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乌撒卫之考略

乌撒卫之考略

作者:若愚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1-07-15   阅读:

  
  在明洪武、建文、永乐三朝近六十年间(1368-1424),调防鳌山卫的军屯和即墨的民屯共五百二十有奇,其中大多来自云南。即墨有二十余个村庄来自云南乌撒卫,如窑头、西城张姓族谱记载:其先祖明初由云南乌撒卫迁来。流亭《周氏族谱》记载:吾周氏始祖百乐于永乐二年自云南乌撒卫迁居而来。南阡和古阡金姓,北阡村房姓,其族谱均称先祖来自云南乌撒卫乐歌屯。东四舍村《武氏族谱》谓:武氏叔侄二人,永乐年间由云南乌撒卫银子桥迁移即墨。留村镇大村《邵氏族谱》说,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邵氏兄弟二人随徐辉祖来即墨。清登州府教授邑人张希贤《乌撒考》载:洪武十五年深公为乌撒卫千户,二十一年换防鳌山卫,靖难事变,政见参差,谢军籍隐于农,家城南七里西城疃。   
  这些自称老家云南的即墨父老们经常问:乌撒卫究竟在哪里?它的现状如何?云南是我们的老家吗?当年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从云贵高原迁来的?    
  明代在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军队系于卫所,卫所划地而治,明乌撒卫所领之五处千户所所辖之地,就是今之贵州省威宁、赫章两县及云南宣威县的北部地区。卫城在今威宁县城内。此说《明史》及《清史稿》和云、贵方志均有所记载,而《读史方舆纪要》则有地图可考。    
  乌撒卫是明初洪武十五年(1382年)所置。《明史》:“洪武十五年置乌撒卫指挥使司,属云南都司,永乐十二年改隶贵州都司”。清光绪版《威宁县志》:“明洪武十五年正月设云南布政司及都司、各府、州、县、卫、所,于乌撒土府心腹地置卫,仍曰乌撒。”清登州府教授邑人张希贤《乌撒考》:“乌撒卫附郭府治,前明傅友德平云南后所置,永乐十二年改隶贵州都司,偕毕节、芒部、镇雄、昭通诸地,俗称‘小云南’”。
  乌撒卫在清初裁归威宁州,州治在乌撒卫城。《清史稿·地理·贵州》:“威宁州,康熙三年以乌撒置府,雍正七年降州”。清康熙威宁知府宋起《威宁风土记》:“我朝定鼎,于康熙三年,遣大师平安逆,以地设威宁府,与乌撒卫同城,文武兼制,二十六年乌撒卫裁归府辖。”清光绪版《威宁县志》:“我朝康熙三年,平定水西、乌撒,以其地置威宁府,天命所布,到处安宁,命名之意,良有以也!”同时,乌撒卫所辖之宣威千户所划归云南省宣威县。  
  民国时期,威宁称县,1924年《威宁地理志》:“前清始置府,后为州。民国以来以县治。”1936年和1943年版《贵州省地图》均标明威宁为县,境域含今威宁、赫章两县,县治在前威宁州治。1955年,赫章析治,威宁定名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贵州省毕节地区,县城如前,即明之乌撒卫城。
  先民是如何进驻云贵而又如何从乌撒迁来即墨呢?明初中原已经统一,云贵高原还被元把匝刺瓦尔密占据着,不但屡招不降,且野蛮地屠杀使者,朱元璋决计讨伐,遂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兵三十万讨伐云南,至湖广,分遣都督胡海将兵三万由永宁(今四川叙永)趋乌撒。而自率大军趋贵州。十二月进攻曲靖,擒元平章达里麻。十二月二十三日,傅友德自曲靖取间道,循孤格山而南,直捣乌撒。元右丞实卜闻大军至,遁去,友德下令筑乌撒城,建筑材料和工具刚准备好,实卜复引寨兵至,友德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诸将请战,友德答曰:“必欲战者,有进无退”。此时芒部(今云南镇雄)土酋倾巢来援,明军踊跃抗击,数十合后,土酋兵众中槊坠马死者相踵,遂大溃,斩首三千余级,实卜率众逃去,明军遂建乌撒城,并留兵驻守,克七星关,周围土酋山寨望风降伏,这便是《明史》中颇费史家手笔的“乌撒之战”。无疑,我们一些即墨人的先祖曾经参加了这次著名的战役。他们就是这样随傅友德的三十万大军,经浴血奋战而进驻云贵高原的。   
