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周年 • 散文】龙泉探梅

作者:任逍遥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20-03-14   阅读:

    “龙泉探梅”是一部赏梅的字典,一首时令的民歌,一篇节点的故事,一卷民俗的风情画。与杭州“孤山梅”,苏州“香雪海”等并驾齐驱,成为中国九大赏梅佳处。
  龙泉探梅
  昆明有条龙泉路,龙泉路有上马村,下马村,岗头村….一个个熟悉的地名背后都有故事。故事的主题当然是昆明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节点:时间的节点,记忆的节点,足迹的节点。节点的尽头:龙泉山五老峰下就是黑龙潭。
  于是,一条路就和一座古祠相连了。黑龙潭里有古梅含香;黑龙潭里有碧泉清泠;黑龙潭因水得名:龙泉山脚下有两潭池水,一清一浊;黑龙潭有潜龙临渊,激浊扬清。
  黑龙潭于我每每踏入总有种恍若隔世的相约感。我能清晰记起多少年前来过,做过什么,看过什么或还和什么人说过什么…..
  都市繁忙的生活我每天几乎都是简单琐碎的重复,又有多少事情让我记忆永存?又有什么所谓伟大的追求,让我一直生活在某种亢奋中吗?我时常会记不得几天前做过什么,只知道今天要做什么,岁末回首一年的经历时常心生悸动,这一年如何就这样过去了。
  俗话说,冬至如年,那只是亚年,因为日短的尽头,物极必反。真正的新年还会远吗?待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当我走在龙泉路,向着龙泉山进发时,我的思维突然会灵敏起来,那些真实的经历,模糊的记忆,永远隔着的中间地带,一下子就相连汇通了。我曾经踩着春花牌自行车逃学来过,我曾骑着嘉陵摩托带着女孩子来过……
  直至走进黑龙潭,映入眼帘的是白梅,红梅还有“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的镌刻印字。此时,冬意开始消融,燕子还末衔泥,烟雨开始酝酿,龙泉的梅开了。开始只是一骨朵一骨朵,小心翼翼探出萼芽,生怕受人嘲笑,又象是一骨朵一骨朵的寂寥,生怕被人遗忘。天上的云,悠悠然自东而来,悠悠然自西而去。就这么一夜,随着子时新年钟声的敲响。龙泉的梅一朵一朵地爆裂了,藏不住了。你嘲笑我吧,你遗忘我吧。在新年一片晨曦微寒的灰调中,托着晶莹的露珠,龙泉的梅怒放了。不是为了听从暗夜湿气的指使,在某个角落卑微地开放;不是为了风月自赊后孤清地自赏。如果有一种相遇可以选择,那一定是履行缘定三生的盟约—你若来,便是馨香。我才慕然发现,这就是我的家乡啊!我,浮云游荡,它,缄默如初。
  那一棵棵虬枝盘垂的梅树,花繁枝茂,年年如新,香飘天外。又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放下的,来格守这份时令的相邀呢?还有什么是不能给予和值得思虑的,单纯地闻闻花香,赏赏倩姿。那梅花的种植可溯至唐朝,道观中的唐梅至今尚存,那古祠的建筑可追溯到遥远的昆明龟城伊始,至今还能找到云南古建筑的佐证。一道阳光穿透旧牌匾映入眼帘的炫目,梳理下人生,感怀下岁月;一缕馥郁泌入心间的陶醉,憧憬下末来。在红枫林下烤烤太阳,冲冲壳子(聊天),生活还是挺好的。
  昆明是个养人的地方,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使生活具有一种天然的优雅。
  从《大观楼长联》就可见一斑。“四围稻香,万顷晴沙,三春杨柳,九夏芙蓉。”昆明人很会把日子过得舒舒坦坦。千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昆明人就在那些舒坦的新年里“龙泉探梅”了。从冬至至立春,昆明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即无北国寒风凛冽又无江南春寒料峭。自古昆明人习惯从那些为栖居而建的四合院走出,走进不太远的大自然,去探访那些为意而存在的美景美物;在那些时代华轮的精雕细刻中留连。
  你可见,多少文人骚客在黑龙潭留下的那些咏梅词,筑园者模仿古人涂鸦,选录于墙上,供人欣赏。还有那些在龙泉古镇居住过的历史文化名人(西南联大的学者教授),一定在某年暖冬和煦阳光铺就的土路上“龙泉探梅”了。
  忽然想起黑龙潭中间有石桥为界,清浊之水互不相融,据说连鱼儿都互不过界。潭水边古梅却早已开花,粉红色的重瓣花朵,清香袭人,引领时节。待到春来,一朵朵花萼在春风的亲吻里,下起了梅花雨,尔后,纷纷扬扬洒落潭水。这情景,这意象,透出节气的性格:一阳初生,水泉流动,万象更新。对大地,对混沌深有敬畏,却又泾渭分明。
  新年去龙泉探梅,我都喜欢驻足观看那些梅花,尤其喜欢清代文化大家阮元写过一首咏唐梅的诗:
  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
  香吹蒙凤龟兹笛,影伴天龙石佛龛。
  玉斧曾遭图外划,骊珠常向水中探。
  只嗟李杜无题句,不与逋仙季迪谈。
  这位曾与云南石画《孤山梅石图》赠林则徐的一代文宗,竟是个狂人。
  以梅花自比,把李杜比下不说,又把一个明朝文人季迪拉下水,还把那位逋客老祖林和靖也拖下了黑龙潭。想必有龙泉梅真意在此,西湖的孤山梅也太过孤绝了。
  龙泉梅在这位从江南深宅走出半生游历的三朝阁老情愫中,俨然不是“暗春浮动月黄昏”的清幽静美了,而是一种隐匿涵养后浑远的入世情怀。
  “先到“意味着点尽天时地利。“香吹”,“影伴”之句,想必是受《梅花落》古笛曲影响。龙泉梅就有唐梅地域广阔的特质。云南位于中华版图的偏南一隔,历史上就与出征,谪迁,流离相关。梅花之香尤如边塞闻笛,从遥远的天外飘来,空灵曼妙,却又影伴佛龛变得香火院十足。龙泉梅有了华光却又要它“入定”散发点禅香。弄得不伦不类,似有种窘困,可能和作者个人境况有关吧,贵为云贵总督的封疆大吏也有烦心事,谁活得都不容易。
  单就此联在咏梅诗中算不上上品。
  颈联,突然现转折,一句:“骊珠常向水中探”。大好!这位主修了《云南通志稿》的大学士方显大儒风范。真景真境真情可谓相得益彰,情景交融。龙泉因梅而芳名远播,梅,化作玉斧,因苦寒磨砺终“探骊得珠”而风华正茂。龙泉水,龙泉梅,相互涵养,多象是今天这个时代的写照,散发出一座城市的美丽激情。
  而我呢?只是一个普通的昆明人,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只想在慵常的生活中给自己找个心灵栖息的家园,把日子过得令人记得住些。对于黑龙潭我习惯在每年固定的时令里与它相约。驻足凝神地品香,再拍几张照片。记录一下那些斑驳的古建筑,欢笑的人流,刻录下流动的历史。把曲折的梅拉上天穹;嗡嗡的喧哗是恋蕊的蜂儿;屋檐斗拱斜逸出几枝骨朵,映入碧潭的倩影泛起涟渏。
  我有我的小情怀,城市有城市大情怀。我若是一朵花萼,龙泉水就是的栖居的源泉,生而为人都有值得滋养的世界,记住的人世悲欢就是故事;把活过的日子融入水的脉动,记住的人世芬芳就是历史。
  
