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然雅岸见兰台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C    编辑推荐    2021-10-01   阅读:

  
  2012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来到芙蓉区定王台37号,走进了长沙图书馆。据说,这里是上世纪初湖南省图书馆的旧址,曾经被重建过。
  1920年,曾有一位少年,怀揣着救国济民的梦想,在这里度过了半年的学习历练,从此踏上了寻找光明的征程。
  这个人,是年轻的毛润之。
  我来到这里,已经是九十多年后的今天。一位戴着眼镜的大姐接待了我,为我办了一个小蓝皮本的《借书证》。后来,我才知道她姓范。自此,我每逢周末,几乎都会到图书馆的社科部借书。一来二去,大姐跟我熟悉起来。
  大姐问,你爱看些什么书?我说,无非是些闲书,小说为主,偶尔也查抄一些资料。我问她,你们图书馆的新馆不是在建吗?啥时候搬家?她说,快了。我说,那就好了,建好以后,新馆将离我家非常近,一定更加方便些呢。
  常言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诚然,信然。
  家里有一堵书墙。我在靠墙处做了满满的几个书架,各种淘来的、买来的书都收藏在这里,其中有中外名著,也有诸子国学。但自从在图书馆办了证,我就很少去看它们了。因为图书馆的书比我的书丰富了十倍不止,借来的书内容广泛,所以平时借了,便会认真地阅读,还要注意及时归还,不能超时。
  其实,我与图书馆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更早。
  长沙北辰三角洲,纵横不到两平方公里,曾经是长沙市内最后一片荒僻之地。2006---2008年,三角洲公司筹划并进行了棚改征收。我是新时代的“苏秦张仪”,抄起了前辈们合纵联横的老行当。
  我们成立了征收前期工作小组,我是其中的一员,参加了测量计算征收面积的基础工作。那时,我们白天到现场踏勘,夜里秉灯而作,细致周到地把应该计算的数据全部算上,不漏一处。征收正式开始之后,我在一线组工作,征收私房三千余户,户户都经手,又亲自帮助了数十户被征收人,为他们计算补偿,寻找房源,搬家安居。
  此后,这片曾经一度荒芜贫瘠的土地,重新开始焕发生机。按照新规划,长沙市的三馆一厅,就建在北辰三角洲的西北角,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的河堤旁。其中便有长沙市图书馆的新馆。
  2007年12月,长沙图书馆在北辰的新馆正式破土动工。因了工作性质和职责的缘故,也因为有所期待,我总是隔三隔五便要去看一看北辰,了解一下各个建筑公司的人员结构变化、安全生产防护、农民工工资的发放,做一次两次治安宣传,等等。去得多了,工程的进度便一目了然。
  重建之初,从打基础、铺钢筋、扎架管、装槽模,到外墙脚手架设立,塔吊运转,水泥倒制成型,再到装点成文质彬彬的模样,我都亲眼目睹了。
  北辰三角洲这一片黄金宝地,是天然的文化土壤,流经其旁的湘江和浏阳河两条水系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非常适合文明载体的落地生根。而新修建的江堤河堤,绿植繁茂,鲜花似锦,清风拂面,视野开阔,宜游,宜读,自然韵景与典藏风貌相得益彰。
  长图新馆,我从头到尾目睹了她的蝶变,记述着她迎着风雪蹒跚学步的趔趄,伴随着她向着朝阳亮翅学飞的神奇,欣慰着她浑然天成的轮廓,体味着她骄然玉立的喜悦。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她的接生人,亦是她的催产人。
  2015年12月28日,新馆正式开放,人潮如市,爱书者蜂涌。2016年元旦之后,我到新馆的读者服务中心,将原来的《借书证》换成了电子卡片,老的《借书证》则留下作了纪念品。为此,我还写过一首小,叫做《图书馆的卡片》:
  谁给了我一片钥匙
  不是阿里的爸爸
  也不是马云的爸爸
  我打开了一张门
  一头钻进了一个山洞
  洞里堆满了金子
  不,不忙于拾掇
  我的口袋也不够装
  我只取我所需的
  其他的全部给你们
  之后,我又为长沙图书馆拉了不少的人头,热心地帮十多个人办卡注册;我们单位的好几位领导和同事,都被我拉到了读者群里。
  那时,北辰三角洲还没有通公交,原来在定王台工作的几个老管理员到北辰上下班,出馆要走将近一公里才能乘公交,甚为不便,曾经有那么一两次,我碰到过他们,便用电动车将他们送到伍家岭陈家湖公交站。
  他们说,你怎么这么好,还接送我们?我笑着说,我是你们馆的老读者,跟你们搞好关系,是我的本份。再说了,图书管理员里边藏龙卧虎,这万一你们当中,又成长出来一位国家领袖,我岂不是也跟着沾光?
  2017年,我在北辰三角洲长沙图书馆四楼的外文阅览室,偶遇了在长沙湘雅医学院进修的留学生葛明。他是一名法国人,长脸,高鼻梁,蓝眼睛,头发短而卷,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葛明是他的中文名字。我们曾有一段短暂的交流。
  他说,他来长沙一年多了,父亲是个外交官,懂中文。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带他来过这个城市,从小到大,他一直在关注着长沙的变迁。长沙正在变得越来越美,连图书馆都是这么完美。他想留在长沙,在这里扎根,找一个长沙妹子结婚,建设自己的新家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惊异于一幢崭新的图书馆对于一个外国朋友的魅力,竟然使他成为了长沙的拥趸,便把他写进了我的散文《故乡的风景》里。
  2018年的深秋,澳洲的朋友加恩来长沙,他虽然是个英裔,但爱人是长沙的,至少应该算半个中国人,我当了一回他的义务导游兼翻译。
  我们游历的第一站,便是北辰的三馆一厅。看了长沙规划馆、博物馆和图书馆,条件和设施那么先进,他感叹地说,在澳洲,因为地广人稀,除了几个孤岛似的大城市,小地方往往是被忽略的,他们住在城外,十多英里都看不到一家超市,有个加油站就很不错了,大型公益设施完全没有。
  长沙显然不同,城市庞大、繁华、热闹,公共的图书馆居然建得这么好,也很方便,超乎他的想象。他几乎年年都会来长沙探亲小住,每年都给他不一样的感受,实在是太喜人了。
  期间,他向我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找来一些有关于长沙历史文化的英文书或者资料,最好是有图片和照片的那种,让他带回去,也好给他在澳洲的其他朋友看一看?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在长沙市内跑,大街小巷、书店、图书馆、图书超市,甚至各旅游点。可搜索下来发现,这类资料还真的非常稀缺。包括中文版的介绍长沙的书籍,也是凤毛麟角。
  遗憾之余,我就常常想,能不能自己写一个呢?我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微薄之力向外国友人宣传中国,宣传长沙的呀。加恩回澳洲后,我更加勤快地出进图书馆,一来二往,介绍长沙文化的资料和素材掌握了很多。越是看书,我对图书馆的亲密接触就越多,介入就越深。几年下来,我参阅了数以千卷的书籍,眼界打得更开,思路变得更广;同时,通过学习和查阅相当多的资料,我还写了不少的文章,展示给众人,也算是小有所得,禁不住偷偷地沾沾自喜。
  有时候心生感慨,觉得图书馆是一件大功德,创建图书馆的人,是一个大善人。历史、政治、军事、经济,各种书籍五花八门,古今中外名人的大作就摆在那里,不需要付专利费和学费。所有爱书的人,无论贫穷与富裕,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来自哪里,都可以免费受益。图书馆,确实是我们在社会实践之余,提高理论知识,“闭门造车”的好帮手。只要你爱她,肯下工夫钻研她,就必定有收获。
  至今,我都没有网瘾,也不打电子游戏,不上麻将桌,只以看书和写文章为乐。现在,我偶尔还会去新华书店买书,去旧书店淘书,这些书,是我在阅读图书馆书籍之余的补充。图书馆的书,始终是我阅读的主力。
  清江涤岸,嘉木张扬。长沙图书馆,这一枚凝聚着新时代人文色彩的美丽的大红中国结,如此真实而亲切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12
  审核编辑:韵无声   推荐:韵无声

