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也|《天下凉州》第31章:张寔罪己,初露割据之心

《天下凉州》卷七:前凉立国(2)

作者:相也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6-22   阅读:

  
  建兴四年(316年)四月,张寔向各郡县官民下了道“罪己诏”。
  这是他治理凉州两年以后,心血来潮,别出心裁的一招。
  张寔让属下在各郡县贴出告示,开门纳谏,征求批评意见。他罪己的理由是“比年饥旱,殆由庶事有缺”,说他上任两年来,境内干旱饥荒,没有把百姓的事办好,让百姓饿了肚子,而百姓又尊重他们张氏,隐忍不言。这是不对的。他非常羡慕“箴诵之言”,他向官民发布了三条奖励谏言的政策,凡所属郡县官吏百姓,积极谏言献策者:
  一是奖励现金。“自今有面刺孤罪者,酬以束帛”;
  二是奖励器物。“翰墨陈孤过者,答以筐篚”;
  三是奖励食物。“谤言于市者,报以羊米”。
  这三条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能来姑臧州府,当面指出他的罪过者,奖赏给“布帛”(钱财);能书面陈述他过错者,答以“筐篚”(器物);能在社会上公开议论他失误者,奖赏给羊豕、谷米(食物)。最后,还加了一条,为打消谏言者的顾虑,张寔明言,即是捕风捉影,诽谤于市者,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会扣上造谣生事、挑拨是非的帽子。
  明眼人一看,这分明是“孤家寡人”才有资格做的事。在古代,皇帝每隔几年,或见天象异常,灾荒不断,都会发个通告,或下个罪己诏,让百姓妄议一番朝政,给皇帝挑点刺,找点过,提点意见,一来让百姓撒撒娇,出出气,发发火,把积压民间的怨气发泄掉,也就解了爆胎之忧,这有利于社会稳定;二来“勤修内政”的社会影响就有了。
  张寔作为一个封疆大吏,下罪己诏,用意耐人寻味,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官员和百姓看着布告上,张寔左一个“孤罪”,右一个“孤过”,就都看出门道来了,仿佛隐隐看到了一个帝王的威严,那还敢提意见啊。
  布告发出多日,无一官民来府上面刺孤罪,谏言献策。张寔才觉得自己小看凉州百姓的文化水平了。或许是写得太明,反让官民生了敬畏之心,想提意见的,也不敢提了。又等了十多天,还真有一个愣头青,看到告示后,骑着马子来姑臧提意见了。
  这个人就是西域高昌人,贼曹佐隗瑾。
  因为高昌离姑臧路途遥远,三千多里,所以耗时近一月。
  贼曹佐,就是辅佐贼曹的小官吏。“贼曹”如今之县公安局长,贼曹佐,相当于县公安局长的助理或秘书,或乡镇、街道的派出所长,甚至没这级别,就是一个给公安局长提包包的普通民警。主要职责是辅佐贼曹,缉拿贼盗、维护社会治安。隗所长见到张刺史,倒也有备而来,会贴狗皮膏药,开口就叫起了“圣王”好。
  这一句“圣王”,就把张寔的心给叫暖了。
  “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然后停顿了下,见刺史大人表情自然,就直言道:“圣王啊,您处理政务,夙夜在公,亲力亲为,事无巨细,都你一人说了算,事情还没上会研究,您就拍了板子,作了决策。更为严重的是,你兴军布令,派兵遣将,将军们都不知道,你就把令下了。下面的人谁还敢提不同意见呢?结果只能是您指哪,打哪,您说摘星星,不敢摘月亮,您说咋办,就咋办,没有人为你的对错担责的。您这样征求意见,别说赏赐布帛羊豕,就是赏千两金银珠宝,又有谁敢说真话呢?”
  史书记载贼曹佐的原话是:“虽赏千金,终不敢言也”。
  先不论张寔听后有什么反应,先说我们读历史的感受和看法。一个远离姑臧三千里,远在高昌,且是一个县衙警察局长的小小秘书,基层派出所长,他怎么对张寔州决策议事的过程了若指掌,这么清楚?贼曹佐好象是凉州府常委会常委似的,不但亲自参加会议,而且对张寔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一人决策、我说了算的一言堂作风,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如果所言非实,那贼曹佐从高昌跑到姑臧,纯属活的不耐烦,往张寔的利刃下递头颅来了。这充分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史家记史,选择典型与细节的功力颇深,令人叹服,史书上没有说张寔一个字的不是,通过贼曹佐的口,全盘端出来了。二是史家还给我们留下了一条鲜活的信息,此时的西域高昌,还在凉州的有效管制之下。三是说明张寔执政两年,他的行事风格,为官作风,执政能力,还有官员们私下里对他的称呼“圣王”,早就被州府官员当茶余饭后的话,聊天的话,无意的话,层层儿聊到各郡县,全凉州人皆知,现在是“圣王”亲政了。至少,聊到县衙公安局长的耳朵里,公安局长又聊给他的贴心秘书贼曹佐听了。而且,聊到了一个离姑臧最边远,最基层的干部耳朵里,那就代表凉州的民意和广大百姓的共同心声了。
