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生活】只不过是随便翻翻

作者:东方玉洁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10-16   阅读:

  
  一说读书,立即便有了高大上的感觉,若是说看书,则就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所以,读书的画面总是很美,且不说草坪上、沙滩上、古典园林中那捧着书在读的悠闲之人,便是一听“红袖添香夜读书”“调素琴阅金经”,也便立即联想到琴棋书画之雅人雅事了。
  可是,在现实中,读书却并非那么美好。上学便要读书,尤其对小读书郎们来说,是件苦恼的事,要规规矩矩地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尤其是考试成绩不佳的,则要面临老师与家长的双重责备,压力山大,实在是不胜烦恼。难怪鲁迅先生要疑心自己做了多少错事,以至于“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了。
  幸而我小时候成绩还算不错,便没有这种担忧,只要在班里前几名间进行角逐便可以了。可是,对读书的滋味,尚不能得其三昧。
  那时课外书于我们是奢侈的,甚至无缘,因为学习成绩尚可,得到老师的垂青,才有幸看到几本杂志和报纸。能够吸引人的,当然是书里的故事,一旦开了头,便会让你一直读下去。除此之外我没有更多可拓展的空间,除了听老辈人讲几个鬼神因果的故事外,能够猎取的便只有父亲的课本和那几本书了。
  《毛主席语录》我是看不懂的,但奇怪的是,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竟然“看”完了,不认识的字太多,也便不去查字典,就那么翻完了,只记得文章非常之长,32开本的书很厚的一摞。父亲课本上的故事都看完了,有些感兴趣的甚至可以背下来,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还能记得一部分《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又过两年,便翻出了《欧阳海之歌》,先后看了好几遍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从邻居叔叔那借来的一本《小人国与大人国》,就没还给他。再后来,竟然从爷爷那里捡了老爷爷辈们的几本线装旧书,繁体字读起来颇为费神,但其时我已经对它们没有读的兴趣了,因为现在有各种版本的《论语》《经》《三国演义》《千字文》《地理五诀》之属了。但也并非一无所获,毕竟是从这些书中学了不少的繁体字,只要不太重要的地方,完全可以念半边了。
  但是终究是有需要查字典的时候。说起来查字典,我学的也是“与众不同”,因为没买《新华字典》,用得是长辈的一本,这本字典没有部首检字法,有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于是,我不得不学会四角号码检字。然而,如今这只是一个屠龙之术了。
  随着年级的升高,读书的目的便愈发成了目标明确的晋身之阶了,自主选择的范围已经不被时间所允许,我也不屑于去看琼瑶和武侠,惊艳了第一本之外,便再无兴趣。毕竟,读书与生活是相关的,无论承认不承认,上学总是以生存为目标的。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考上大学是几代人的梦,或者说奢望,任何背离这个目标的行为,都会被视为不务正业。此后就从同学当语文老师的父亲那里,陆陆续续读了鲁迅先生的大部分小说和一些杂文,以及少数几位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在高考前偷空看了《围城》后,中学时代便结束了。
  我的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学习专业知识视为读书,总觉得这是学技艺的需要,而不是那种精神上的享受、思考,若非令人欲罢不能的书岂能读得好呢?不忍卒读的就只好弃之罢。可是,许多时候又无可奈何,不能一弃了之。工作中以谋求专业技术为主,必然的就成了实用至上,俨然是自得其乐的小酌与交际应酬的拼酒。
  “书非借不能读也”,确实有道理,得不到的反而是最好的。随着网络书藉的兴起,想读便随时有书可读,高贵的纸质书除了一部分仍然保持其“贵”外,几乎所有的书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于是,书的命运也由求书读变成求人读。
  响应各个上级的号召,我们要加强学习,完成读书的任务,“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玫瑰书香”读党史诵经典活动纷呈,学习强国、工会、咪咕阅读、灯塔党建在线等各种平台都有关于读书的要求。于是读书的招式就成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目十行、观其大略,所得的成绩是博览群书。也曾看到新建的城市书屋,我望而却步,不知道里面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若不是带着其他目的,我还是喜欢看网文的,例如穿越小说。这个可能不登大雅之堂,消遣一下而已。现实生活已经让人开心不得,能于臆造的世界里轻松一回也不错的。况且,小说本就是民间的接地气的文学,自古代志怪、话本以至于今天大行其道,也算是在文苑中占有一席之地了。凡是对社会道德和思想有影响的书,都不可小觑。
