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情感散文 > 初恋之旅

初恋之旅

作者:英沙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1-05-12   阅读:

  
  缓坡两边的草地上,镶嵌着的“开慧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黑体大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陵园里广泛地种植着罗汉松、玉兰花树、汉柏,树木成林,重重叠叠联成一望无边的葱绿,张力十足地支撑着板仓的一片天空。
  坡上侧旁的松柏樟梓之间,有杨开慧祖父杨书樵与父亲杨昌济的合葬墓,堂弟杨开明烈士的陵墓,移步前行,可见杨开慧烈士长子毛岸英的衣冠塚。
  陵园的正中,是湖南省、长沙市和长沙县政府在1959年修建的开慧烈士纪念亭、纪念塔。1967年4月,政府又重修墓地并修建了整个陵园。
  1930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识字岭就义后,由地下党组织和乡亲们收敛,归葬棉花坡北向山坡。毛泽东寄了30块银元,以他与杨开慧的三个儿子的名义立碑。
  为修缮开慧烈士陵园,1969年,政府依毛泽东的意见,将杨母向振熙与开慧合穴,新建合葬墓于今地,占地约1.3公顷。墓冢在最上层正方形平台边长18米,墓碑横置斜放,横长2.7米,宽2.3米,汉白玉石质,刻楷书碑文“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碑后墓石上刻有建墓年月铭文。与墓平行,墓后另建大型词碑一方,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黑色背景,金色字体,依原作的修改痕迹。墓地四周苍松翠柏环绕,以慰英灵。
  将这首词在心里念了好几遍,又默哀片刻,我在墓前久久注目,难以释怀。
  3
  古人写道: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事实也是如此。哪怕是一个开明盛世,要野无遗贤也是很难的,何况旧中国那个乱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名乡出名士,板仓便是这样。
  杨昌济,又名杨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中国著名的伦理学家、教育家、国立湖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因世居板仓,被称为板仓先生。
  1898年,杨昌济进入岳麓书院读书,积极参加谭嗣同、唐才常等在湖南组织的维新改良活动。1903年,杨昌济东渡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启程前,改名“怀中”,表示身在异邦,心怀中土。1909年春,杨昌济留学英国,进入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1912年毕业前后,他前往德国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考察,在德国,杨昌济重点考察教育制度,但也很留意政治、法律等各项制度。回国时,他的学问里,既有中国传统学术之底蕴,又有瓯洲文艺复兴以来新的社会伦理和哲学之大成。
  回到湖南后,湖南督军谭延闿想聘请他当省教育司司长,杨昌济坚辞不就,却出任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同时兼任湖南第四师范学校修身和心理学教员。1914年起,他在湖南高师讲学,兼任第一师范修身、教育学两科教员,后来又应邀到北大执教。
  “华生先生”学贯中西,兼通古今,才高八斗,有着福尔摩斯般的智慧和狡黠。他非常欣赏毛泽东的思想与见识,在相中毛泽东这个高才生为徒后,他悉心教诲,循循善诱,将自己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毛泽东,以望其继承衣钵,发扬光大。但他亦认为毛泽东绝非池中之物,以后定有一番作为。当他得知,自己的宝贝女儿杨开慧喜欢上了他最得意的高徒时,杨昌济并未表现得十分高兴。
  他知道毛泽东的为人,更明白其伟大的思想抱负,必定要走一条十分艰险的道路。他对女儿的期待,只是希望她能过上好日子,安安稳稳幸福一生,这是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
  但杨开慧心意坚定,她告诉父亲,她不害怕过苦日子,她也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她选择了伟岸的丈夫,选择了“永恒的事业”,虽九死其未悔。
  果然,在被捕之后,无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以死威胁,对于信仰、对于丈夫,她都心如磐石,坚定不移,直至牺牲生命。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照相机也稀缺,不能把生活的点滴都记录下来。现代有人画了两幅画来纪念他们。
  《清水塘畔》:夜静更深时,老人和孩子们都睡了,润之开慧两人坐在月下的池塘边,呢喃细语。明天,润之就要踏上革命征程,这或许是他们能够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前路茫茫,珍重的话儿总说不完。人生短暂,有一个亲密的知心爱人,哪怕人在天涯,思念在兹,内心亦是温暖的。
  《革命伴侣》:开慧坐着,润之站在她的身后,窗外一片黑暗,连带着室内也显得非常阴暗,但黎明,或者就在最黑暗的时刻之后隐藏着,象那盏室内的明灯一样,在他们的心头燃起了火苗。
  长沙清水塘22号和北京豆腐池胡同9号,他们一起度过了难得的小家庭生活。可谁知,接下来的便是生离死别。
  1980年,故居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了杨开慧1928年在家居住所写手稿信札多件,部分手稿的复制件摆放在杨开慧的房中陈列。
  我看到那书信,一字字,一行行,黑白分明。一支素笔,难诉无尽相思。岁月的流转中,世情卑恶,险象环生,她将自己定格在荒芜的日子里,在永恒中截取了一段念想,藏在时光的夹缝里,给平凡的我们,留下几页飘逸的笺香墨迹。
  她的思绪是痛的,是悲的,是难以言说的千难万苦。她在信中写道:
  “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
  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
  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只有母爱是靠得住的,我想我的母亲。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他,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他就好了,可是他的美丽的影子、他的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他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
  ……
  她是知他的,懂他的。她一定知道,他深爱着她,她一定知道,他的信仰是坚定的,她还知道,他生而为救中国而来,相比小爱和家庭,他更爱这个国家,更爱这个民族,胜过爱一切,他必抛了他的小爱,奔赴他的大爱,迟早会有这一天。
  可她明明知道,却仍然追随,仍然与他相恋,与他成家,仍然在他领导革命之后,担起家里的重担,抚养三个孩子,仍然心心念念企盼他成功,企盼理想的旗帜在中国飘扬。
  这是两个怎样的人啊,他们是一样的性格,宁肯自己吃苦,也不委屈别人,宁折不弯,宁死不屈。
  好山好水,才养育出如此的奇女子。端正柔顺,通达清丽,不足以形容其体态;超凡脱俗,宁静致远,不足以描述其性情;侠骨情怀,贤士风度,不足以形容其品格;虚怀若谷,高风亮节,不足以概说其德操。
  我想,其情之深,其志之坚,唯有硬气两个字,才配得上她。
  “临利勿苟得,临难勿苟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她的存在,她的坚持,她的牺牲,其最大的意义是对信仰、对爱人的绝对忠诚和坚贞!
  4
  我读过一位作者写的文章,他用第一人称写“我的父亲”过去的事情,用感伤的笔触完整地叙述了如下故事:
  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十月,留守的红军部队执行了当时中革军委的命令,为掩护红一方面军撤离,在闽西地区与数十倍武器精良的国民党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寡不敌众,一个月后几乎全部殉难。
  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刚刚结婚一年不到,他的妻子也是一名红军战士,身材娇小,留着短发,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后来他回忆说,他的妻子有文化,爱打篮球,而且枪法很好。由于负伤,长征开始时,两人都被留在了根据地。在一次反击战中,他留下来拖住敌人,年轻的女红军则带领同志们突围,再也没能回来。据活下来的人说,有人亲眼看见她倒在战场上。
123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紫荆花开

