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凉州》第76章:癸亥政变,天锡废杀玄靖

卷十二:前凉动乱(7)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11-06   阅读:

  
  “马太后死了。”
  前凉升平七年(363年)癸亥秋八月,姑臧百姓奔走相告,顿时,马太后死了的消息已传遍全城。前些日子,太史令还说,有异星出现在凉州角宿和亢宿之间,姑臧城怕是要生血光之灾。跟后儿,天气就变了,大雨连月,乌云不散,难见天日。姑臧城内一片素白,哀音阵阵。穿素衣者井然有序地来往于永寿宫,人人低首而过,小声哭泣。
  马太后是张骏的妻子,张玄靖的祖母,张天锡的嫡母。凉王张骏病逝后,马太后凭着自己的姿色,先后与两个侄子通奸,又风风光光,毫不寂寞地活了17年。17年来,马氏一直居住在永寿宫里,在当时复杂而频繁的宫廷杀戮中,马氏帮着张重华,苦心经营着这个西陲边国。有她在,张天锡也不敢轻举妄动。但她的突然病逝,如一场风暴,给阴雨连绵的八月,添加了更加阴沉的气氛,加速了前凉王国的灭亡。
  润八月,少主张玄靖尊庶母郭氏为太妃。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郭太妃终于得瑟了起来。郭太妃并不比马太后强到哪里去,马太后是不甘寂寞,而郭太妃则醉心权力。因儿子张玄靓年幼,郭太妃也想学马太后“垂帘听政”。
  但如今,马氏既死,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张天锡夺取辅国大权后,大权独揽,把持朝纲,专权专政。令郭太妃极为憎恶,便和大臣张钦结党,阴谋策划宫廷政变,欲派人杀掉张天锡。
  孰知,隔墙有耳,事情很快败露,这一天真的计划就成了泡影。张天锡立即杀死了祸首郭太妃和张钦。因为前凉在实际上已是张天锡的天下,谁想做个小动作,他总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他本就有心废了张玄靓而自立,只是一直未找到恰当的机会,郭太妃这一完美的助功,帮了张天锡的大忙。
  张玄靓极度害怕,根本不敢当凉王了,他想把凉王禅让给张天锡,以求保全性命。但张天锡故作正经,悻悻作态,不肯接受。张天锡不是不想当凉王,而是不同意禅让这种形式。在他看来,禅让有百害而无一利,张玄靖以“禅让”为名,让出位子,他就无理由除掉张玄靖了。或者,等张玄靖长大,腰杆子硬了,胆子大了,主意正了,又来夺他的权,要他的命,那就是养虎为患了。张天锡想要的,是干干净净,无任何后顾之忧的凉王。
  有了郭太妃阴谋政变的神助功,右将军刘肃等人劝张天锡杀了张玄靖,自立为王。张天锡欣然从之,正式发动宫廷政变。张天锡密派右将军刘肃等人,半夜带兵入宫,乘人熟睡之机,残忍地弑杀了侄子张玄靖。因这一年干支为“癸亥”年,故称前凉“癸亥政变”。
  为掩人耳目,张天锡对外宣称,张玄靖暴病身亡,谥“冲公”。
  这年,张玄靖刚十四岁,在位九年,还没亲政过一天。张玄靖,也成了前凉历史上用辅国大臣最多的凉王,五位辅国大臣,四位丧命,最后,自己命丧第五任辅国大臣、叔父张天锡之手。
  张玄靖的夭折,再次验证了中国历史上“主少国疑”的可怕性。因为权力,一个十八岁的年轻叔老子对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侄子,痛下杀手,这是多么令人恐怖的事情。而这样的悲剧,只要“主少”的制度不亡,就会不断上演。
  张天锡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
  张天锡政变成功,又尊生母刘美人为太妃。
  既已开辟了新局面,就要有新气象。正巧,张天锡即位,升座于大殿后,发现宫殿地下突然有奇异的光芒出现。这可是瑞象,经探查,才知道这里就是姑臧阿育王塔的古老塔址。历史上,阿育王塔在中国共有十九座,凉州最早的佛迹就是阿育王塔,据《释氏稽古略》记载,造塔的时间是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前782)。那一时期,佛教的传播尚处于传说中的神传阶段,说是佛祖下令耶舍尊者,伸其手指,放射出八万四千道金光,金光在哪消失,就在哪定点搬塔。其中的一道金光落在了凉州的谷水河畔,耶舍尊者便派身长翅膀的捷疾鬼随着光线,把塔背负到了这里。
  从东汉到西晋的漫长时间里,阿育王塔下藏有佛舍利只是一种传说。直到晋武帝时,名僧慧达在会稽鄮县塔下发现佛舌利,阿育王塔的极度重要性才引起封建王朝的震惊。慧达还来到凉州寻访姑臧阿育王塔,死在了凉州的七里涧。前凉张轨时期,大修姑臧城,阿育王塔址被这次大规模筑城毁尽,塔址上盖起了宫殿。
  张天锡大喜,命令工匠拆除宫殿,在古老阿育王塔址上建起了新的高达十八丈的七级阿育王塔,并在周围修建寺庙建筑物,取名为“宏臧寺”。这是凉州历史上的第一座皇家寺院,后世被武则天统一改名为“大云寺”。寺的东边,是前凉张骏修造的谦光殿。张天锡又在谦光殿的西边,修建了正听堂,正听堂的主要建筑物湛露轩,是前凉的译经场,堆积着大量的梵汉佛经。