  如此一说,似乎读书的意义又高大起来。任何事,只要一寻求其意义,欲美其誉,词汇是无穷多的。然而,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否还是随便翻翻的初衷呢?
  两年前,某论坛曾发起一个“读书有什么用”的话题,我真得不想故作深沉地去论这么高大上的话题,玩乐的心理作祟,写了如下文字:
   丰子恺喟然而说,不幸认识了字,除揶揄之外,又何尝不心怀酸楚。所谓人生识字糊涂始,大约也有明理又不能治世,知其不可又无力回天的无奈吧。世事纷扰,杂然而陈,悖于圣人之学,而又逆于心中所愿,大抵也只能以外圆内方的法宝以遣之了。
  读书之用,古人志为立德、立言、立身,这个目标太过于高大上,以至于无法企及,而又颇能怂恿人去写点什么,虽不求名垂千古,却也要一抒胸臆。故而,伤春悲秋之语,慷慨激扬之文,也便纵横天下;注解演义之说,参禅悟道之意,各自不同。于是,千古以降,考据就成了许多读书人的终身职业,兀兀穷年,皓首穷经,故纸堆里做学问。
  若只是做学问,求仁道,大约也不必读书,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用的是做事,而不是读书。何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有坐而论道的时间,不如去做一件实际的小事来得更有意义。
  若是宣扬善意,这于读书更加不利。“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哈哈,读书人的名声实在是不太好,元代屈居妓女之下,文革降为老九之位,不过是一群穷措大。始皇焚书以愚民,刘项成事却不是读书人,扬善的教育,纵然与书有极大的关系,但恶的结果,又岂能不是读书的副作用?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可是,读书总得有个意义,有个结果,否则便真应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进步是自然的,然而,其作用也就是阶梯而已。书可启智,而智又是乱之源头,因此统治者要愚黔首,世家是读书的既得利益者,当然不肯让别人轻易窥视。这自视甚高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产生了。追求地位的尊崇,这算得上是一个极大的用处了。但于我看来,谋求功利的科举是不在读书之列的,因为这仅仅是一个跳板而已,目的达成之后,便可弃之如敝履,当年孜孜以求的,数年、数十年后仍能记住的有多少?同样,为求考试的学习也算不得真读书。
  当我想了一圈之后,却发现,原来读书真得没有什么用处。只不过是识了几个字之后,便要从字里看出与日常的不同,但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真的不敢相信。孟夫子都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何况文饰出来的书呢?孔夫子都用春秋笔法在掩饰,为尊者讳。有谁相信,那个写悯农的家伙,竟然是个生活奢侈的人呢?
  若是争辩读书的有用和无用,大约也如人性之善恶一般没有结果。况且,读书的本意并非是要争一个名头,只如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所以,为工作计,为生活计,或者完全是为了消遣,也还会偶尔翻翻网页与电子书,希望在看书的时候,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也没有功利。
  审核编辑:冰斯语   精华:吟湄

上一篇: 《 【书香生活】无趣才读书

下一篇: 《 【书香生活】有书为伴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记得一档读书节目里,有个名人说,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书是不值得读的,起初不理解这话的含义。读完此篇,似乎顿悟了什么。不去论证读书到底有没有用,随便翻翻也许是浪费时间,也有可能真会学到些知识,关键是看读书的那个人怎么思考了。


往期编辑   韵无声:
早些时候读书,不外乎两种,一种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而读书,一种捡着兴趣读。年岁稍微长些,读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了,毕竟读书只是工作之余所做的事,就像作者说的,读一本书总要有它的意义,诚然,否则读也读不下去吧,然而,作者所要表达的只是读书只是读书而已。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