  审核编辑:沁芳闸   精华:落叶半床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都市繁忙、机械的生活让我们过的单调又沉闷,只是老天怎会让生命如此过去,肯定会留一处一地一事让我们逍遥又快乐。比如生活在昆明的人,可去一处--龙泉。此时正是龙泉好时节,梅花开了。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去看看、走走,方不负这一枝春、不负逋仙爱梅之情。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1

  • 朱成碧

    有景有情有典,足见作者之功力,学习了

    2020-03-27

    回复

  • 落叶半床

    好地方。而且地名都响当当的呢。

    2020-03-17

    回复

  • 欧阳梦儿8qH

    先总领,后细节,景在笔下走,情在景中发。这几乎是最正宗的写法了。讨喜的总是旁逸斜出的诗情与画意,引经据典后生出的别具一格,撞击而出的新颖思想。

    2020-03-15

    回复

  • 花落无声

    好一个“探骊得珠”龙泉梅!此文也是有景有境有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感谢参加征文!

    2020-03-14

    回复

  • 一尘

    龙泉探海意从容,回首征程百媚生!

    2020-03-14

    回复

  • 沁芳闸

    最后二段很点睛,我去过昆明,下次如有机会再去,定去找找这个叫龙泉的地方。

    2020-03-14

    回复

    • 任逍遥

      @沁芳闸  问候朋友,谢谢欣赏。昆明值得再来。

      2020-0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