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四十年{散文诗}

作者:古月银河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9-10-25   阅读:

  
  ◎衣
  一
  曾几何时,满街泛黄的绿军装是当年最流行的时髦。
  灰或浅灰的卡其布中山服,只能望其项背,弱弱的自卑着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奢求沾染些许泄漏的光芒。
  蓝色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但也能凭借普及率的相对优势,暗自窃喜,在淡漠的黄昏里一较鲜亮。
  可叹啊,那郁郁寡闷的藏青色;从来不曾下过人行道的街沿,只能借着路旁的屋檐,悄无声息地独自彷徨。
  我也曾有过一件泛黄绿军装,但它却得来不易,被逼用了点弱弱的卑鄙技俩。它本是大哥的心爱之物,令我垂涎三尺,大哥却视而不见惜爱如宝。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地对竹杆上的绿军装痛下杀手,用烟头在衣角下摆处浅浅地烫出个洞;这让近似唯美主义的大哥痛惜不已;不得已之后,便顺水推舟扔给了我。我急忙找出早已备妥的旧军装破布片,一针一线认认真真的缝补好,得意洋洋地穿上在大街上疯浪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舍得脱下换洗一遭。
  那是一个每段回忆都含泪的时代。灰暗单调的颜色,主宰着服饰前行的方向。
  不过,相对而论,女孩的服饰就比男孩要宽松,起码有红格子和白底蓝花两支布料。扯上几尺材剪出一件和体的衬衣,隐隐约约也能看出几分花的味道。
  二
  当圆舞曲霸占了公园广场,首先解放出来的是姑娘们的高腰长裙或连衣裙。踩着交际舞的步伐,旋转出婀娜多姿的热浪,让人们的目光在惊叹中接应不暇。
  曾经有一幅震憾人心的招贴画:一个高个子小伙头顶爆炸式发型,脸部挂架大墨镜,上穿花格子衬衫,袖口挽到胳膊弯,胸前上两颗扣子故意不扣,下身蹬一条紫姜色的特大喇叭裤,左脚站立,右脚跷踏在阶梯上,右手提一部录音机扛在肩头,左手亲密地挽起妙龄女郎的纤纤细腰。妙龄女郎头披大波浪,圆润的脸蛋上透着青春性感的妖娆;双眸秋水盈盈,似时刻准备着对君嫣然一笑;身着浅桔色晚礼服,一条高腰长裙一直坠离地面两三寸,轻轻淡淡地覆伏在高跟鞋面上;右手弯曲肘部搭在小伙的肩头,手臂回旋,五指轻捻着一副开架的墨镜,随意巧妙地将一只镜腿轻刮住吹弹欲破的嘴唇旁,左手曲张至腰间,大姆指与食指轻微摸擦,似在给高昂的录音机敲打着节拍方向。
  这幅招贴画的出现,迅速冲击到了人们关闭了许久的意识形态。招贴画前从清晨一直到晚上,都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驻足观望,致使街道的交通几近瘫痪。有人说,招贴画太性感、太露骨、太大胆;有人说,这完全是资产阶级在向无产阶级反攻倒算;有人评议,这是人心追求美的梦想;有人批判,这是资本主义在毒害青年。
  情愿也罢,不情愿也罢。改革开放的步履仍就在隆隆的春潮中滚滚向前。
  一部《庐山恋》电影的公映,再一次迅速将人们追美、审美、爱美的观念推向高潮。片中服饰的感性、知性、前卫、时尚、大胆,深受姑娘们的追捧喜爱。
  人们蓦然发现,生活原来还可以如此美好。
  《庐山恋》现象,刺激了中国早期服装潮流的井喷,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
  三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人们惊喜地看到彭麻麻伴着习大大不断地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她身着的件件款款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与世界艺术的高端技艺精妙融入,形成了独具风骚的中国理念,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频受青睐。她的每一身着装,无不都透露出气质优雅大气;每一次亮相,都是推动中国自信走向世界的动力和源泉。
  在彭麻麻的本土模式带动下,一大批中国服饰品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气魄让国人分享价廉物美的红利,同时也在将中国品牌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舞台的风口浪尖。
  中国人的衣着服饰,早已不是简单的遮体暖身覆盖物,而是具备了柔情万种、风姿绰绰的艺术魅力,优雅大气、至简婉约的人格气度,活泼轻快、动感时尚的青春活力。为国人的现代生活梦想,增添着彩霞腾飞的能量。
  青春中国,必定会越来越好。
  
