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你】拉卜愣,静好时光

作者:西凉雪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4-05-17   阅读:

    我愿溯水而上,端坐时光之湄
   --题记
  青春
  在那之前,我只是在书里,或在电视上,见过穿禇色衣服的僧人。印象之中,他们真的离我好远,好象从来都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可如今,只要一走上这条窄窄的街道,随时都要和他们相遇。
  他们大都很年轻,面庞黑红,目光清淡。似乎,尘世中的一切都与他们毫无关系。
  总觉得,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信仰让他们内心充实而安静。对于来来往往,行走在街上的外地人和外国人,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没有想象中的惊诧和慌乱。倒是外来的人,总是盯着他们看,彼此都看不很清楚。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我们有我们的快乐。尘世中的事情,离他们很远。也很少盯着年轻的女子看。若有人询问,必很恭谨,躬着身子回答。
  他们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食酒肉,过着戒律森严的苦行僧生活。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饭馆里,到处都能看到穿着酱红色衣服的身影,用藏语说话。
  我不懂佛,但知道,佛,无处不在:一花一草一世界,世上一切,皆有佛性。一个人,信不信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定要有信仰,要有佛一样的宽容和博大的胸怀。
  寺里有甘肃省佛教学院,也就相当于一所大学吧,都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相当的博学多才。一个叫旦增的僧人,是同学的弟弟。他不仅懂汉语,还懂英语和日语,在寺里当翻译。长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有时,我们惹他,让他还俗,每当那时候,一朵云从他的眼前飘过,然后一句话也不说,我们从来也不知道他的内心想的是什么。
  僧人住所,对我们来说,充满了好奇。
  有一次,去他的住所。红色的土墙里,是一排低矮的房子,里面是一溜更矮的土炕。旧旧的被子,没有音乐,没人歌声,更没有流行的色彩。有的,只是袅袅的桑烟,一盏黑糊糊的青灯,还有一摞厚厚的经书。他们,一排排,坐在佛学院院子里,大声诵经。如同小学生一样,半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觉得有一些可笑,又有一些无奈。不能理解,又有一些神往。
  一次,在街上碰到一个尼姑。一袭僧衣,黑红的面孔,粗壮的身体。只不过,从纤巧的五官上,能看出她是一个女儿家家罢了。我停下来看她,用自己的青春,来对视她的青春。但她的脸上,除了平静,什么没有。她只淡淡地望了一我眼,就面无表情的走了。
  终于有一天,我追上一个要买菜的尼姑,跟着她向半山腰的一座尼姑寺走去。她用手示意我不要跟去,而且面有愠色。我远远地跟在后面。到了那个寺里,她进去了。寺,很小,也很破旧。我在那里站了许久,山风很大,我的心很茫然。
  后来,才听说,在这里,寺是尼姑们自己建的。由于在半山腰里,所以常常缺水少电,所有生活用品,全靠她们用自己双肩扛上去。一些年轻的尼姑,天天到山下背水,背石头。一些年老的尼姑,到死都不能下山一趟。
  其实,下不下山,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关系呢,尘世中一切的繁华,都与他们无关。心静了,一切也就静了。青春,要经过多少的碰撞,才能做到如水样纯静呢。
  佛音
  当校长把我引上讲台的时候,十七个孩子用仅会的一句汉语说“老师好!”然后就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
  我很紧张,也很无奈,因为我连一句藏话也说不上。我们就这么尴尬对视着,忽然有一个孩子用汉语说了一句:“坐下!”见孩子们没有反应,又用藏语咕嘟了一句,孩子们就“哗啦啦”坐下了。
  我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街上人见面时都要说的话:“瞧带帽(你好)!”孩子们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又被校长用严厉的目光制止了。
  在这善意的笑声中,我和他们的一段生活开始了。
  这个学校,是个纯藏语学校。我给他们上语文课。我不懂一句藏语,他们不懂一句汉语。我不知道,我们之间如何才能达到最基本的交流。
  有一天,我在给他们讲《骄傲的孔雀》。当我说到“孔雀”二个字的时候,有一个叫娘毛的孩子表现的十分兴奋。其他的孩子们,脸上的表情都很茫然。
  我几乎要绝望了。
  那个小姑娘,她脸上笑吟吟的。我才明白,或许只有她一个人听懂了。
  我把她叫出来。问她,她用流利的汉语回答我。原来,她妈妈是汉族人,爸爸是藏族人。她既能听懂汉语,也能听懂藏语。
  从那以后,我讲课的时候,她就是翻译,我讲一句,她给孩子说一句,终于能完整的上一节课了。而且,我也渐渐地能说一、二句藏语了。比如,太阳叫“尼玛”,月亮叫“达娃”。说得时候,尽管孩子们要笑很久,但已经慢慢地能和他们沟通了。
  我所在的学校,叫九甲小学。其实就是九世嘉木样活佛父母的老院子。寺里一有佛事活动,孩子们跑得一个也不剩。老师们,大多也跟着去了。我有时也跟着去,看他们在寺里磕头,在山上插箭。看袅袅的藏烟从山顶升起,觉得心灵空旷而飘眇。对生活中的一切,不由得会产生某一种无法言说的敬畏。
  学校里有一个女同事华毛,是个混血女子。她的父亲是藏族人,母亲是印度人,长得十分漂亮,能歌善舞,而且会说印度语,后来随她母亲移居印度了。
  他们都对我非常好。早餐,大多时候是酥油和糌粑。我吃不惯,他们惹我,有时把生肉硬塞进我的嘴里。我跳骂,他们也不生气,大笑着看我。他们也不在乎我说的什么,有时,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心意。
  后来的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在大口的吃羊肉了,而且也用蹩脚的藏语和他们交流了。
  
