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诗评人·素笔绘诗魂

浅析苗雨时老师的诗

作者:燕语千千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20-03-27   阅读:

  
  苗雨时老师,一位耄耋老人。自从看到苗老师的文字开始,绝大多数都是理论文字,以歌评论居多。那时就很好奇,能写出如此评论的作者,,会写成什么样儿呢?于是就去翻阅了老师的播客,依然是理论居多,偶尔看到一两首出自内心的句子,觉得和诗歌评论是可以并行的,因此也就一直这样看下来了。
  这次疫情的爆发好像也给老师的诗歌创造了第二次生命。如此之多的文字,估计在整个雨时诗歌微群里没有人可以超越了,文字写出了生命的全过程。从出生到死亡;从外在到魂灵;从大爱到小情;从婴儿的诞生到生命的苏醒;从瘟魔到天使。文字里那如旭日东升的朝气,也许这就是诗歌带给诗人的力量吧!这仿佛又是老师在告诉我们这些年轻人:——人的艺术的生命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的!
  从出生到死亡:
  《关于生与死》“向死而生,向生而死,/碰撞出火花四溅、电闪雷鸣。/死为何景?生为何情?/是三重暗夜的沉压,/抑或大海上朝日的初升?/是时间的终止、凝定,/还是转世桃花的泛红?/是大雪的洁白覆没万物,/或是惊雷下蛰伏的昆虫蛹动?/是睡是醒?是静是动?/是虚无的云烟?/是存在的澄明?”很久以前很崇拜英雄,看他们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事迹,总会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总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可是,现在面对疫情和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相比,发现自己自私了许多。因为对于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和人已经多了很多不舍亦缺乏了曾经的思索,好像更在意自己所拥有的虚荣了,好像已经失去了那份曾经的豪气了,在如此的文字面前自己真的感到很惭愧。也许这就可称之为文字的唤醒吧。既然醒了,人就不能保持沉默,因此我能做的也就是为那些勇士们祈福和祝福了,祝福在前线奋斗的勇士们平安回来!
  从外在到魂灵:
  听《诗歌,该如何发声》“大敌当前,诗歌/不能缺席,不能失语,/但如果,隔岸观火,/言不及义,虚以应景,/那就是没有灵魂的文字,/那就是毫无真诚的俯庸!//诗歌需孕育于古老的历史深处,/萌生于屈原的《天问》之中,/植根在千里的荆楚大地,/摇曳起沛然的万种风情!”作为诗者,此刻更多的就是书写,书写白衣战士的无惧和奉献,书写人民子弟兵的英勇与担当。但是,太多的文字汇聚,不乏苍白的无力的口好似的语言,也不乏吹虚与追捧,有几篇可以做到一针见血的批评与赞颂呢?又有几人可以做到为事实发声呢?此刻,诗歌应该如何发声?变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此题,不仅是此刻每一位诗者最该考虑的,而且是一个真正的诗者永远思考的命题;此刻,我们看到了一位耄耋老人在用自己的笔墨雕刻着自己也雕刻着别人的诗魂。
  看《但愿灵魂永生》“人生在世,万类平等,/相互关爱,悲悯包容,/敬畏自然,珍惜生命,/物我守望,共在同生,/天人合一,大道正行……”此刻可能到如此的句子,我们是否也看到了老人的胸襟和气魄呢?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身处春天之中的人们,其实谁也不想只在屋子里看着百花盛开,更不愿意如此的度过美好芬芳的春呢?试问谁又愿意美丽芬芳的春色就这样在我们的岁月里流去呢?
  读着这些诗句让此刻的无奈是否多了几分思索呢?老师的文字里看似只是个人的思绪在流动,但是细细想来这何尝不是给我们的生活的引领呢。
  从大爱到小情:
  听《口罩下的冥想》“争瘟疫地震海啸……/掠夺挥霍自戕堕落……/乌云压顶心灵颤栗/回想人类源初/天人和谐天地与立/万类平等民胞物与/哦这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今天何不借这古老的源头活水/洗净我们粘满灰尘的双手灵魂和肉体/如梦方醒摘下口罩/我大声地说/人啊守护好纯净的你自己!看到这些灾难中的呼唤我不禁想起了《古兰经》中提到的“战争、瘟疫、地震、海啸……”这些字眼儿,对于人类,作为人,我们是否已经走进了误区了呢?我们是否已被私欲控制了呢?面对如此的结果经典中早就给于了说明,人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索取自己所需的东西,可以吃佳美的事物,但是今天的我们又做了什么呢?面对一位耄耋之人如此的呼唤我们是否也应该正视了呢?试问:口罩,摘下来的那天我们是否真的有敢于面对挑战与压力的勇气了呢?摘下口罩,你做好准备了吗?
