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建设之我见

作者:东方玉洁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0-07-26   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篇大文章,覆盖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改善农村环境是公认的一个切入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被广为接受,因此,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美丽如画的新农村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然而,对于百姓来说,乡村振兴绝不能只是“看起来很好看”,除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之外,必须以实现良性循环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才能长久,否则就会搞成“花样滑冰”,快速好看,但烟花易冷。所以,在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就必须同时考虑到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以及长效的保障措施,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成效
  从近几年建设的情况看,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几乎都集中在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改善、河道治理、绿化美化,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治理、农田水利配套建设,包括小塘坝建设、渠道水坝建设等,达到蓄水与排水一体,旱能浇涝能排。
  这些建设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使得农村在观感上有很大改变,沥青道路、水泥道路方便了出行,排水渠道改变了污水横流的现象,农村“三大堆”也彻底消失,景观墙、挡土墙建设既有固定的作用,又有美观作用。立面亮化与美化,凸显了地域文化。尤其是恰如其分的绿化,把村庄打扮得格外美丽,原来的卫生死角变成了绿化带,村庄巷道整洁,河道衬砌的驳岸牢固美丽,山岭道路盘旋,截水与排水通畅,断壁山体护坡得以整治,减少了水土地流失。山绿了,水清了,花鸟虫鱼多了,这些都是巨大的成绩。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几个矛盾点
  1、远景规划与眼前利益的矛盾。一是如何保持已取得的成绩。这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重建轻管是普遍现象,特别是环境、绿化等外观性成果,如果没有完善的管护措施,或者专门的管理单位,就会被荒废,出现“年年栽树不见树”的恶性循环。而这些管护的费用,农村或者说农民自身负担不起。二是为了长远的发展需要,往往会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这个过渡期不能太长,目标不能模糊,付出也不能太大,否则农民不领情,花费巨大代价的建设成果,就会毁于部分人之手。
  2、特色与共性的矛盾。搞乡村振兴,就会相互借鉴学习,最后搞成大同小异,越是追求特色的年代越没有特色。应因地制宜,别一窝蜂的上,不搞一刀切,不重复建设。追求一村一品,一地一景。这就促使各地深挖文化、民俗、自然、经济等各种特色,把它发挥出来,直至做成品牌和地域标志。
  3、要美丽,更要生存。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从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变开始,但必须以带动经济发展为目的,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乡村振兴的主体还是人,所以首先要保证的还是吃饭,否则“肚先生”就要闹意见。吃饭最基本的依仗还是土地,农产品经济价值高,百姓则寸土必争;谷贱伤农,则必然土地撂荒。美丽乡村建设与种植业发展这两个本来并不矛盾的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因为部分建设要占用土地,甚至改变了农民原来的生活习惯,触及到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新的经济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未形成产业之前,先打破了原来的基础,农村经济就出现了短期的断垄,致使部分人会迁怒于美丽乡村建设,出现抵触。
  4、养殖种植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某些地方为了保护环境和水源地,保持绿水青山,强令附近范围内不得搞养殖业,因而与本地区肉类市场产生矛盾。集中养殖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调控措施,局部的发挥刺激作用,但不能形成市场自然规律,养殖业仍然旱涝不均。但经济发展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
  5、高产粮与土地利用的矛盾。由于粮食产量越来越高,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这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特色经济的机会。但是,农产品生产周期太长,投入产出比必须进行专家论证,否则,既难以说服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形成生产规模,也不能保证持续投入以获得利润。一个农业类的产业(包括林、牧、副、渔),要有投资方、当地政府、农民等几方共同来完成,没有稳定的收入与合理的利润分配,都将导致产业流产。目前,普遍的方式是,招商引资——投资方出资——专家参与——政府引导——土地流转——农民打工。其优点,首先保证了农民与村集体的土地收益,二是投资方有政府政策的保障和用工来源,三是利于政府进行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可以打包出售。至于能否成为支撑振兴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则任重而道远。
  6、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结构的矛盾。由于靠近城市,或较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回村发展的少,农村常驻人口年龄偏大,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而且产业技术落后,接受新事物慢,搞新农村建设,他们不是主力军,但他们是系住乡情的根。
  7、中国农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族观念重,因此,农村问题许多矛盾都与家族分不开,是矛盾的关键。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亲情加乡情。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介入,互相帮助变成了金钱的等价交换,打破了传统乡情的平衡,甚至出现信任危机。过去,有事找家中族老主持,全族帮助解决。邻居有事相互帮助,投桃报李。如今,这种关系已淡化了,原本牢固维系农村的血缘关系因利益纠革变成经济关系,人情冷陌,民风不复纯朴。
  8、现代与传统的矛盾。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引进现代文化元素是一个共性,也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但是,保持传统,尤其是特色比较鲜明的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化要求产生一定的矛盾。因为没有良好的收益,一些传统工艺、手艺逐渐退出现代人的生活,进入濒危行列,个别幸运的成了被保护和挖掘的对象,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时代滚滚洪流之下,淘汰是必然的。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元素,让其留下印记,老树新花,是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考虑的。
  三、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农民的希望,不是大搞城市化,小城镇建设要适宜,合村并居要看群众的意见。对于农民来说,上楼不等于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更不等于经济也上楼了。在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收入构成等各个方面的改变,都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可以通过适应而接受,有的需要附加其他方面的保障才能保持,不能强制,需要改变小城镇建设方式,以新产业做保障,形成新的稳定的经济与社会体系,水到渠成,自然过渡。
  2、科技是乡村振兴的巨大动力。在机械化现代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科技的应用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用的技术被广泛接受并迅速推广,种植与养殖已经不需要政府的督促,但仍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否则就形成无序行为,蜂拥而上,又如潮而退。
  3、需要政府前期投入。由于工业产品与农产品的剪刀差仍然存在,虽然近二十年来政府实施了费改税、取消农业税、农业专项补贴、农资优惠等许多普惠政策,但农产品相对来说仍然成本较高,利润偏低。需要调整农村产业布局,由政府投入并引导形成稳定的产业,以长效性利润来摊销短期的高成本。同时,政府搭建平台,用政策营造稳固的产销环境,并延长产业链,培植主打产业。
  4、设计上要留白,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备新的建设需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会变化很快,用不了几年,就发现道路窄了,没有停车区了,水资源不够了,原来的建设有些不合时宜了,然后就是拆了重建,造成很多浪费。因此,前瞻性不足时不如留着,等待未来的发展时机。
  5、要有足够的耐心。许多园林绿化工程,是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设计效果的,但某些人没有这个时间和耐心等待,总想一下到位,工程完成时就达到想要的效果,于是,树木用大规格,苗木用高标准,投入却要求少。这样矛盾的想法,势必会促使形成短期行为,只为眼前的效果,或是面子,工程质量就会下降。例如,大量栽植竹子、草坪,虽然一时漂亮,但由于后期管理跟不上,干枯严重,很快就重栽。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心迹之四十七(组章)

