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生活】秋夜谈琴

读《民国古琴随笔集》有感

作者:吟湄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10-23   阅读:

  
  梅瓶木案暗香生,独理丝桐试一鸣。
  秋水三声隐蝶梦,关山万里度云程。
  弦新未必弹新曲,路远偏宜写远情。
  忽忆琴台携手处,今宵有月不零丁。
  ----七律 秋夜抚琴
  
  学琴大半载,琴未学成,装模做样的词倒是作了好几个,当然也会去淘与古琴相关的书籍。《民国古琴随笔集》就是本古琴随笔集子,写的是民国几位老先生与古琴相关的一些随笔。文章不多,总共十七篇,字数三万余,以极短篇居多。书中对古琴这种最古老的中国乐器,各家说法毁誉参半。真正的琴家当然是肯定,但不曾操缦的比如陈西滢则是完全地否定,说古琴的声音不比苍蝇扑纸窗高明多少,琴声得靠了环境的烘托才有一点点意思,但大家都说好,如果你不说,就显得你没学问。周二先生可谓中国旧式文人里学问集大成者,他比陈西滢自信,敢讲老实话,所以他对古琴的描述直接是“只远远地望见他的手上下移动着,好像是在打算盘”,描述精准且动感十足,令人喷饭。
  中国文人有一习气就是自谦,好像不自谦就不能彰显自己的学问与修养一般。如陈公与周公,他们越是自谦“不懂”,旁人就越觉得他们是真懂,所以说出来的话,是“真懂”之后的定论。但在我看来,这二人还真不是自谦,他们是真不懂,不懂而讲老实话,也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严谨态度。盖古琴向来是自娱之器而非娱人之器,二公均以古琴音小为出发点去介绍这一乐器,失之偏颇在所难免。古琴音小,所以操琴之人需要静心屏气,自己去体察音中各种虚实转换的奥妙。古琴音小到什么程度呢,还是借用周二原文来说明,“在他办公室内,只有主客三人,琴声是听得清了,只是丁一声东一声的,不敢说不好,也总不知道它是怎么好。”这也是古琴之所以成为文人“修身之器”而非表演之器的最大原因,古琴向来不是弹给旁人听的,所谓的琴弹知音听,终归还是文人们寂寞的宿命。由此可见,诸葛亮城头一曲吓退司马懿,还真是一对政治上的惺惺相惜。
  但懂琴的人说起琴理来言过其实,让不懂的人如听天书也是让人不敢涉足的原因之一。红楼梦里黛玉向宝玉讲琴理,吓得宝玉直说“我们学着玩。若这么讲究起来,那就难了。”真如黛玉所言,每操一曲必要进行一场盛大的仪式,连宝玉都吓退了,现代社会谁又肯去耐烦它?我倒觉得黛玉这样讲,有点像跟心爱的人故意扯淡的意思,是一种小女儿的娇憨之态,当然也可能是曹公借了黛玉的嘴,来普及一下琴理也未未可知。其实操缦前的一系列焚香净手静坐之类的名堂,并不是故弄玄虚地好像非要进行一场宗教式的仪式,而是一种极实用的需要。古琴是一种弹弦擦弦相结合的乐器,特别是左手,需要在琴弦上素手大幅度地磨动,若手不净,则走弦不畅,影响音色。若心不静,则手汗涔下,导致手与弦之间摩擦力加大,影响音色不说,更是连弦都可能走不动了。
  其实古琴沉寂不止是从清末战乱后开始,《石头记》出自清初,以曹公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架构,不会不知琴,但他却安排宝玉不懂琴。宝玉是曹公笔下浪荡公子的典范,颇有明张岱遗风式的人物,如果假以时日,让宝玉破落之后写一本小品集,未必输于《陶庵梦忆》。因为学问,见识,经历,眼界都摆在那里,所缺的只是一场大梦初醒而已。惜红楼半部,托以小说后,曹公似乎才力全张,无睱其他。张宗子也是明末人物,但他却懂琴,不但懂,还是古琴的天才。他半年习曲二十首,创办“丝社”,极大地推进了当时琴学的发展,也让后来民国第一琴社“今虞琴社”创办人之一庄剑丞极为追慕。从张宗子到曹公,不过百十年,却让古琴成了个墙上的装饰,让黛玉逮着机会对宝玉大大地上了一堂琴学启蒙课,宝玉的辩解也颇可玩味:老爷墙上也挂了几张琴,只是都不得用,想要听曲,还得琴手自携琴再来请教。在如此“钟鸣鼎食之家,翰墨书之族”里,并不是贾府顶了“书”的虚名招摇撞骗,真这样也出不了这一干风流人物,别的不说,就连从不做诗的贾母也知临水听琴是最好的选择。但就算这样的诗礼大家,墙上的琴却一张不得用,想听一曲还得琴家自备。古琴之式微,由此可见一斑,最起码在曹公时代,古琴已被排除在当时的主流素质教育之外。
  现代琴学渐兴,有人说古琴是古人的素质教育之首,这话并不准确。所谓“琴棋书画”琴排首位,不过是这样的排列音律和协而已,并没有什么谁主谁次的分别,若论排列,“诗书礼乐”四字更能体现古人学习的先后顺序的,在这里,“乐”却是排在末位。排在末位并不是说“乐”不重要,而是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起前三位来,“乐”更虚无更抽象更形而上更难学。毕竟比起读书人每日里离不开的笔墨纸砚来,“琴棋”二字是可以放一放的。张宗子在《陶庵梦忆/丝社》里开篇便写道:“越中琴客不满五六人,经年不事操缦,琴安得佳?”可见当时他创办“丝社”,并不是因为琴学勃兴,而是对当时凋蔽的古琴技艺进行了一项抢救性的工作,这种抢救与几百年后“今虞琴社”的成立动机如出一辙。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声音,在它快被湮灭时还会被人记起,并且一代代传承下去。也许,这才是古琴的真正意义所在。
  
