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红尘浮华处

红尘浮华处

作者:韵无声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3-12-06   阅读:

    无论生死,都是一种历程,来过了便是幸福。

  若不是唯一一座大规模保存逝去者头盖骨的寺院,那么藏北达摩寺天葬台便也成为西藏高原大大小小天葬台中普通的一员。天葬是藏族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随佛教的传入以及盛行,天葬方式逐渐普遍和流行。天葬,即是死者逝去后,送往天葬台交由天葬师执行天葬仪式,喂尸于天上秃鹫。在藏人的心里,神山、圣湖,包括上“天”都有无上的地位。一生都要朝拜神山圣湖,为下世幸福虔诚祈愿,死后,将身体交付鹰鹫,魂魄羽化而去,进到极乐世界。
整个西藏,保留死者头骨的寺院,也不过三处,只是其他两处中,一处因种种原因已取消了这种方式,一处也就是与达摩寺隔怒江相望的日丹寺,因规模不如达摩寺而榜上无名。多多卡天葬台保存天葬者的头骨据历史记载已有300多年,天葬台四周有一人多高的土墙,面积4000余平方米。天葬台南面的半边墙,数百个人头骨整齐地层层堆砌镶嵌在土墙上,露出空洞的双眼和牙口。很多勇敢的游历者到此也胆战心惊,不敢直视。其实,任何人游离出外在的皮囊,不都是如此?
天葬师介绍说,当头骨数目达一万时,便会举行怒江投颅仪式。一般意义上的天葬,没有留下头盖骨的先例,藏人以为,能进入天堂的,肉体便会由“天”尽数取去。这层意义的天,不单纯是天空,如此推究下去,所谓水葬、崖葬,不都是最终还身于自然么?
缘何留下头骨,并砌其于墙中?此中缘故诸多推测,尚无定论。传说中有释迦牟尼“舍身饲虎”,佛教渊源深厚的西藏有天葬,也不那么难理解了。有一本书叫《苍茫西藏》,书中写道:“天葬师阿旺丹增说:‘把骷髅头留下来,砌成墙,无非是告诫活著的人,要多行善,少有俗念,无论什么人,死了不过如此。’”能够不计死后身去处,全部布施出去,在藏人那里是神圣的习俗,在常人看来,却也是有几分壮烈的。能够这样做到了,也非同寻常的境界,好比人死后捐献身体的任何有用于他人的人体器官,两者虽不能相提并论,却也不离布施精神,只不过,后者此举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自我死后能进入天堂极乐世界。
达摩寺位于藏北高原的中心那曲辖区比如县境内的茶曲乡,比如县在西高东低的那曲地区的东部,怒江上游地段。由那曲行署驱车300余公里可至比如,比如城内明显地势低于那曲,山峰回旋于丘陵之间,怒江干支流从山中经过,留下许多深谷。愈近谷地处,愈见其狭窄,无形之中,两侧的山陡然长了身形,假设走在谷地,所能望得见的天空也就是狭长的一隅。
半山腰上的这座寺院,东边小道上立一白塔,寺后坡形低缓,已然是春天。白墙红檐的寺院错落分布,油菜花开了,眼前黄灿灿的一片,映着头顶蓝天,前面崖下怒江急驰而出,一恍惚,犹如身在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是远离俗世的仙境,在人们心目中,是安逸美好的,不应有恐惧、黑暗。达摩寺骷髅墙不也正是另一处藏人的桃源么?那逝去的时光隧道不正引领着他们的灵魂奔赴于那样无我的仙地么?就连迢递万里的旅人,寻访到此,灵魂也有过电般的瞬间出走,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红尘浮华,人,最难,丢下的便是自己。

  ,

  
  审核编辑:吟湄   推荐:吟湄

上一篇: 《 隐,隐何处

下一篇: 《 北方的冬天

【编者按】 执行站长   吟湄:
天葬是蒙古、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吞食,认为可以带到天堂。从自然里来,必要回归到自然里去。这种神秘的丧葬方式一直以来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其中的一种,文笔洗炼,结意深远。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