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石头还给石头

评唐不语的小说《花朵》

作者:章远初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4-04-23   阅读:

    这篇小说以结婚而起,结婚在本文里,似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不是世俗幸福。“要知道生活的大部分总隐藏在婚姻的后面,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揭开那层帷幕。”父亲劝“我”结婚,日子总要过下去,“我”知道这是事实,一个人总要屈服生活秩序,屈服是一种耻辱,所以我们还想继续挣扎,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甘心,这也注定了这种挣扎并不会破坏现存的秩序,最后还是以“结婚”结束。
  然后“我”在办公室女人和公交车女人之间挣扎。无疑这不是一篇纯写实的小说,所谓的办公室女人和公交车女人只是一种暗喻,她们不是具体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办公室女人“是失去脸庞或是失去名字的存在”,是抽象的欲望化身,而公交车女人“走过我的身边如同走过一个垃圾筒一样”,是爱情的象征。
  办公室女人精致美丽,她是城市中欲望的象征,她无视现实生活秩序,以放纵欲望的形式反抗日常生活的平庸和无聊,反抗大多数人遵守的秩序和规则—结婚,生子,过日子,所以在这精液鼓荡的春天我们只能极尽无耻之欢。但是这样的反抗是有价值的吗?“我“在怀疑,欲望”燃烧后的我们就象劫后两段白白的灰烬”,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有灰烬般的空虚。
  “我”想起了爱情。但是在这样的春天,我们的爱情也不像开在春天的花朵那般鲜艳动人,我们总会爱上一个人,不管那个人是谁,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所以“我”不关心她从哪里来,她去哪里,她只是“我”的幻想中爱情的对应物。她“不是纸上的美女,可以跟随我们的想象翩翩起舞”,就像城市里每天会出现的公交车,乏善可陈,没有任何浪漫动人的地方,衣着简单,没有出众的相貌,打着懒散的哈欠,而那份浅浅的笑容就是唯一吸引我的地方“多少年来,我似乎一直活在与事实不符的空气中,有时候连痛快淋漓地哭或笑都难以做到,即便如此我还是一天一天地活了下来,就因为那份笑意使我感到生活有时竟然有了些许的松动。”金钱、人际关系、对成功的渴望、对失败的恐惧,这些生存压力每时每刻挤压着我们的生存空间,逐渐地地入侵想象空间,以至于最后一点对爱情的幻想都那么苍白乏味,这是现代人的悲哀,《奥德修斯》在现代只能是《尤利西斯》,神话和传奇是古代传说,我们只有平庸乏味的现实,爱情幻想不能拯救我们。
  我们不能依靠爱情幻想而活,那么欲望就要表达,饮食男女,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拒绝欲望,为什么要拒绝呢?只有释放本能和欲望才能忘记现实,尽管是暂时的遗忘,我们总要凭借什么才能超越生活本身,让自己快乐一点又有什么罪过?“我”顺应了欲望得到了宣泄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不需要付出什么,“我”似乎沉醉在这种快乐不可自拔,但很快又觉察到人性除了原始的欲望还需要感情的温度,欲望是冰冷的,只能照亮肉体的瞬间却永远无法温暖,欲望的快乐也无法真正让我们从冰冷压抑的现实里解脱。
  青春年少时候,我们曾经相信的爱情,动人芬芳,她长发飘飘,彩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纯白的裙裾随风飘荡。后来,我们只敢想象简单平凡的爱情,她就是一个从五站上车在十五站消失的女人,一个消失在人群中不过像一滴水融入海洋中一样的女人,她不会给你太多的想象,一个简简单单的女人,没有倾城倾国的容貌,没有伟大的爱情追求,她是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份子,她不会超越金钱的诱惑,也不会越过生活本身去思考什么,她忠实于生活。那么我们还需要爱情吗?然而就连这样的爱情我们也只能让它在匆忙中擦肩而过“有时我们连回过头来看一下都来不及,就这样被时间拽走了,只留下电光石火的瞬间。”爱情如果只是幻想,没有现实的承受,轻飘飘的没有根,我们还期望从这种幻想中获得什么?
