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

-----读祖克慰老师《动物映像》有感

作者:苏璃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8-15   阅读:

  
  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这是我对祖克慰老师《动物映象》这本书的直接感受,我喜欢开门见山。  
  这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善良,宽容,自私和贪婪。  
  机缘巧合,得到祖老师的馈赠。跟祖老师虽说互为微信好友,却很少沟通。看到祖老师朋友圈里有他的《鸟声中的乡愁》一书即将付梓,发微信流露出“颇想得到此书”的信息。好久没有得到祖老师回复,慢慢也就淡忘此事。过了一段时日,猛然想起说过的话要付诸行动,再次询问,恳望能买一本。祖老师说《鸟声中的乡愁》还没有出版,身边还有一本《动物映象》可赠送给我。内心惶恐,淡如水的交情怎可受赠?聊天中得知,祖老师错把我当作河南的文友。讲真的,自己几斤几两一清二楚。偶有心情文字,也是自娱自乐。祖老师表扬我散文写的不错,我明白祖老师对文学新人不会厚此薄彼。祖老师执意说是赠送,我也不再虚伪推让。  
  不久,就收到了祖老师的《动物映象》一书,如获至宝,捧着书久久凝视,爱不释手。闲暇之余,就沉浸在《动物映象》一书中。从第一篇《孤狼》开始到《香獐的悲鸣》,在一个奇妙而神秘的动物王国里,祖克慰老师用自己真实、真挚、纯朴而自然的语言,讲述着经历过的一件又一件悲怆的动物故事。 
  在《孤狼》这篇文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柴金锁是怎样对待一匹狼呢?饱受抛弃之痛的柴金锁,似乎与一匹孤独狼有着某些默契。他没有钱,也没有权势。土地承包时,村里把一片紧临一块山坳、瘠薄的土地给了他。他似乎与狼有着同样的命运。他说:都说狼不通人性,那是他们不了解狼的脾性。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每天晚上,我都多做一碗饭,给那匹狼留着,第二天早上,那些饭食,都被狼吃了。我家的鸡,还有鸭都在院子里,一只都不少,谁说狼不通人性?是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我们在这面镜子中看到了山民柴金锁的善良。人和人相处需要一个过程,同样人和动物相处相知也需要时间来验证。你对待动物什么态度就是对待人的态度,与动物为善便是与人为善,一个人如果只爱动物不爱人那是虚伪,一个人只爱人不爱动物那是残忍。  
  细读《邂逅一只红狐》一文,我们看到了作家的善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下午邂逅了一只红狐,那时只有一个想法,捉住养在家里。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把一只躲在柿洞里受伤的红狐拉出来然后精心照顾,“伤好后的红狐对我非常依赖”。作者与红狐真的成了好朋友。为了让红狐受回归大自然,作者狠心的把红狐送到山里,当他回头看时,红狐眼里涌满了泪水。“走下山,我再一次听到一声悠长而又哀怨的嚎叫。”多么揪心的一幕!祖老师的善良不正是通过为红狐养伤而又放生来体现的吗?人要爱动物,该怎样去做呢?人有人的活法,动物有动物的活法,也许爱动物的方式就是互相留一份空间,各自留一份儿余地,彼此留一份儿自由。 
  在《丑狗》这篇文中,我们看到的是辛老大的善良。辛老大收留了一条人见人厌的丑狗。其实,丑狗并不丑,辛老大把狗带到门前的小河里,用水把狗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冲洗了一边,那只丑陋的狗露出本来的面目。这是一只黑色的,毛色发亮,黑的像染了墨,圆圆的头,眼睛黑而清澈,除了瘦弱,几乎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看着这么漂亮狗,辛老大笑了,狗也笑了。辛老大与这只狗的友谊一直到辛老大死去后才被众人认可。埋葬辛老大那天,这只被叫做黑子的狗在送葬的人群里,呜呜地叫着,叫了一路。辛老大去世后,很多人想收留黑子,人们找遍村子没有看到黑子的踪影,黑子失踪了。后来,人们在埋葬黑老大的坟旁,看到了黑子自己挖的坑,在坑中平静的死去,摆在那里的十个白面馒头,一个也没有少,黑子没动一口,那么,我们是否从黑子的殉情死去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辛老大的善良和狗的忠诚。 
  再如在《蛇,充满悲剧色彩》这篇文里,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自私利用。因为蛇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披鳞,头颈高翘,曲尾摆动,快速行进,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于是,看见蛇的人,不是远远地躲开,就是置蛇与死地。有一种叫“花子”的蛇值钱,被抓捕过渡而灭绝。栖息在平原、低山区或丘陵,在田野、农家院落也常见到的一种被叫做“乌梢蛇”,它的药用价值也极高。所以人们大量捕杀,就连不能吃的蛇也倒了霉。那些没人收购的蛇,捕蛇人看到了,便一棍子给打死。很多无辜的蛇死于非命。就是因为蛇的丑陋。蛇的悲剧在于它们的丑陋,也在于它们的价值。除了嫌弃,就是利用,嫌弃是一种悲哀,利用更是一种悲哀。不管蛇怎么优雅,也不管蛇是否花枝招展,在人们的眼里,蛇是一种丑陋的动物,没有人会看见蛇高兴的手舞足蹈;许多人看见蛇,会发出惊悚的呼叫。蛇,在人们的眼里是丑陋的、恶毒的。看见蛇的人不是远远地躲开,就是置蛇与死地。从蛇被人置于死地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 