下一篇: 《 追忆成殇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眼前的景和物,徐徐拉开的历史硝烟下革命的爱情,让人感怀万千。这一趟旅程,一路所见所思,作者沉入其中,体味那一种感情:单纯,高洁又美丽,不由得人思绪万千,自然而然心生感佩。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9

  • 英沙

    《倘若我今生今世与你无缘》(泰格尔)

    倘若我今生今世与你无缘,  
    就让我永远永远地感到恨不相逢……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永远永远在醒时或梦中
    都怀带着这悲哀和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尘世间的闹市中度过,  
    我的双手满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  
    让我永远永远都觉得我是一无所获……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或梦中
    都怀带着这悲哀和苦痛。  

    当我的华屋落成,嘉宾来临,鼓瑟吹笙,
    欢笑声喧的时候,  
    让我永远永远都觉得
    我还没有请你光临----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或梦中
    都怀带着这悲哀和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  
    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的时候,  
    让我永远永远都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  
    让我念念不忘,  
    让我在醒时或梦中
    都怀带着这悲哀和苦痛……


    2021-05-14

    回复

  • 英沙

    关于文中所写的那首歌,全名为《陕北1988》,那时流行西北风,有一系列的歌出台,这首并不是最出名的,但可以对唱,也可以唱得粗犷。歌词如下:
    山里的花儿开,远远的你回来,是你的身影依旧,牵了我的手儿走。
    隔不断许多愁,徘徊你我心头,说不尽这千辛万般苦,却怎能把泪轻流。
    却说真情如海,我的心难改,为什么又要回头,见你在梦中来。
    地久天长要等待,等待着满山鲜花开,我问过高山又问大海,都说是人生要忍耐。
    山里的花儿开,远远的你回来,是你的身影依旧,牵了我的手儿走……

    歌声带我们回到青春,勾起许多美好回忆。

    2021-05-13

    回复

  • 英沙

    有人会说,你这很多都是牵强的吧,哪有那么巧的事,都让你给碰上了?
    还真有那么巧的事。
    第一,我确实在之前的收拾家用断舍离时,发现了女孩给我的信。
    第二,我在车上确实看到了一对情侣。
    第三,穿格子衣服的女青年和白晰的少妇亦是有的。同时,在另一站,还上来了一个貌似女主的中年女子,她带着两个男孩,在故居的前一站下了车,这个我没写,一是素材不好用,二是有亵渎之嫌,就不好了。
    第四,我离开时,确实下了雨。
    我只是把所有的所见,所想,所感,串起来了而已。
    所有的记述,带着个人的烙印,即嵌入了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所以,只能归于非主流类,个人认为,立意有欠缺处,故不参与征文。留待有更好的题材或者立意更高、起点更高的文章,以挥章撰论,以供雅赏。
    谢谢!

    2021-05-13

    回复

  • 幽兰九歌

    有机会一定要去英沙老师笔下所有的历史文化景点看看。欣赏,问好!

    2021-05-12

    回复

    • 英沙

      @幽兰九歌  感谢文友光顾。请多指正。问好!

      2021-05-12

      回复

  • 韵无声

    此爱情彼此爱情,一路行一路道来,有滋有味,让人感慨

    2021-05-12

    回复

  • 落叶半床

    问候!

    2021-05-12

    回复

    • 英沙

      @落叶半床  感谢编友。辛苦了。问好!

      2021-0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