  欲望,爱情,从这两样东西里“我”什么也没有得到,两手空空,什么也抓不到。除了感情,我们的生命何尝不是一场又一场的扑空?这何尝不是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过各种各样失败后的真实感受呢?原来我们只是软弱的普通人,有着各自的隐痛和软肋,我们总是挣扎于各种不同的生命难题,生命本如此,我们可以给生活镀层金,让我们好过一点,但别以为可以点石成金,其实生活就是冷冰冰丑陋的石头,我们要把把石头还给石头。
  作者似乎不满这些发现,继续发掘生活的真相。欲望和爱情真的是绝对对立的吗?只能替代和被替代吗?似乎生活要远胜于想象,公交车女人的房间也会出现不同男人的身影,她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也在放纵自己的欲望,“我”眼中的爱情也会堕落成别人眼中没有温度的欲望,“我”甚至幻想要在这欲望里释放本能,但最终“我”落荒而逃,心里除了沮丧之外只有恐惧,“我”心目中形而上的爱情被这种可能破坏。接下来在一封信里,和“我”放纵欲望的办公室女人被另一个男人当作爱情幻想,他苦苦地渴慕着这个女人“信中他絮絮地说着这几年来他是如何在追踪中吃尽了苦头,又如何在想象中与这个他心爱的女人频频相慰,然后又充满绝望地自渎”,也许他不是爱这个女人本身,只是爱上了那个幻想,人通常爱幻想胜过爱现实本身,我们更喜欢抽象的爱情包括幸福,男人永远喜欢女人,不是喜欢某个具体女人,而是喜欢漂亮的女人们,当然在我们的预期里,漂亮的女人常常是幸福惠顾的对象,她们会获得很多人的爱情,会获得更多机会,俗气一点,会有更多有钱人喜欢她们,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个女人那里,幸福反而变得模糊了,她的遭遇变得具体了也难以被想象了。欲望和爱情,在城市里,只是一种循环,没有绝对的欲望,没有绝对的爱情,它们只是一种视角上的循环,所以“我”被破坏的爱情也变得完美如初了。我们把焦距拉近,爱情变成欲望,把焦距拉远,欲望变成爱情,事实是什么呢?事实只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那部分,事实是我们自己的事实,与别人无关。
  办公室女人和公交车女人最终从“我”的生活隐匿了,“我”从欲望和爱情的纠缠中解脱出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女人结婚,“我”最终对生活作了妥协。又一封匿名信,来自于一个为“我”现在妻子殉情的男人,他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对她的爱,他说“我们根本站在我们所爱的人的生活秩序之外,而且一切的努力都于事无补”,我们向往纯粹的爱情本身就是对僵硬的秩序一种反抗,爱情在生活之上,我们要钻出生活的水面才能抓住它,可我们是海洋里的鱼,没有水会死,所以我们注定得不到真正的爱情,总是会失去,不是在此时就是在彼时,这与得没有得到这个人没什么关系。面对这样的结局,有人选择离开这样残酷的世界,有人选择沉醉于无限的欲望快乐中,最后一种大多数人的选择,接受被秩序限制的生活,享受限制的欲望和不纯粹的爱情。但哪一种选择才是完美的选择?作者没有给出答案。  
  审核编辑:高骏森   推荐:高骏森
【编者按】 红尘会员   高骏森:
《把石头还给石头》,用这样一句诗来对一篇小说进行评读评写,可谓作者富有丰满的想象以及对小说精准的阅读与体悟,以及,对现代人爱情观念的揣摩,深之切。作者的评论笔锋老道,语言厚实、客观,整体上来说,评的很有分量。但是,就评来论,我们是分析,是探讨,是挖掘作者的内心世界,一直延伸到整个世界,去启迪生活与人生的思考价值所在,它如同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艺术人生》一栏。在评判的时候,我们虽然要严肃,但中途也有互动,否则,气氛就会很凝重,给人一种压抑与窒息的感觉,评论也是一样,所谓古人说的远山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就是这个道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高骏森

    感谢作者来稿,评论写的很不错,期待能看到你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红尘有你,墨舞更香。:)

    2014-04-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