  云南既平,他们在乌撒进行军屯。明制,以屯养军,军屯受制卫所。凡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人受田五十亩,给耕牛、农具。由于内地军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之军人收入和屯种情况直接挂钩,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乌撒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开发,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卫城周围的海子,兴修了水利,辟为水田,发展渔业,流传至今的“草海细雨”,就是此时培育而成。赫章则开银矿,收广颇丰。金华籍军人则在宣威千户所利用当地条件腌制成了颇具地方风味的“宣威火腿”。军屯的收入用来发放军饷:马军战士每月两石,步军战士一石,随军家属也支付月米、油盐,军官月饷相对要多。卫所提倡军人及早成家,不少人在当地娶妻,女方多为苗、彝二族,生了儿子,成年后又当兵。在军屯中有过不少吃苦耐劳、运筹有方的能兵巧将,事见卫所志。也有逃兵,逃亡途中,因山高路险,少有人家,狼虫出没,多冻饿而死,或丧生于野兽毒虫之口,少有全者。即令如此,逃亡仍时有发生。   
  后来,部分军队调往各地卫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徐辉祖奉命建鳌山卫,我们的先祖随之调防山东。来鳌山卫的行军路线是多样的,每条路线的行军方式,也不尽一致,其中一位五品千户,带职调鳌山卫,其行军路线为:由乌撒卫城而永宁(今四川省叙永县)至重庆,乘船,过夔门,渡三峡,抵南京,转运河,达清江口弃舟陆行,经赣榆,胶州而至鳌山卫。来鳌山后仍然过着军屯生活。   
  清雍正十二年,鳌山卫裁,其土地及军民划归即墨县管辖,原卫所军屯、民屯人员成了即墨普通居民,六百年后即墨的一些父老,还在念叨着老家云南乌撒卫。   
  其实说云南或云南乌撒卫是老家并不准确,先祖们只是在乌撒卫驻过防的军人,他们各有原籍,如小寨子(今属城阳区)的张氏族人,虽然自称老家乌撒卫,但实际原籍为徽州(今安徽歙县),元季事起,张氏堂兄弟四人从军,两位长兄分别以名张清、张徽,盖以纪郡望清河(今河北清河至河南濮阳一带)和原籍吴郡徽州。   
  威宁县城地处山脊之上,背依乌蒙山,前临可渡河,凤山左峙,草海右缠,冈阜盘旋,山崖险恶。如今市内街道宽广,高楼林立,大街上行走着身着各种民族服装的人们,一派现代都市气氛。乌撒旧城,偏踞现城区之一隅。当年瓮石作垣,海子为池,城周七里有奇,城内有山头九,文武署衙各建其颠,衙署在南门内。曾几何时,此处曾是镇南巨镇,如今它象一位历史老人,向人们证明:此古之乌撒卫也!
  改革开放以来,威宁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均有较大发展,制革和农业、加工业尤其明显,“威宁土豆”的广告常见于媒体。近年旅游业亦有较大发展,草海为国家级风景区,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颇具文化底蕴,最近,将有一条铁路南北纵穿境内。赫章县则正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致力于脱贫工作。宣威位于贵昆铁路上,交通较为方便,所产火腿,闻名遐迩,是国家级品牌。   
  红军长征时,曾经过这一地区,著名的七星关战斗就发生在这里。毛主席《长征》:“乌蒙磅礴走泥丸”,系指红军在此力挫川军,跨越乌蒙的壮烈场面。最近数年内,江泽民主席曾两莅赫章,为做调查研究,两次访问了同一农户,并作重要指示,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及早脱贫,有着极大的鼓舞。  
  历史上,即墨临乌撒者不乏其人。明天启年间,周宏图监军贵州,征伐乌撒,卓有军功,事迹载于《贵州通志》、《威宁县志》。官庄孙氏,下泊董氏,也曾有人履乌撒,带回了一些颇能解乡亲们对乌撒困惑的信息。笔者去威宁时,曾按族之谱牒所示“乌撒卫十字街东大槐树底下”的目标,寻迹而至,在数掾石壁瓦舍之前,徘徊良久,默然自问:“抑或这就是六百年来,二十代人心悬念的乌撒祖屋?”虽然明知卫城屡遭兵燹,老屋早已灰飞烟灭。我们不能耽于怀旧,作史者在图新,让人欢欣鼓舞的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下,在西部大开发宏伟蓝图中的新乌撒。 
1234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这一番追根溯源,涉及多个时代和各自对乌撒卫的管辖制度,乌撒卫种种变迁和所处地理、历史环境密不可分。当此时此际,今日威宁展现来不一样的时代风采。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