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记忆中的俗世与未来

作者:午禾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0-04-29   阅读:

  
  女同志吃醋要命的事情数不胜数。俄诺涅和帕里斯是一对夫妻,帕里斯是特诺伊王子,到希腊出差,泡上了有夫之妇海伦,并成功私奔,捎带着又打劫了一些财物,结果引发著名的特诺伊大战。战斗中帕里斯负伤,只有老婆俄诺涅能救,但俄诺涅醋意大发不愿意救他,一扭走了,后来后悔,赶来救他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结果死了。焚烧丈夫尸体的时候,她又奋不顾身地跳入火堆殉葬了。这个情节在1861年被托马做成了一幅油画,但画面太干净,太唯美,太脱离实际,战场上的人物不是那样刚刚出浴的样子,一尘不染,悠闲自在,受伤人的痛苦略显僵硬,更多的是发达肌肉的展示,细腻肤色的表演,俄诺涅的决绝有点生硬。远处的山川林木略显静穆,气氛过于悠闲宽松,想象的空间不足。
  古希腊的鼎盛时期大概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人才辈出,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腊三贤",更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商鞅等,两个古老文明远隔天涯,但都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大门。这些人都散落在各种画面之中。
  这一时期的故事都被当做传说在流传,中国的画面表现都是几个穿着宽松的老头或坐或立,不是仰望山水,就是低头沉思,智者的样子。文明的源头都是来自于神话传说,都和人们自身的生老病死、冷暖感受息息相关,是现实生活的演绎。首当其冲的是疾病困扰下的挣扎。中国古人对付疾病的方法是砭、针、灸、药,还有祝由术,这不约而同地和古埃及、古希腊的咒文、魔术、祈祷走到了一起。一些疾病当时的人们是无可奈何的,只能求助于上帝和神仙,巫术应用而生。这些古老的东西在今天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人在无端微笑时,不是甜蜜的回忆,就是痛楚难当。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而意味深长,安静得使人看不清她是在回忆还是在忍受。长期以来人们津津乐道于此。在西方画中,像蒙娜丽莎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裸体和肌肉的展示,达芬奇处理这部作品的冷静和平和让人意外。中国最早的人物画是战国中晚期楚墓帛画,一副是《人物龙凤》,另一幅是《人物御龙》,都是陪葬物品,画在丝绢上,画面中龙、凤、鹤、云纹和人物一起出现,人物的神情和动态更多的是通过衣服的线条来表现,不同于西方的肖像画和雕塑,面部表情一览无余,肌肉张力喷薄而出。据说中国第一张画肖像画的是广川王刘去的宠妃陶望卿,她天生丽质,貌似天仙,风情万种,请宫廷画工为她画了一幅裸画,结果事情泄露,被情敌昭信皇后抓住把柄,报告给了掘墓大王、杀人为乐的刘去,被捉住割去舌头口鼻,下体钉进木楔,扔进桃木灰和毒药混合的沸水中煮成了汤。汉朝有女人残害女人的传统,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昭信把陶望卿煮成了汤,其实因为争风吃醋受到残害的女人多如牛毛。古人专门为女人定制的刑具变态而残忍,“三角形木”、“木驴”等等专门针对女性敏感地带下手,确实令人发指,总能看到超出想象力的泄愤。
  中国古代的人物肖像画很少,到清朝的时候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大部分是宫廷人物画。较之托马稍早一些的时候,郎世宁给皇帝画了很多肖像画,笔法纯熟,线条自如。他的那副《香妃像》算是比较生活化的创作,画面老树怪石,没有过多的背景,人物细腻精到,眉宇传神,线条用运自如,一个女子坐在太湖石上,旁边是一个水果篮,脚底前方是汉白玉砌的低矮的护栏,蓝白色的喇叭花盛开。整幅画素雅干净。但著名的香妃并谈不上漂亮,似乎还有龅牙,手背部处理并不成功,五指纤细,但手背过于饱满简单。还有几幅香妃的画像,较有名的是她的戎装画像,盔甲铁帽,双手叉腰,右带佩剑,左手骨节粗大,而不是纤纤玉指,嘴唇厚实饱满,表情略显生硬,算不上一个美女。就香妃的身世而言有许多传说,她似乎没有卷入宫廷内斗,一说自然死亡,一说被太后赐死。
