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事:关于面子和里子

作者:梨涡小篆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20-03-14   阅读: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民国时代。
  有一位著名的大文学家在异国留学期间被母亲招回。母亲说我给你相了个媳妇,你要是孝顺我,你就娶她。你要是不娶她,我就伐开心。大文学家心里不情愿,出于孝道没有拒绝。在新婚之夜,他揭开新娘子的红盖头,发现——哇!头发少、脸蛋丑、胸部平还裹了一双小脚!他哭了一场,第二天起床,半边脸上都是被新枕头染青的痕迹。后来的几十年,他从未与这个媳妇同房共枕,甚至没正眼瞧过她几回。这个媳妇温良恭俭让地伺候夫家,谦卑到极致地孝敬婆母,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务全包牢骚毫无。她从年轻力壮熬到知天命之年,终于等到了——大文豪与别的女人在上海的结婚照。她彻底绝望,含泪形容自己:“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现在我没办法了,我没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没用。”
  现在大家猜出来她是谁了吧?她就是鲁迅的原配——朱安。你能说她不是一个好女人吗?她确实不漂亮,不识字没文化,她并不比鲁迅卑贱,也不比许广平逊色。她善良、仁义、坚定、隐忍、宽容且有修养,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承认她是一个好女人。但是有一个人责怪过鲁迅吗?大家津津乐道的都是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与他们的各种传记轶事。朱安的人生几乎没有过飞扬的时刻。她仿佛一抹白饭粒,粘在了一件衣服上,总让人忍不住想一指头将她弹走。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大清朝。
  有一个读书人,他一辈子追求琴棋书画酒茶,也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活得无比明白无比惬意。但是他的妹妹很不争气。他妹妹曾经被父母安排与一户中产家庭定亲,她的未婚夫相貌不扬,矮小弓背斜眼,性情暴躁狠毒。连他亲生父母也拿他没办法。这户人家与读书人家世代交好,想想念着几十年的情分,不能坑了人家姑娘,就要退亲。这读书人的妹子就不干了——我女方都没说退婚,你们男方要退婚。消息传出去,我面子往哪儿搁?她表示:夫婿“疾,我字之;死,我守之”,以绝食的方式要求履行婚约。哪怕这户人家说实话:儿子实在是不成器,嫁过来只能害了你。这姑娘不听,她搬出《列女传》、《女诫》等一大堆道理。两家人拗不过,只好为他们举行了婚礼。结果你们能想象得出来了:这妞受尽了老公的虐待。她老公不许她做手工,不许她读书写,不是拿棍子打她,就是用脚踢她,还把来劝架的亲妈给打了,最后要把这妞卖了还赌债。这妞撑不住,只好逃回娘家,娘家爹告官,县太爷一听就判了离婚。离就离了吧,这姑娘死心眼想不开,每天弃绝妆扮,戒除荤腥,过着青灯礼佛的日子。年纪轻轻的,郁郁而终。
  她死后,读书人扼腕不已,写下了一篇《祭妹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这些文绉绉的话都啥意思?意思就是:妹啊妹,你要是不读这些破玩意儿,也不至于把自己活活坑死了。
  这个读书人是谁?袁枚。他的妹妹是谁?袁机。一个在青史留名,成为后世小资们津津乐道的生活典范;一个也在青史留名,成为人们谈起来就觉得红颜薄命的糊涂蛋。这又说明了什么?
  须知,男女之间合则来不合则去,毋须理会闲杂人等。
  很多人根本没有感同身受的公义与怜悯,无非是看看笑话罢了。何必要为了面子辜负里子呢?婚姻宛如鸡蛋,先有内部的动荡,才有外部的破碎。想要维持婚姻,归根还是三观。不止是夫妻需要双方三观一致,两个原生家庭之间的价值观也需要匹配。
  除了三观,决定婚姻质量的还有性、钱、爱和陪伴。同时兼具有性、钱、爱、陪伴的婚姻很难找,但是能占其三,已经十分完美。兼其二,也算幸福。如果只有一样,比如搭伙过日子式的陪伴,也算聊胜于无。唯独无性无爱,无钱无陪伴,还备受猜忌与压榨……除了无穷尽的烦恼,就是无止尽的眼泪的关系,宛如人间地狱。身在其中的人,若因畏惧人言而苟延残喘,那才是真正的弱者。
  凡强者,先挣里子。里子厚了,自然有面子。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推荐:花落无声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看,就耐人寻味了。如果说朱安让人同情,那么,袁机则让人感到惋惜并感叹了。但她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一个被动,一个主动而已。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