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短篇小说 > 三家镇纪事

三家镇纪事

作者:庄亦邪    授权级别:B    精华文章    2013-12-09   阅读:

    1、引子

  那个时候,运河漕运承担着南北交通的物资交流,历代漕船,多是通过这条河道,将每年数百万石的粮食,沿京杭运河北上运往京城,这些漕船公私皆有,沿途又常拾商货,于是,漕运沿河的城镇也都因此而繁荣起来。
  三家镇的繁荣与此是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不清楚,尽管东昌府一带长久以来就流传着民谣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就是东昌。并且三家镇也正是隶属东昌府,但一直以来,这个镇子都是默默无闻的。
  这默默无闻的状况一直持续到那一年黄河大水泛滥,黄河沿岸的濮城、东阿等地一下子变得饿殍遍地,饥民四散逃命的时候,三家镇才在人们的心目中,随着一个人的名字渐渐清晰起来,并且被灾民们迅速地传播开去。
  于是,好多地方的人都通过饥民们的口传,知道了东昌府治下有个三家镇,三家镇有个活菩萨,活菩萨的名字,叫做孟鸿达。

  2、客从天津来

  那艘乌篷小船在早晨的水汽里轻轻晃动着,舱门上的青色碎花布帘子垂得严严的不露一丝缝隙,让整条船看起来都泛着一股神秘的气息。没有人知道它是在昨夜哪个时辰抵达这里,当三家镇的又一个白天到来的时候,一个去河边洗衣服的年轻女人最先在早晨的薄雾中发现了它。
  对于河上的船只,三家镇的人们原本已经是见惯不惊的,且不说经常往来于河上的漕运官船,单是给镇上鸿达米店运粮的商船就让这里的人们大长了见识,人们都说,鸿达米店后面的那个阔大仓房,能储存近万斤的米粮,那些粮食都是通过这个小码头被搬运过去的。
  现在,蹲在岸边洗衣服的女人一边用棒槌捶打着泡湿的衣物,一边打量着不远处的那艘客船,就在她猜测不定船里面有什么人的时候,那青布碎花的帘子忽然挑开来,从里面钻出一个衣着光鲜的年轻人,那年轻人出的船来,先是用一只手把垂在胸前的一条乌黑油亮的发辫甩向背后,随后又拽了拽上身的苏绸对襟小褂,环顾了一下河岸码头的样子,便迈步跳上岸来,这时候,船内有一个温和的女人声音传出来说,非儿,好生打听一下就赶紧回来,不要惹出事端。那年轻人身子停了一下,却并未回身,只把脖子扭过去说道,知道了,娘。
  那正在洗衣的女人,蓦然见到一个衣着相貌不俗的年轻公子从船上走下来,先是一呆,随之在心底赞了声,好一个俊气的小伙子,眼光上却也不回避。那年轻人见有人在看着自己,便笑了一笑,径自走了过来问询道,大嫂,打扰一下,敢问这里可是三家镇?
  女人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说道:是三家镇,客官从哪里来,可是要找人吗?
  哦,我从天津来的,到这里找一个开米店的孟老板。那年轻人道。
  找孟老板,可是鸿达米店的孟鸿达老板?
  嗯嗯,正是,烦请大嫂相告!
  找孟老板啊,现在没有孟老板了,鸿达米店的老板现在姓孙。
  就在那年轻人一呆愣的时候,岸上传来一个男人的叫喊:孩儿他娘,快回家来,二丫头醒了,闹哩!
  那女人也高声回应着说,你个死人,就不会哄哄她?这里有个客人在问我事情,你来给他讲吧!
  男人这时也看到了跟自己女人说话的年轻人,便跳跃着几步从堤岸上跑了下来,愣怔怔地问,打听啥事儿?
  那年轻人这时从怀内掏出一块碎银,看起来少说也有二两,递在那男子手里说,我有些事想求大哥相告,不知可否耽误一会儿?
  那夫妇见了银子,早已乐得眉花眼笑,忙不迭地说,行,行,客官要是不嫌弃,就请到家里坐坐。
  年轻人拱手说,如此多谢大哥大嫂了!
  这会儿,一抹朝阳正从云隙里探出头,河面上映出太阳红彤彤的影子。三家镇的街道上人声多了起来,间或有卖豆腐的竹邦声夹杂在鸡鸣狗叫里,一起摇荡到了河面上。