上一篇: 《 一片美丽的红花酢浆草

下一篇: 《 时光咏叹调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韵无声:
记得学生时代我有一个很美好的梦想,就是想成为一个图书管理员,守着几层楼的书乐呵;后来我在一所大专院校里任教,对图书馆的情感依然没变,总跑去傻傻地问是否需要图书管理员。虽然到现在这个梦想早已束之高阁,看到图书馆,脚还是迈不动。读到作者与图书馆深深的缘分,我想何尝不是因为图书馆和那些他珍爱的书一直都在他的心中呢,所以他愿为图书馆付出,也乐在其中。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淡淡不如风

    我忍了半天,说吧,怕某些心胸狭窄的人又不高兴。
    不说吧,我怕作者蒙在鼓里——这是流水账啊!你知道吗?
    写机关公文出身的吧,优势在应用文,我有不少朋友,都是大笔杆子。
    但是,工作性质约束了文学个性,如果写其他的情怀的东西,极易犯“知无不言”错误。
    戴眼镜大姐出现,就让这篇流水账垮掉了,平铺直叙但不跑题才叫流水账,现在还达不到流水账呢。
    要这么写的话,在图书馆上了几次厕所也得写里,第一次小便二十分钟,第二次大便一分钟,用纸五厘米……
    ——个人浅见,一家之言。

    2021-10-09

    回复

    • 英沙

      @淡淡不如风  小子,墨舞红尘不是你的厕所,我这里也不是你的厕所,请你自重。

      2021-10-09

      回复

  • 帘外落花

    图书馆欢迎你

    2021-10-01

    回复

    • 英沙

      @帘外落花  谢谢文友的佳评。国庆快乐![~e.at~

      2021-10-01

      回复

  • 韵无声

    国庆假日快乐

    2021-10-01

    回复

    • 英沙

      @韵无声  谢谢编友的坚守和辛勤劳动,国庆快乐!

      2021-1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