草原
  农历六月十五前后,是草原最美的时节。
  天蓝云白、羊肥牛壮。当地的藏族群众便不约而同地带上帐逢、炊具和青稞酒、酥油等食品,到风景优美的草滩上去消闲憩息。人们在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草坪上,选择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扎起帐篷,摆放好早就准备好的饮食美酒,以村寨为单位,或三五户聚在一起,在美酒、乳酪、奶茶的相伴下度过十天半月的野外生活。
  那些日子,各单位都放假。全都到草原上,去渡过一段简单而快乐的日子。唱歌,跳舞,吃肉、喝酒,还要追逐嬉戏。
  早上,我们从县城里跨着单车出发,骑车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桑科草原。我们从一个帐篷窜到另一个帐篷,和一些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一起唱歌或是跳舞,吃他们煮的肉,喝几口酒。没有什么人不高兴。藏族人是好客的,喝酒必要喝得深醉,他们才开心。
  那片草原,很多的地方都是沼泽,长着许多低矮的灌木。我有时一个人转过去,会看到僧人们给沼泽地里的水超度,或是给一些树超度。在这里,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性的。他们坐在水边,念念有词,一边转着手里的佛珠。然后,会把一些青稞丢进水里。等他们走了,我过去看,发现清澈的水底,几粒青稞,鱼儿一样静静地卧着。人们便再也不动那洼水。树上,到处都挂着彩色的经幡。风过处,猎猎抖动。草滩上,会有一堆又一堆的小石子,上面都刻着藏文字。
  躺在草地上,蓝天、白云、绿草地。一切都辽远而空寂。那时,就觉得人与自然,与天空,与草或是草地上的花,都是如此的亲近。或者,自己本就是一朵花,或是一片云,只不过,要在人世间停留一段时间而已。
  有一年夏天,嘉木样活佛来夏河讲经,经场设在桑科草原,讲经的时间只有三天,却有大约十几万人进驻了草原扎了帐篷,草原经受了一次空前的洗礼。
  我象做梦一样的游离在那一片白色的世界里。从这个山坡爬上另一个山坡。看那些重饰的藏族女子,各种各样的发型、衣饰,看她们虔诚的坐在山坡上听经文。
  讲经的第三天,天空中下着瓢泼大雨。佛祖的臣民们,卧在大雨里的草地上、山坡上,没有人躲避,也没有人打伞。只有我一个人,孤独的站在一个帐篷的角落里,听着那来自天国的梵音。那一刻,我的灵魂,也游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和天空中的云朵一样飘来飘去。
12
  审核编辑:小晓追梦   精华:小晓追梦

上一篇: 《 【编辑点评】隔岸的天堂

下一篇: 《 九月鹰飞

【编者按】 红尘会员   水语:
曾经,我也如作者一样张着好奇的眼打量佛的世界。拉卜楞寺我也去过,并在那儿的转经长廊上迈出了今生“转经”的第一步——或者,我只是走马观花、入乡随俗地在感受和体验佛教文化的魅力,故而,我写不出如作者笔下的拉卜楞寺。“静好时光”,点得好,文化的魅力正在于由恰当的距离去打量、探寻,再由了解到理解,直至包容、接纳、珍惜。个人非常欣赏此文,被文内许多真实的细节打动,诸如:“天非常冷的时候,大夏河里就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景观:水结不成冰,却成了一颗一颗的珠子,当地人叫流珠,我则觉得象是佛家的咒语,看它顺着水流走了,有时也就赶紧把自己的一两个心愿扔进去。”学佛的人常被要求不要成了“佛油子!”现而今,许多人写文,总爱套用佛教语汇或禅宗公案,不如此仿佛就不足以表现出自己有文化似的。所以,西凉雪的真就尤为可贵。 稍有不足的是:标点符号失误较多,句子之间的过渡也有缺失,结尾也急促了。但瑕不掩瑜,此篇不失为好读物。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9

  • 帘外落花

    想加你好友,说验证码不正确465783860

    2014-05-19

    回复

  • 帘外落花

    去年去甘肃,看了拉卜楞寺的专文介绍,因时间有限,没有,甚憾。曾在藏区呆过些年,你的文字勾起了曾经的回忆,

    2014-05-19

    回复

  • 江城晚客

    心静了,一切也就静了。青春,要经过多少的碰撞,才能做到如水样纯静呢。
    好美的文字,欣赏。

    2014-05-19

    回复

  • 回妖妖

    不断地静静阅读拉卜愣,不会用奢华的词语来表述喜爱,于是,只好闭上眼,任自己翻飞的思绪随文字飘远,飘到那彼岸的天堂......

    2014-05-16

    回复

  • 小晓追梦

    http://www.mwhongchen.com/sanwen/suibimantan/2014-05-16/5818.html
    编辑为此文写的读后感。

    2014-05-16

    回复

  • 池悠然

    在佛的精神里浸润出来的凡尘世界,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具有自然灵性,感觉既遥远,又亲切。喜欢。

    2014-05-15

    回复

  • 沙漠清泉

    路过拉卜楞寺一次,没什么感触。此文正好弥补一些好奇。写的真好,学习了!问好西凉雪好友!

    2014-05-14

    回复

    • 西凉雪

       问好清泉,在此相遇很开心。多谢费心点读。二十时,曾在哪里生活过五年,如今回想,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014-05-15

      回复

  • 西凉雪

    认真拜读了水语老师的编辑案,非常的感谢和感动中。对于老师提出的文中的不足之处,我再细拙。

    2014-05-13

    回复

  • 雪域飞鹰

    阿劳,桥带帽!

    2014-05-13

    回复

  • 水语

    非常感谢有机缘编发此文。问西凉雪好!欢迎来稿!

    2014-05-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