下一篇: 《 “杭州杀妻案”之我见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很系统的一篇规划文。从现状着眼,提出到解决问题,严谨切实。乡村振兴建设任重而道远。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8

  • 花落无声

    谢谢玉洁,因为聊天时的一句话,就写了这些文字。我们都是基层工作者,对城乡二元化感受非常深,对乡村振兴这个课题非常期待,却又因为身在基层,深知每走一步都非常非常的艰难,所以我们还都处于探索阶段。越来越感到,乡村振兴这篇文章非常大,并非是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修几条路,载多少树的事,而首先应该是产业振兴。农业是根本,农村是乡愁,根本不能动,乡愁不能丢,这是很人的底线。而农业产业振兴,却又非常困难,除非国家出台过硬的政策引导,让社会资本感兴趣,并愿意投进来,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这些年之所以农业项目不受青睐,主要还是受制于土地政策。村集体土地可以直接入市,或许就是乡村振兴的第一个信号。

    2020-07-27

    回复

    • 东方玉洁

      @花落无声  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土地是农村的根,用它来上市盘活资产,也算一步破局的棋。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建设的有多么艰难,连老家底都搬出来了。

      2020-07-27

      回复

  • 英沙

    我在今年上半年,曾向红网写过一个贴子:《唤醒沉睡的历史  留住故园的乡愁》。内容如下:
    战国、先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长沙有着完整的城池构筑和古老的文化沉淀,非常漂亮完美。长沙有着非常多的古代名人,樊哙、屈原、贾谊、李白、杜甫、杜牧、关羽、曾国藩……等等,那是一张长长的版单,真可谓是说不尽的文采风流,讲不完的历史传奇。
    由于数十年前,长沙城毁于战火,致使一座古城再也难以恢复。长沙如今已经扩展为一个准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八百余万人口和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长沙的新旧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址上再造一个古城长沙已经不可能。很多老人对旧长沙仍萦怀难忘,年轻人对长沙的过去则十分迷茫,拿今天的长沙与图纸上的古城两厢对比,难有直观的认同。如何留住长沙人的乡愁,是一个非常较真的话题。
    复制一个靖港,创造一个铜官仿古城,其意义空泛而贫乏,立足不稳,热点不明,人文效应和吸引力很弱,若其跟随靖港之后亦步亦趋,则更是完全失败的。
    何妨把格局做大点,以铜官古城为基础,再造一个长沙古城,以打造“铜官长沙古街”为名,与古长沙城神交对接,按长沙古城规建布局,然后开闸引水,把文化和历史的内涵灌输进来,形成旅游爆点,让数百万长沙人领味古老而新鲜的长沙风貌呢?现在,铜官的古城布局已经大体形成,只要把长沙过去的城门移植过去,然后,将长沙的街名也移植过去,硬件基本就完善了。可以说,只要与长沙古城的概念对接,热点将会连续不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十分丰富可喜,想象空间将豁然洞开。借鉴长沙的古风古俗、历史传说、饮食特色、婚庆喜典等等,可以借着情景再现,呈现出长沙鼎盛时期的人文景观,那么,将是功成名扬、多赢多益的大好事。
    谁能对八百万人口的潜在消费力视而不见呢?

    此文引起了经营铜官古城的公司高层注意,向我发出过特别邀请,让我多提宝贵意见。

    2020-07-27

    回复

    • 东方玉洁

      @英沙  恭喜,看来文化的意见,官方很重视。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如何规划,是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的。从文化的意义、概念设计,到具体实施方案,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工程,地域文化的开发利用确实意义深远。

      2020-07-27

      回复

    • 英沙

      @东方玉洁  

      2020-07-27

      回复

    • 花落无声

      @英沙  先生这个建议非常有高度。刚巧今天看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的演讲稿,里面提到建城市遗址公园的概念,通过遗址公园的形式把古城遗址保护下来,让文化传承下来,还能改善环境。我觉得这个概念也不错。

      2020-07-27

      回复

  • 落叶半床

    如果不是发在文学类的网站,而是专业网站绝对精华。
    其实许多建设,不光是这项,施行起来很困难对吧。所以觉得你们很为难。难办。

    2020-07-26

    回复

    • 东方玉洁

      @落叶半床  是的,这是很大的社会命题。答应了花落无声大姐说点自己的意见,咱不是专业,只能从欣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谈点粗浅看法,真正实施要复杂的多。

      2020-0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