  ◎食
  一
  犹记得,腊月的寒冷,怎么也拦不住对年夜饭的渴盼。揣着积攒了一年的全家肉食票,凌晨五更拎了只小板凳赶往鲜肉店前排队等待;熬过了漫长的三五个小时,终是捧着诱人口水的几斤猪肉,兴奋而归,已顾不上理会疲惫后的蹒跚。
  贤惠持家的母亲,对着“年货”仔仔细细地详端;小心翼翼地分割,将带着肥瞟那块,按家庭成员每人腌制一节灌肠,余下的再计划炸一碟酥肉丸;稍瘦的那一溜,和着青蒜、葱头闹一盘鱼香肉丝或者干煸盐煎回锅也蛮好;最肥的那一砣,先熬一碗大油,以备来年有一滴油荤炒菜;然后余下的或切片或成砣,配上咸菜,蒸个烧白肘子,都是极漂亮的菜肴。
  这便是那个年代除夕桌上的最佳最美最丰盛的年夜饭。卯足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素斋,终是迎来向往一年的“盛宴”。
  犹记得,下乡日子缺吃短喝的艰难。泛黄的面颊,是野菜肆虐饥饿的丰碑;浮肿的肢体,是树皮强支撑起肠胃的奉献。
  犹记得,村里的小花为了一百斤红薯,远嫁山坳坡侧的辛酸。
  犹记得,瘦成皮包骨的大爷,临终前对一碗热粥的奢盼。
  犹记得,每一片记忆里的泪水涟涟……
  二
  许多年后,听说下乡的村子划了田地,分户包产。饥渴的躯体,有了填充的粗茶淡饭。
  也就在那一天,粮票沉寂进抽屉,金贵的肉食竟然无限制地敞开。激昂地分割回五花精品,烹调了一大锅子红烧肉,狼吞虎咽,猖狂地不惜将肚子弄坏。
  油荤洗涤过的肠胃,泛出丝丝温暖;延续生命的环境,进入了春天。
  渴求温饱的脚步,迈出小跑的姿态,一路狂追猛赶。
  三
  食也会来一场革命。从饥饿中走过,到温饱已不是问题,再到吃好便有了多元且缤纷繁杂的挑选。
  营养大餐,滋补养生、健康美味、艺术品鉴,都是帮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注重改善合理理性的健康饮食观念。通过温饱过程中,解决五脏六腑的胁调与配合,以期培养出一个健康生命有机体,增强人们的健康进程。
  这一系列的操作,犹如一道道复杂的方程式,直叫人口水垂涎、眼花缭乱。
  在这场革命中,食的动词功能淡淡地呈现弱势。更多注重的是食的环境与情感的交融。
  君不见,传统的菜肴除了供应百姓的餐桌,再难登上大雅之堂。
  君不见,曾经梦想千回的山珍海味,竟也遭遇冷落;难敌非法猎取的野味一口汤。
  君不见,豪华厅堂里的人体盛宴是怎样地惊艳了红尘云烟。
  君不见,数万元一桌席的奢靡,又是怎样将食外的因子捆绑强牵。
  踏过江湖浪潮,穿过灯红酒绿,才蓦然发现,绕了太大的圈子,思念的仍就是那些旧时的记忆,记忆里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永远属于故乡那温馨芬芳纯朴原始的自然生态。
  而今的食,也在五花八门不间断地演变。踏上任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放眼眺望,林立的商铺,霓虹的招牌,必定是餐馆、酒楼、饭店,一切与食有联系的铺面居多。且大多数都装饰或豪华、或淡雅、或明亮、或梦幻;食,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主旋律。
  如果你恰巧是个懒人,懒到连饭都不想做?也没关系,只需你招呼一声,我们勤劳的快递小哥会在分分秒秒内将你渴盼的美食定制送货上门;你只需要具备一份能张嘴的功能,便一切都可变得万事大吉,皆大欢喜。
  
  ◎住
  一
  儿时的记忆,总是在花甲之后的梦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频繁。
  昨夜的梦景,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大杂院。
  低矮的屋檐,斑驳的砖墙,包容了我全部的童年。
  犹其喜欢无眠的夜晚,雨滴抽打屋顶瓦片的灿烂。
12
  审核编辑:花落无声   精华:花落无声

上一篇: 《 故乡那山那水那景

下一篇: 《 红杏何必非出墙

【编者按】 管理组   花落无声: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尤其是从五六十年代的贫穷落后,到今天的富足发展,只有亲历者才感触深刻,感慨良多!所以,我们才搞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展,才搞建国七十年大阅兵。没有比较,就没有正确的认识。人,有时候真是很健忘,很容易心随境变,更别说那些生长在蜜罐里,从未经历过苦难的年轻一代了。所以,还是多回头看看吧,多读一读这样的文章!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