  张寔一听,对这年轻人隗瑾寡目相看了。不但有胆识,有口才,还有真言,不但读懂了他说“孤”的意思,还左一个“圣王”,右一个“圣王”,呼应了“孤”的罪己诏,这称呼,把张寔按摩得通体舒坦,血脉流畅。但所谏之言,却如一根钢针,直戳他心。用现在的话,隗所长就差直言张刺史“独断专行”了。要是现在的领导,遇到这么个刺耳头,是下不来台的。我发个征求意见的通知,你还真把棒锤当枕头了。
  但张寔就是张寔,他的政治站位,早就不是凉州刺史这么矮小,而是站在王者的高位,以王者的视野在俯视基层,以王者的胸怀在包容来自基层的干部和声音了。这也是儒家为官之道中,一条不成文的景观,越是位处高位、离百姓越远的帝王,越亲民,越是位处低位、离百姓越近的官儿,越霸道,越摆谱,生怕百姓不知道你是村长,你是乡长。但当你也步步高升到县令、太守、刺史时,也就越发地亲近起百姓来了。所以,每遇信访接待日,官儿越大,百姓越高兴,越能解决实际问题。张寔今天算是逮着典型了,那解决之道是什么呢?怎么才能让郡县官员及百姓说真话,提意见呢?
  张寔看着隗瑾,急匆匆地道:“快说。”
  隗所长接着说:其实很简单啊,圣王以后应“偃聪塞智”,“偃聪”,就是少一些聪明,“塞智”,就是多一点糊涂。凡政事,圣王您别急着做决策,要先多征求其他领导和各部门的意见,让大家畅所欲言,把心里话都说出来,然后圣王您再集中大家意见,择优采纳,拍板定案,作出决断,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圣王的英名岂不更高。这样,无论是高门大姓,还是干部百姓,见自己的话管用,所提的意见能被圣王采纳,日后有了真想法,真意见,金点子,银主意,自然都会表达出来,您根本就用不着奖赏啊。
  史书记载隗瑾的最后原话又是:“则嘉言自至,何必赏赐也”。
  隗瑾这一番高谈阔论,确实是悦耳忠言。张寔听了很是高兴,不但要兑现先前的三条奖赏政策,还当场拍板(又是一条独断专行的证据),要扩大奖赏的范围,提高奖赏的标准,把“提拔重用”这条,纳成了他奖励谏言的第四条优惠政策。
  张寔遂给隗瑾连升三级官职,赐帛四十匹。
  但张寔这一番表演的深层用意,又岂是普通百姓能看透的?
  张寔“开门纳谏”这事,隐含了三层含义:
  一是张寔罪己,意在“邀取令名”。他以“比年饥旱,殆由庶事有缺”为由下“罪己令”,标志着他的执政理念已由父亲的“弘尽忠规”,正式向“勤修内政”转变了。
  二是张寔罪已,已在“效法圣王”,正式按“建邦命氏”的程序和礼仪,在处理“国事”了。这点玄机,被一个小小的派出所长隗瑾一句“圣王将举大事”,道破了天机。并把“圣王”叫得山响,其它宦官又岂能不知他将要做什么“大事”。
  三是张寔赏赐,“答以筐篚”,已经用起了帝王奖赏下属的专用礼器。
  天下人能不明白,此时的张寔,不是王而胜似王了。
  一句话,张寔下罪己令,表面“开门纳谏”,实则“竞自尊树”。
  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的“布帛”,就是流通的钱币,四十匹布帛,撕扯成一条一条的帛条,去购买谷米,购买东西,与“凉造新泉”等值,那是一笔横财啊。但对“答以筐篚”不一定清楚。怎么一边阔气地奖励布帛,一边又寒酸地给人家奖励“筐筐”呢。古时用于奖赏的“筐篚”,可不是今天老百姓拾粪的筐筐,背菜的筐筐,也不是一般仕子官员背文房四宝的筐筐。而是《经》的规定,是一项古老的只有帝王才有权使用的至高无上的奖赏制度。古时的《经》,地位高于《易经》,凡决疑大事,讲道理,一旦引了《经》的话,就等同于引用了高最的法,最大的理。《诗经》很大一部分内容,并没有“诗”言志的属性和功能,而是与天子齐高的约法与制度,是必须遵循的最高章程。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道教圣地地母庙你不来看看吗?

下一篇: 《 清池皓月照禅心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名为罪己,实是称孤,明示纳谏,暗示圣王,玩政治的张寔真会玩哪。束帛,筐篚和羊米,不是白写白看的。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落叶半床

    张寔和隗瑾,算是导的导,演的演了。于是好戏上演。

    2021-06-22

    回复

    • 相也

      @落叶半床  还是史家伟大,留下几上字,让我猜出了这么多的意思。

      2021-0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