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也|《天下凉州》第34章:张寔割据,前凉横空出世

《天下凉州》卷七:前凉立国(5)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7-01   阅读:

  
  西平郡是武器制造大郡,张寔遂从西平郡抽调来兵器制造工匠,专门设计打造了一把象征“称霸”凉州的“霸刀”。工匠们最先设计了几款式样,张寔都不满意,经多次修改,打出样品,一把匠心独具、锋利无比、尽显刚勇威风的“霸刀”终于产生。张寔命令工匠了打造了一百口,在每一口刀身上,都镌刻了一个大大的“霸”字。表达了自己决心割据一方,成就一番霸业的雄心壮志。
  至此,张寔“称霸凉州”之雄心,随着“霸刀”的亮相,正式公开。张寔的“霸刀”,成了前凉立国的象征。人们这才明白,他父亲张轨来凉时的“霸者兆也”,到打击张越时,出现的“张氏称霸凉州”的谣言,应在了张寔身上。可惜的是,张寔打造的一百口“霸刀”,不知是被盗贼偷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后来竟然神奇无故的全部消失了,没有流传下来。《十六国春秋》记载,“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前凉张寔造刀一百口,无故尽失,文曰‘霸’。”南朝梁陶宏景《古今刀剑录》也说:“前凉张寔造刀百口,无故刀尽失,文曰‘霸’”。张寔黯然神伤,霸刀突然神秘失踪,这是一个很不好的预兆,不论是预示他执政不久,还是预示他的命不久,都很可怕。好在张寔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信邪,不信鬼,心里的阴影也就很快过去了。
  张寔的“霸刀”虽然消失了,但刀身上镌刻的那个“霸”字,已经使他威名远扬,雄霸天下,成了前凉国的缔造者,开拓者。他派到东部边境的部队,仍然如那把刀一样,“霸气”地插在东部的边境上,守驻在新阳,牢牢地把守着前凉国的东大门。
  事实上,张寔这次派兵,与上次派韩璞统率兵马向东,用意都一样,赴的都不是国难,而是防御。明是“支援长安”,实是“设防守关”,确保凉州东部边境的安全。上次是重点防范刘曜西侵,这次却是防司马保西进。明着是出兵驰援司马保,打击陈安,实则是借机出兵,在此集结军队,在凉州东部边境形成了更宽的陇右防线,以备东境不虞。在西晋亡国之际,扎实推行“保据”策略,故对“勤王”,表面上很积极,实际上很消极。张寔向司马保解释“兵不及难”的原因,只不过是掩人耳目,免招疑惑。
  此所谓“兵者,诡道耳。”
  如果说,张寔的这两次用兵,让人雾里看花,看不清楚。但长安城里的百姓,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反而对凉州军的作为看得更清,感受更深。从316年十一月愍帝投降,到318年,近两年时间里,张寔积极勤王的结果是,并未派去长安一兵一卒。这就让鹄企西望的长安士民,感到极大的失望和悲凉。张寔的凉州援军迟迟不到,只听雷响,不见雨下,雍、秦人民,十之八九死于战乱,唯独凉州安然无恙。长安百姓在对张寔失望之极后,就编了一首民谣,以谣代骂凉州人心凉,血凉,兵亦凉。
  “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
  我们长安人,天天在受匈奴和羌人的杀戮与欺凌,天天被抹脖子,杀头,割手,血流至腕,你们凉州人,却这样冷血无情,玩弄花招,倚柱旁观,不派救兵。昔日张轨勤王使晋的风尚哪里去了?张氏家族忠晋爱民的情怀哪里去了?这情景,就如一个富人在穷人面前大吃二喝,摆阔气,却不给穷人施舍一口一样。又如一个弱者正在挨人暴打与欺负,而旁边的江湖好汉却在袖手旁观,不出手相救。这样的富人和好汉,是最令穷人和弱者深恶痛绝的。所以,长安人用“倚柱观”三字,发出了对凉州人抱怨与绝望的心情,真是恰如其分。
  这歌谣,不是长安人对凉州地方富足的羡慕,而是对凉州的抱怨与诅咒。不幸的是,一千七百年以后,我们却把这首长安歌谣,当成了炫耀凉州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生活富足的赞歌。歌谣背后包含的长安人对凉州人的报怨与咒骂,绝望和泪水,以及历史背后的真相荡然无存了。如果历史能够穿越,凉州人这样解读这歌谣,拿它得瑟与显摆,就如往长安人的伤口上撒盐一样。
  这年十月,刘曜正式称帝,定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
  同年而生的前凉和前赵,又成了一对未来纠缠不休的冤家。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玉瓮亭记

下一篇: 《 德平媳妇的崂山绿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西晋的灭亡,凉州失去了名义上的需要勤的王,称王称霸的雄心早就盘踞在张寔心头……为称霸而造势,凉州的崛起,历史的真相常常包含有残酷的一面。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落叶半床

    歌谣里的真相,是现实的血泪。朝代更迭,最苦是百姓。

    2021-0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