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许有科《古韵流香》序

作者:吟湄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8-06   阅读:

  
  “魏晋风度”一说,实源于鲁迅先生。他在那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词中一锤定音,可以说是结束了千年来国人对魏晋文人群体的各种论争。魏晋名士们从这时开始以“清峻,通侻,华丽,壮大”的特点被世人广泛关注。不得不说,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鲁迅先生的眼光还是极其犀利的,这篇演讲稿虽然篇幅不长,但几乎抓住了魏晋名士们所有的特征,从而将这个中国文化史上颇具一格的士大夫文化发轫地脉络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群体像时,不由得一次又一次被深深震撼。
  但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在这时提出魏晋风度,还是有着他自已的家国身世之感的。魏晋时期,与他所处的民国时期何其相似!这二个时期,都是传统儒学式微,外来思潮初兴,战乱频繁,军阀割据,外族入侵,在野民不聊生,于国朝不保夕。时代的洪流滔滔而下,个体的生命意识裹挟其中,挣扎不得,却又不甘就此接受命运的摆布。如何在这个社会大分裂大动荡时代保持初心,守住一个文人的风骨与底线,是摆在所有良知尚存的知识分子面前都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因此鲁迅对六朝文士并不是完全的褒奖,他对消极避世的态度终究是不肯承认的。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必忍受魏晋名士与鲁迅所处时代的战乱离别与政治纷争之苦,但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似乎并不能让人类特有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反而让现代人在工业僵化的流水生产线里一步步丧失了与花草同悲、与山河共鸣的能力,农耕文明里那种在大自然中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也越来越淡。因此现代人对魏晋风度的推崇,更多的是那种向外亲近自然,向内发现自己本心的向往。“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籍),正是这种对自然万物无差别的深察与对自身内心不断地审视,魏晋文人们对生命自由真实的表达与对个性体验的自觉追求,形成了新生一代对魏晋风度新一个维度的向往。
  我与有科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交流,恰恰是从魏晋文学开始的。在这本名为《古韵流香》的书中,那些裸形体而法自然的放浪,因惜才而不顾形象的任性,为杯酒放弃身后名的率真,闻美人殁而往吊之的坦荡,遇母丧而纵情啸咏的通达,都在有科兄笔下一一生动再现。有科兄为人率性,写的文章也率性。相对于那些面目严肃的历史故事,他写的小文章语言通俗,行文幽默。不仅如此,文中还常常以今拟古,以今人之眼观古人之思,造成一种独特的历史视角,从而使得行文旁逸斜出,妙趣横生,读之令人莞尔。虽然作者自谦写的只是高头大册下的“边角废料”,但我认为,爬梳史料是要有静气的。不仅要坐得住冷板凳,还得受得住“抄书”的讥讽。比起天马行空的小说创作,那些隐藏在历史厚重烟云下的“边角废料”,看似简单,真正写起来,是需要极其严肃的治学态度与广博的文史功底作支撑的。所以有科兄这本集子,以我的经验来看,绝不是我读时那么轻松。也许,这也是魏晋风度的一种延续,一种以貌似潇洒实则自律的精神,寄身于尘世之内,逍遥于世俗之外的文人风骨的再现。
  蒙有科兄青眼,书成托我作序,诚惶诚恐半月不敢下笔。怕自己才疏学浅误读了作者原意,进而误导读者,罪莫大焉!不过朋友之所以为朋友,就是可以信口开河而不怕对方怪罪,因此胡言几句,权代序。
  吟湄于鄂东沁雪斋西窗下
  2021年8月5日
  
  审核编辑:韵无声   精华:韵无声

上一篇: 《 与道为一者超乎象之外

下一篇: 《 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

【编者按】 往期编辑   韵无声:
序言构思精妙,起笔开门见山,论及“魏晋风度”的源头,由鲁迅生活的时代谈起,提出“魏晋风度”因时代催生出新的内涵,近而引用“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句概括此书承上启下,可谓画龙点睛,与书名“古韵留香”相得益彰。序言对作品的理解精准独到,许主编文如其人。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