  林语堂说文章之无波澜,犹如女人之无曲线。女人之美在骨,在线条的纯净优美。中国画的冲动来自于山水,西方画的冲动来自于女人。顾恺之、仇十洲的仕女画更多的是通过衣服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曲线,不像西方画直接是大浴女和不加任何遮掩的裸体,赤裸裸的视觉冲击。中国画中的女人是柳腰、峨眉、秋波、莲瓣,反而不注重脸蛋的美丑。反倒是现代人笔下的古代女子美的不可方物,惊为天人。东西方审美差异巨大,西方雕塑、画像人物大都展现的是健康美,运动题材多,维纳斯的半臂用残缺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完美,有点易经道学的味道,这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异曲同工。中国画里面的女子更多的是纤弱和内敛,柳腰金莲,樱桃小口,弱不禁风,倒是唐朝的人物画丰腴肥美,丰乳肥臀。大唐秦王陵里面的陶瓷侍女丰腴得有些过分,两个肥大下垂的脸蛋占据了面部的大部分,一点绛唇若隐若现,不知道秦川大地又宽又长的裤带面怎么入口,朝代特色活灵活现。二十多年前看过一位本地不入流的业余作者在办画展,其它都忘了,但是其中的一件模仿西洋笔调画的一幅人物画印象深刻。在宣纸上大笔勾勒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一幅墨镜,血盆大口用大红涂色,红的让人发怵,夸张的姿态又特意展示爆乳和大腿,搔首弄姿、欲望表达格外强烈,都是主题,却没有主题,色彩搭配随意而散乱,让人不敢和不愿意再看第二眼,恶心得现在还缓不过神来。看我驻足,一个中年男人贱兮兮地看着我,似笑非笑,戴着一副劣质眼镜,渴望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评价。在他旁边坐着一位穿着夸张的中年女人,让人忽然就想到和这幅画的关系。赶快挤出一点笑离开。艺术是不分国界民族的,但是艺术不是谁也能玩的。
  张潮说,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词为心。花容月貌,纤腰柳态,玉骨雪肤,秋水隽永,深情款款,书琴心,能达到这个标准的美人恐怕没有几个。但是,这种境况放到西方人的眼中却又是一种病态。西方画中的女人更多的是赤裸酮体,河边出浴,原始美的展示。贵族聚会时的温文尔雅,裙袂垂地,落落大方,华贵得没有人间的烟火味。光线色彩处理得十分完美,人物主题能把你揪住移不开眼睛。
  我还是比较喜欢俄罗斯的画作,伊里奇.列维坦的《深渊》来自于一个民间故事,两个年轻人相爱,少女父亲反对,情郎去当兵,姑娘投水而死。画面是在一片杂乱的树林中间有一潭深水,简易的原木小桥横亘在小河两端。在黄昏的余光中,小桥的左方水面上,细碎的涟漪泛着幽暗的亮光,右面的深潭幽深平静,清亮得让人心悸。整个画面看不到一个人,却流淌着一种穿透心底的惆怅,孤独、绝望、无助、深不见底的无奈和忧伤。普基寥夫《不相称的婚姻》,描述的是一个七旬老者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在教堂举行婚礼的场面。老者白发谢顶,满脸褶皱,神情傲慢,手里拿着一根蜡烛一样的东西,斜眼看着神父给少女新娘念诵经文。少女一袭白色婚纱,左手也拿着一根蜡烛一样的小棍子,神情落寞,低眉顺眼,满脸的不情愿和无助,伸出右手在《圣经》上方,青春的脸庞圆润细腻,对比十分强烈。美丽的青春在无奈地接受命运的摧残。少女的身后是一个黑衣男子,大胡子,双臂抱在胸前,敌视的眼光看着傲慢的右前方的老者。黑衣男子旁边也是一个黑衣人,眼神复杂地看着新娘。其他人或漠视,或好奇,挤成一堆。这幅画也是十九世纪欧洲底层人民生活的表达,画家用艺术的眼光描绘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对女性的摧残。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这真是一篇散文,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讲起,回忆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兴盛、文化之灿烂,中间还夹杂着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女人的善妒之心,还有中国标准美人的状态。而其实这一个个的故事虽已过去,却都以画的方式展现,今天作者用文字把它淡淡讲来。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花落无声

    从散落在艺术作品中的文明,通过中西方对比,串起来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对绘画的品评很专业,读这样的文章很长知识。这个题目很大,似乎还有内容可以继续。

    2020-04-30

    回复

  • 午禾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口传、可以是画画,也可以是雕塑等等。不管是哪个,都能折射出以往的记忆,使这份记忆更立体、更鲜活。其实我们都在重复别人的故事,短短几个春秋,看到千年以前的人物和你过着同样的生活,也是莞尔。
    谢谢沁芳闸

    2020-04-30

    回复

  • 沁芳闸

    个人喜欢这样的表述方式,也喜欢听人这样讲故事,只是结尾似乎没有,略感遗憾,要是作者能加入一些自己的这几个故事的串联总结该有多好。

    2020-0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