生生前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像宗仁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诗社,固然可以给我们希望与锐气,使我们诗源不竭……。”
  实话实说,作为后进,予委实惭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纵观诗社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千古”二字我们断然不敢希望,但倘若我们的刊物能再流传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那就千侥万幸,心满意足了。至于寸心得失,却不防在此一说。我以为无论是传统诗词,还是现代诗歌,皆代表着语言的最高水平,表达着最纯粹最简洁的思想情感,所以我们矢志以赴,所以我们推陈出新,所以我们薪火相传。诗人北岛说过:“因为热爱,所以相遇”。本社诗友操业各异,但诗心同焉,我们用朴实的诗记录平凡时代。而今,祖国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骄傲自豪,因为我们都是诗意的记录者。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紧跟时代的步伐,一路与时俱进,努力讴歌新时代,用有限的生命充实诗国典籍。
  新年伊始,我们心怀梦想,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寻觅一片肥沃的土壤,精心耕耘诗歌,愿写下的文字春天开花结果,年底收获无限
  2022我们携手并进,用诗词书写当下,肩责任传递国粹,以长歌温暖人间。在此“感谢诗歌,感恩遇见”,不负我们的诗,无愧我们的时代。
  
  本文是应苏武山诗社盛邀,为2022年《苏武山诗词》首刊撰写的卷首语。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推荐:花落无声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总是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坚守与热爱着。作为卷首语,写得言简意赅而又精神昂扬,鼓舞着读者与作者。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