  听《压在心中的歌》“如今,又遭受了新冠病毒的肆虐,/我们更是万众一心,抗击疫魔!/“起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因为呀,我们是这样、这样地,/热爱养育我们的母亲——祖国:/她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那“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以前看着那些气势宏伟,大气魄的歌就觉得痛快,此刻再看已非当时的感觉了。这一刻那种深深地大爱那种呼之欲出的情感,那种寄全部情感于其中的热情,已不是可以用大气魄来形容的了。
  看《亲疏与远近——居家有感》“然而,疫情肆虐的今天,/人群隔离,/我却要说/事情正好相反:/你和父母、子女/隔得很远,但心贴很近,/电话、微信,问候频繁;/也许病毒就在外面,/离你较近,隔门窥探,/你却恨不得一阵风把它吹远!”从中看到了疫情对人的影响。恐惧与亲情,希望与体验。在今天读着老师如此的句子,是否可以让焦虑中生活的我们在舒缓的文字里感受现实的平静思索的脉络了呢?更可以给那些因此沉闷抑郁的人们带来启示,而且让人们看到一位老人对现在和以后生活的指引、期待和盼望。
  从婴儿的诞生到生命的苏醒:
  看《疫情中,一个婴儿的诞生》“//这婴儿一出生,/就面临着乌云的汹涌。/仿佛人类的初始:/洪水泛滥,天塌地倾,烈火熊熊……//婴儿的第一声哭叫,/仿佛在急切地呼唤:/谁是补天的女娲?/谁是治水的大禹?/哪里有救人的方舟?……//”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谁能说这不是闪闪发光诗魂的见证呢?谁的出生还能如此?这是那个婴儿的能知道的吗?此刻,看似老师在用笔雕刻那个小小的新的生命,但是谁又能说这些不是如此的希望不是因为那个小生命的诞生引发的亿万人民的呼声呢?
  看“婴儿捧在/母亲的手里/好像大地托举着/初升的太阳!/在死亡与诞生之间/爱的暖流回旋/白衣天使来了/她们是遮风挡雨的女娲/解放军叔叔来了/他们是拦洪筑坝的大禹/而你所在的产房医院/便是带你渡过劫波的方舟”谁能说这不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慈爱与温暖的传递呢?此刻的我们也只有期盼灾难赶快过去,给刚出生的婴儿一个幸福快乐的开始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祝福与期待啊,正是这样善良、温暖的希望让我们可以面对瘟魔,因为我们的孩子们需要一个美好而健康的环境。不难看出文字仿佛是老人在的声声诉说中慢慢描述那个让人恐惧又温暖的场景,在生死考验面面前让我看到了老人的胸襟和气魄。
  这些疫情诗作品里老师抛弃了以前从评论角度去看问题,而是直面疫情的、发自肺腑的说出了自己对待灾难中的一切的看法在《无形的,有形的——医生对病毒说》中“无影的我有舍身忘我的信念/现形的你却被排序切割分离/于是在病房里/有形的我搏杀无形的你//最终在生死对决的健盘上/我敲击出一个词:胜利/”看这些句子里那如旭日东升的朝气,谁会想到这是一位出自耄耋老人的句子呢?也许这就是诗带给人的力量。
  你还记得有多久没听过“同志”这个词了吗?反正我是有大概快三十年了。三十年前开始“小姐、美女、帅哥、老板……”一个个新时代的词语代替了人们曾经延续了几十年的称呼,同志一词从那时起就开始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当苗老师的这首《同志,你好》里又写到“同志啊,你好!问候中传递着上下平等的亲密;同志啊,加油!激励着艰困面前同志仍须努力!同志啊,同志!多么亲切的称呼呀;同志啊,同志!人人心中的一杆战旗!”。这个词让我曾经的岁月里,不禁又想到和同志有关的那些故事。
12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上一篇: 《 论诗,随心无忌的发挥

下一篇: 《 美在哪里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各花入各眼,同一首诗评价有时候简直是两重天。但我想,能让人发自内心真正感动的诗肯定是好诗。比如作者就被苗老师感动,读着他的诗有了自己的领悟。我们应当为那些乐于奉献的人点赞,为心中记挂别人的平凡人感动。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4

  • 老康

    不敢评诗,怕引发战争。但读你文,是种享受。

    2020-04-12

    回复

    • 燕语千千

      @老康  老师客气了,我也不会评,写的只是一些读后感而已。以前看这位苗老师一直在给我们家乡的作者写评,而且写了很多年,所以看到这位老师的文字,觉得自己要不说几句心里都有些惭愧。也就斗胆写了几句学习心得。谢谢老师支持鼓励!祝福好运!

      2020-04-16

      回复

  • 沁芳闸

    我不会写诗,但读你的诗评也有些许感动。

    2020-0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