  吟湄于鄂东沁雪斋西窗下
  2021年10月23日
  审核编辑:冰斯语   精华:冰斯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琴棋书画,是古今文人墨客谙熟的高雅活动,在我看来,学习诗书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把古琴学好真是了不得的。本文作者学琴半年,还未达到高水准,但把古琴的奥妙与意义细致讲解,这体现她对古琴的热爱,心中有热爱,相信日后弹奏水平会越来越高。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3

  • 史万胜

    \"忽忆琴台携手处,今宵有月不零丁。\"好句。昔年携手是谁,今宵相伴是月。耐品。

    2022-03-25

    回复

  • 黛妮

    拜读佳作,问好!

    2021-11-10

    回复

  • 落叶半床

    “只远远地望见他的手上下移动着,好像是在打算盘”我看这些就是天书。一窍不通。

    2021-11-05

    回复

  • 幻玫

    喜欢喜欢

    2021-11-01

    回复

  • 韵无声

    学琴弹琴读琴,更懂琴,难得。

    2021-10-29

    回复

  • 俗缘千

    2021-10-27

    回复

  • 许有科

    哦,净手,点一盘蚊香,案前置蒜头美酒一瓶打算盘也是别有风味。

    2021-10-25

    回复

    • 吟湄

      @许有科  偷偷告诉你,算盘打的多肯定不会得老年痴呆,但酒喝多了,可就不一定了。

      2021-10-25

      回复

  • 一尘

    古琴史话悟缘分,妙理弦经性本真。长见识了,

    2021-10-24

    回复

  • 喻芷楚

    这番琴说只是令人羡慕慕不已。
    人之雅莫过于:梅瓶木案暗香生,独理丝桐试一鸣。

    2021-10-24

    回复

  • 花落无声

    读这文章,有喝一壶好茶后微微出汗,七窍八脉被打通之感。

    2021-10-24

    回复

    • 吟湄

      @花落无声  姐姐,喝酒才出汗。你喝的啥茶?

      2021-10-24

      回复

  • 沁芳闸

    虽然对古琴一窍不通,可坐在这里像小孩子一样听吟姐讲讲还是挺好的。在想,这么大阵仗,我是肯定学不来的。

    2021-10-24

    回复

  • 鴳雀

    文章是极好的,就是太小众,象牙塔里的活儿;像李云迪从艺术殿堂走向大众娱乐,直至鸽笼。皆为琴惹。这便是大千世界人各有志。

    2021-10-24

    回复

    • 吟湄

      @鴳雀  雀先生这话有理,李云迪本是艺术殿堂的娇子,他偏要走娱乐一途,如今自毁,怨不得他人。听说最近资本喵上了艺术品市场,要把私人博物馆之类变成蓝海市场,不知又是个什么结局?

      2021-10-24

      回复

  • 西部情诗王子

    我咋木听到你弹啊?

    2021-10-23

    回复

    • 吟湄

      @西部情诗王子  好久不见,王子近来可好?

      2021-10-24

      回复

  • 玩月

    近年来习古琴的人多了,尤其被富裕家庭作为女孩子课业外的特长训练,备受推崇。不知琴若有知,将出何音但我喜欢你文字里琴的质地,这是真心话!

    2021-10-23

    回复

    • 吟湄

      @玩月  这书第二篇讲的是习琴非女子事也

      2021-10-23

      回复

  • 燕语千千

    学习中

    2021-10-23

    回复

  • 简竹

    只看这篇文章你别说你学了半年,你可以说学了五年,绝对唬得住人

    2021-10-23

    回复

  • 氧气馆

    传承是古琴的真正意义,学习了解~

    2021-10-23

    回复

  • 西部井水

    厉害,把陈西滢都翻出来了!可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生长在可为中国模范名城里的杨荫榆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中的那个陈西滢么?

    2021-10-23

    回复

  • 冰斯语

    不只说什么好,只有佩服,好好弹啊,多发视频,我们好好欣赏

    2021-1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