  3、永远都不能死的人死了

  或许是因了那一块凭空而来的银两,这男子竟然变得异常健谈。原来,这三家镇的名字也很有些来历,据他讲,三家镇在几百年前就有人集居于此,只是到了燕王朱棣扫北那一阵儿,因为拉锯似的连年征战不休,这里变得民不聊生渐渐荒芜了起来,待到战争结束,就只剩下了三户人家,官府为了不荒废这一方土地,又从山西大槐树一带迁移过来许多人定居于此,然后就用三家镇作了这里的地名。
  年轻人显然不是要听这些,便抽个空子截断了他的话头说,那孟老板是何时来到这里的呢,他似乎不是本地原来的居民吧?
  那男人道,说起这孟老板的来历,本地还真是无人知道,只知道他在18年前来到这里,出高价买下了三家镇马市街的一家米店,经营不到一年,其他的十几家同行就被这孟老板挤兑的纷纷关门停业了。
  哦?这是为何?
  那男子一脸崇敬地继续说,这孟老板好像是专门来三家镇行善的,他的米价比别的米店至少要低三成。你说,整个三家镇的生意能不被他拉拢过来吗?米店开业的第二年春天,孟老板又买地皮扩建了仓房,那仓房,一万斤粮食也装不满啊,这三家镇的小码头,最大的用处就是装卸鸿达米店的粮食了,据传啊,那男人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说,孟老板的生意一直做到了北京城,连当今的皇帝老子都吃他的米哩。
  这话显然有些夸大其词了,那年轻人流露出了不信的神色,生意做这么大,为什么又转让给人了呢?
  转让给人?没有啊,你是说现在鸿达米店的掌柜孙亮?他是跟随孟老板多年的一个伙计,前年的时候,孟老板忽然身染重病,治了许久也不见起色,到秋天的时候,这孟老板好像是知道自己大限已至,就让孙亮召集了三家镇一些头面人物到鸿达米店,那一天,好多三家镇的百姓都见到了孟老板安排后事,他当众宣布,自己死后把米店传给店里的伙计孙亮。
  那天,人们都听到了孟老板说,孙亮啊,以后你就做我的儿子吧,这米店归你,你可不要让我失望,不能赚黑心的钱,永远不能坑百姓。
  孙亮给孟老板跪下了,他说,掌柜的你不会死,永远都不会死,我这条命是你的,啥时候都不会忘了你的话。
  孙亮的话让当时在场的人都纳闷了好长时间,他们不知道孙亮为何要说自己的命是老板的,但是到了后来,人们仿佛又想通了,他是个一无所有的小伙计,肯定是孟老板从哪里收容的孤儿,孤儿嘛,当然一无所有,连自己的命都是老板的,因此他才会那么说。
  后来呢?那年轻人问。他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凝重,眉头紧锁着,说不出是因为忧伤还是因为愤怒。
  后来孟老板就真的死了,是孙亮披麻戴孝殡葬了他。不过,孟老板可没有看错人,这孙亮不但没有让米店的生意懈怠下来,还在去年做了一件大大的善事。去年,濮城一带发大水,东昌府这里到处都是那边逃难来的灾民,就说这三家镇上,都没有人敢开大门,要饭的一个接着一个,打发不完呀。
  鸿达米店就是在这时候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即日起粒米不卖,在店门口的街道上一溜支起十几口大锅,熬粥赈济灾民。
  那年轻人听到这里,有些不齿地冷笑了一声,他孙亮当然舍得,又不是自己的家产。
  客官你这样说就错了,那男人道,孙老板自从许愿赈灾以后,果然不再出售粮食,那些日子,整个东昌府一带的灾民几乎都来了,孙老板当众宣布,自己是鸿达米店的伙计,老板是孟鸿达,每个接受施舍的人在喝粥之前必须念一声孟老板的名字。那一段日子,孟老板的名字可比观世音菩萨还要灵啊,喝粥的人一口粥一声感谢恩人孟鸿达,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
  这样说来,这孙亮比官府做的还要好喽?
  咳,可不要提什么官府,都说朝廷拨下了赈灾款和救济粮,可东昌府赈灾棚内熬出的粥稀得可以照人,还大多都是发霉的秕谷熬出来的,灾民们是怨声载道,暗骂不止呀。后来,不知是哪里来了个大侠为民除害,在一个夜里,知府大人的人头忽然被人割了去,挂在了城内古楼的定武门上,这桩案子至今还没有破哩。
123
  审核编辑:黄尘刀客   精华:黄尘刀客

上一篇: 《 记忆

下一篇: 《 红尘,今夜我将无眠(二)

【编者按】 管理组   黄尘刀客:
目睹此文,旧日光景历历在目,任时光流转,物换星移,永远不变的是心中的感动和真挚的情谊。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