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忆(二)

作者:明月映泉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0-03-17   阅读:

  
  成长记忆(二)
  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在距春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时候,接到父亲的电话,问我能否回家,当时没有多想,只是匆匆回了一句“现在工作很忙,早着呢,再说吧”,就挂了电话。晚上,看电视时看到这样的镜头:“母亲做了丰盛的饭菜等儿女回来,可等到的只是一个接一个告知不回家的电话,老人最后只能默默的摇头站起来收拾了饭菜”。这一幕让我心头一颤,记起了父亲的电话,赶紧打了过去,告诉父亲今年一定回家过年。在电话里,我分明感觉到了父亲的喜悦之情,挂断电话,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高兴之状。
  每次回家,父母都要问我是否胖了,他们一直认为,“胖”即工作生活顺利最外在的表现。因此,是否胖了也就成了他们最为关心的现象。而就在我渐渐长“胖”的同时,在不经意间,父母的黑发已白了大半,腰背渐驼,他们已经渐渐的老了,都已是年届70的耄耋老人了。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那样的风风火火,年轻时的他,总是那样的性急,连吃饭、走路都是快节奏的。父亲自幼聪明,不幸年幼失去了双亲,上至高小辍学,年仅13岁就独立生活,炼就了他终生受用的坚韧。18岁入党,二十几岁当上了村支书。期间,我们兄妹几人陆续来到人世,给家庭增加了生活的艰难,在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养活我们兄妹5人使父母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艰辛。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生活磨难,拖垮了父亲的身体,中年以后,父亲的胃病逐渐加重,以至到了饭不能入口的地步,身体极度虚弱。为此,他辞去了村支书的职务,在辗转了数家医院,不知道吃了多少药以后,渐有起色,直至现在,父亲的体重未曾超过100斤。
  父母在艰难岁月中生活的艰辛,大部分是和我工作在一起比我大十几岁的姐姐告诉我的。我们兄妹5人,大哥长我16岁。也许是营养的原因,我们兄妹几人经常是轮着生病、住院。父母奔波于各个医院之间,家中经常是大的带着小的过活,邻居看着可怜,经常是去东家吃一顿,西家就一餐。由于看病需要花钱,就只有把口粮卖掉,所以家中经常是有了上顿,没有下顿。“那时,一到做饭的时候,母亲经常到别家去借物下锅,那是有多难阿!”姐姐每说至此,总是掉下眼泪。
  屋漏偏逢连阴雨,大哥18岁那年,刚刚能帮助家里,却又突然得了精神错乱,农村叫做“撞克”的病。真的不知道,当时家里怎样的一种情形,父母要承担着多大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熬过了多少的不眠之夜?在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的信念的支持下,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四处奔波,终于治好了大哥的病。其后,在家庭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又张罗着给哥哥盖了房子,娶了媳妇,这些,都是举债而为。我现在很难想象父母当时身心俱疲的景象,也难以想象父母是怎样带着我们走过了那段艰辛的岁月!
  在我有完整记忆的时候,家中的境况已略有好转,但也就是吃饱而已,相对于别的人家,仍是比较贫穷的家庭。大哥结婚后分家独立门户,姐姐、三哥、我都在读书。那时,读书虽不像现在花费这样大,但父亲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吃药,我们三个读书,生活十分拮据。这个时候,虽不再为吃饱而发愁了,可是家中还有借债,我们上学又需要花钱,旧债未尝,又举新债。记忆中,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母亲跑遍全村借来的。母亲曾经说:我今生以后不要再出去借钱、借物了,因为以前我都借“怕了”。
  父亲虽只上过高小,但他特别喜欢看书,就是在那段生活特别艰辛的岁月里,他也没有放弃过看书。我们家有一本不知何年何月出版的老式繁体字典,父亲一直珍藏着,每逢不认识的字,他便翻出字典,仔细查阅。父亲坚信“天下万般事,唯有读书高”,对我们兄妹,其他方面和善可亲,唯有读书,要求特别严格。即便是家庭再困难,他也要求我们努力读书,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我们上学的时候,最怕考试成绩不好,一旦父亲认为成绩不是十分满意,父亲总是最为严厉的批评我,甚至是对肉体的体罚。我曾经和我姐姐、三哥探讨过此事,我们能考学出来,要感谢父亲的严厉。
  现在,父母亲都老了,到了应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他们却还在田间劳作不辍,还在挂念着我们,而我却迟迟没有领悟这份亲情。经常接到父母询问身体、工作的电话,我经常只是草草应付几句。经常用工作忙为借口,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家之后,很多的时间是和同学去吃饭、喝酒,没有陪在父母身边。每次回家给父母留钱,他们都极力推脱不要。他们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舍不得乱花一分钱,而在得知我要买房的时候,他们却寄来了辛苦积攒的几千元钱,面对这份父母之爱,我无声而泣!!!
  写于2006年12月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上一篇: 《 “疫”日下(5)

下一篇: 《 漫谈专班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从昨天的一到今天的二,成长记忆第一次有了续集。本篇较详细的描述了家庭重担的主角——父亲。父亲从早忙到晚,每天马不停蹄每天风风火火,可既便这样全家还是旧债未清新债又举,父亲累病了,并从此后再未超过百斤。只是父亲依然喜欢看书,帮着大哥成家立业,让孩子们都完成学业。这样的父亲不少,可作者的文字让人读着还是悲欣交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