  而《胆熊》一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泯灭。胆熊是人工喂养的,也是被奴役的。它们披甲戴镣,圈养在铁笼内。每天,那些喂养它们的主人,从它们的身体内提取胆汁。因为是“活熊取胆”,人们就叫它们胆熊。有的胆熊为熊场主换得巨额利润,油尽灯枯之时,依然摆脱不了被砍下熊掌的命运。熊没有尊严的活着,受尽了凌辱。
  莎士比亚说过这样一句话: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太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切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正如著名作家二月河在祖克慰老师《动物映象》序中所言:一个真正有良知的作家,不在于他写了多少部作品,而在于他有没有社会责任感。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同宾在他的《乡村文化人》序言里说:“祖克慰写的是悼文,唱的是挽歌,画的是绝版风景,”为民间文化招魂,为各怀绝技的乡村文化人描摹谢幕的背景。这就是为什么他的笔显得沉重,字里行间透露出怅惘、凄怆,有限的语言载不动无限的乡愁。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一个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不要再用惨重的代价换取了。文学的力量就是通过作家亲身经历体验感受来唤醒麻木的人类。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吧,从动物这面镜子里可以照清楚我们的内心。这就是文学。 
  真正的文学不应只是离情别绪、风花雪月的缠绵,不只应是春夏秋冬、山水风光的再现,文学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责任感就是作家从动物的真善美,动物的悲惨处境这面镜子中,来呼唤人类的觉醒。几千年,几万年大自然形成的生物链,正在被现代文明斩断。肆意的人为破坏,使生存环境越来越遭,生存质量越来越差。生命被视如草芥,尊严被任意践踏。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保护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而我们在阅读《动物映象》一书的同时,就应诚恳拷问自己的道德与良知,从而对动物产生理解与尊重,感恩与敬畏。 
  人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一样吗?人是动物,且是所谓的高级动物,而本质上依然是动物。从生命的原始意义上的“爱和善良”来说,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人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是一样的。那么人与动物又有何区别?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也是对人性的又一方面的思考。而我觉得《动物映象》一书的意义和价值,正莫过于此。
  
  
  审核编辑:冰斯语   精华:冰斯语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冰斯语:
写一篇好的读后感是不容易的,作者并没有依照原来的手法,而是把整本书中每一篇文章单独拿出来分解剖析。通过一个个人与动物的故事,剖析了人性的善与恶,也为我们人类敲维护稳定的生态链响了警钟。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李传海₁_PB

    自然与人的关系就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也会改造人。如果人对自然不尊重,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或者加倍还给人。所以,我们没必要刻意去改变自然,学会与自然和平共处。书评很中肯!

    2021-08-15

    回复

  • 韵无声

    论证翔实,结论有力。

    2021-08-15

    回复

  • 冰斯语

    剖析准确,给人一种警醒

    2021-08-15

    回复

    • 苏璃

      @冰斯语  表扬使人进步,我必须得努力

      2021-0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