  第二年,前凉升平八年(364年)甲子正月,张天锡派司马纶骞为使臣前往建康,“奉表至晋”,请求东晋朝廷的正式任命。为与东晋示好,张天锡还给东晋送了一份大礼,就是十年前,永和十年(354年)正月,东晋的使者前来姑臧拜授张骏时,因不给张骏授“凉王”而被软禁,在凉州坐了十年牢的御史俞归。这次,张天锡释放了他,并送御史俞归回到了江东。
  按照法理,张天锡是篡位自立,东晋朝廷有责任拨乱反正。然而,“晋廷徒务羁縻”,哪还管得上张天锡纂逆之事。再者,张家就剩下张天锡这么一根独苗,杀了他,凉州交给谁管?况且,凉州隔得如此之远,想管也管不了啊。这种情况下,前凉能来奉表称臣,东晋已是喜出望外,当下厚待来使,即将前封张玄靓的官爵,统统转授张天锡,下诏以张天锡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前凉使臣拜谢后便告辞回到凉国。
  六月,张天锡又使臣向前秦报告张玄靓暴卒之事,并陈即位情形。前秦王苻坚得知张天锡掌权,也派大鸿胪为使者,来姑臧拜张天锡为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这样,张天锡同时做了东晋和前秦两国的藩臣,自己主动带上了双面人的面具。但张天锡心里,对两国的拜授,都不太满意。他想要凉王,可“异姓不得称王”,两国都不给他授封“凉王”。张天锡只得接受了现实。经过数次宫廷杀戮后,前凉诸王积淀的雄厚家底,已“香陨玉销”,国力正始衰败。
  此时,处于东南面的秦国在苻坚的经营下,正值势力全面鼎盛时期。他刚继任,一切还没准备好,为赢得在狭缝中得以生存,不得不脚踏两只船,即向东晋称藩,又继续向前秦称臣。自张瓘辅佐张玄靖时,经过与前秦两位名嘴的论战,向前秦称藩称臣后,前秦信守承诺,整整十年,再未攻打过前凉,没为难过前凉。这个利好,张天锡还是要暂时保持。
  经过这么一场狗血闹剧,前凉总算安定了下来。说到底,张天锡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不是自己有多么厉害,而是靠着祖辈的余荫,如果不是祖辈几代人的恩德,前凉早就玩完了。
  十月,张天锡大赦前凉全境,自此在西凉掌权。
  最后说说张天锡这人。张天锡是张骏之子,张重华之弟,字纯嘏。小名儿叫独活。用古人的自我介绍便是:吾乃凉武王轨之玄孙,凉明王寔之孙,凉文王骏之三子,凉威王祚、凉桓王重华之弟,前凉第九位君主是也。后人称他为前凉的“末代皇帝”,“亡国之君”。
  张天锡最初的字为“公纯嘏”。他父亲张骏是著名作家,给三个儿子起名,都很讲究。张天锡的名字,就是根据《•小雅•宾之初筵》“锡尔纯嘏,子孙其湛”所起。意思是他所得三子,个个都很优秀了。希望张天锡长大成人,能成为汉太尉杨公那样的清廉官员,“天降纯嘏,笃生柔嘉。”所以,特意在“纯嘏”二字前加了个“公”字,让他学习有榜样,做人有楷模。
  汉太尉杨公就是杨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廉官。即便现在,还是中国廉政教育的典范,官员的楷模。杨震的八始祖杨喜,是汉高祖刘邦的将军。项羽自刎而死,就是被杨喜围困的。项羽死后,杨喜还抢分了项羽的一块尸肉。到杨震的父亲杨宝时,家境衰落。杨震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弟弟三人相依为命。杨震侍母,体贴入微,乡里称孝,远近闻名。杨震胸怀大志,承袭父亲杨宝“隐居教授”做法,创建“双泉学馆”,为国家培养人才三千多人。五十岁后,应大将军邓骘之召,到邓骘幕府任职,步入仕途,先后当过县长、市长、太仆、太常、官至太尉。为政清廉,任人唯贤,疾恶如仇,刚直不阿,从政之暇,勤于著述。终成一代廉官。昌邑县县长王密,为报答杨震知遇推荐之恩,夜里怀揣十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断然拒绝,质问王密:“我了解你王密,你却不了解我杨震,这是为什么呢?”王密婉言道:“夜深了,无人知道此事。”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你)知,何为无知?”后人因之称杨震为“四知先生”或“杨知”。孔子五十岁前做官,五十岁后教书;杨震五十岁前教书,五十岁后做官。格局不同,境界一样。
12
  审核编辑:冰斯语   精华:冰斯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权力这东西真是害人不浅,张玄靖在位九年,一直在权力的斗争中战战兢兢的活着,最后还是没逃过死神的魔掌。张天锡被父亲寄予厚望,却也陷入权力的泥潭,虽然寿终正寝,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加速了前凉灭亡的步伐,也是可悲。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