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惹人醉】·续貂——使节灭国

作者:许有科    授权级别:A       2019-11-16   阅读:

  
  公元647年,大唐皇帝李世民老了,有点想远在高原吐蕃的文成公主,派王玄策出使天竺(现在叫印度),顺道看望一下文成公主。那时候东南亚一带都是大唐的附属国。印度半岛由新建的摩揭陀帝国统治,国王是刚纂位的阿罗顺那。也许是刚刚打了几个胜仗,又新晋王位,志得意满,阿罗顺那脑子有点发潮,有点不服管的意思。听说大唐使节到了,竟然派兵伏击大唐使节团,除了正使王玄策和副使将师任逃脱外,其他28个人被砍杀了。东西方自古就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外交官代表一个国家,除非极其特殊的原因,外交官的一根毛都不能动的。阿罗顺那这个二货犯了大忌,不但拔毛,而且杀人,有点找死的意思。王玄策二人逃出包围圈之后,越想越气,找李世民告状隔着千山万水,肯定是来不及了,而且这种奇耻大辱给领导汇报也开不了口。两人一合计,顺道跑到尼泊尔,拿出护照,要求借兵。尼泊尔国王一看大唐的印鉴赫然在目,是货真价实的大唐使节。不敢怠慢,点兵点将,把国家最精锐的部队7000人借给了王玄策。王玄策自任军马大总管,命将师任为先锋,用使节的名义向周围附属国发出动员令,兵分几路扑向摩揭陀国,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连下数城,横扫印度半岛,把阿罗顺那打得人仰马翻,尽杀其精锐三万,活捉阿罗顺那,印度半岛重新回归。
  在回国的路上,王玄策心下忐忑不安,毕竟这种对外用兵的大事没经过朝廷同意,而且先斩后奏灭了一个国家,有点犯忌。看着旁边五花大绑的摩揭陀国王,有点发愁,心里想道:你这个二杆子不听话,尽给老子出难题,让老子怎么给领导交待啊。心下琢磨怎么给李世民汇报。就这样心事重重的回到了长安。按规定,使节回归不能先回家,要第一时间到朝廷报告工作。王玄策早早跪在大殿外,等候李世民召见。这天长安晴空万里,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成熟味道,空气格外清新。一声声悠长的喊声依次传出:“使节王玄策觐见~~~”王玄策碎步进殿,把整理了几个月的奏章一一陈述。汇报期间,旁边的大臣们开始骚动。一会儿,李世民爽朗的笑声传遍大殿:“王玄策出使天竺,遇事临机而动,不辱使命,壮我国威,加封朝散大夫!”周围高呼“皇上英明”。王玄策悬着的心落到肚子里了。一个小小的文官使节,遇事不避,自作主张借兵灭了一个国家,千古罕见,这样的壮举也只能发生在我泱泱大唐。
  活在大唐真爽。
  这时候唐朝建国才30年。之前的隋朝虽然只存在了38年,但隋朝一统全国,八方来朝,在政治经济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改革,影响中国一千多年,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为后世大唐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下节开始,讲几个隋朝的故事。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王玄策是个能干大事的人。有李世民的明君风范在后面撑腰,大唐的使节自然不容轻侮,何况还是动刀的事情。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