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异乡人》后记

不是后记的后记

作者:曹叒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12-12   阅读:

    今晚,为了给最近拍的微电影“青春,和梦想一起疼痛着”做最后的字幕调整,我和妻子马珺十一点多了才从武都回到两水的住所,可能源于怀孕的原因,妻子一到房子,倒床就睡了。我收拾完东西,洗了脚,给炉子装满煤后出来倒洗脚水,不经意间看到了青天里的一轮圆月,虽冷冷清清,却又洁白圆满,令我不经意间想起了千百里外的故乡,和万里之外的父母亲,突然心里不由的产生了一阵刺痛感。
  我所谓的故乡,也只是偌大的山沟里仅仅只躺着一户人家的村庄。从1997年记事起,我印象中的故乡便从山腰上有着三四十户人口的村庄降落到只有我们一家人的山沟沟,因此,从那时起我情感和记忆里的故乡也就成了只一户人家的村庄。
  源于生活所迫,我们一家四口人不得不外出谋生,我和妻子在武都外的一个镇即“两水镇”教书,父亲和母亲年初便去了新疆务工,因此,本来就只有一户人家的村子,现在又仅仅成了一个没有半点人气的荒落宅院,在今夜冷冷清清却又洁白皎洁的月光下,我想村庄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沟里沟外格外安静,房前屋后四处洒满月光,却唯独少了“人影”。想起这些,心里又不由多了些许隐隐作痛的乡愁。
  最近一直想着给这本散文集写后记,但始终觉得心绪的调整和思维的酝酿都不够,生怕不能表达出对这本散文集囊括的村庄、故乡、城市和人文情愫的阐释和沉积,所以迟迟一直不敢动笔;直到今夜,看着台阶和屋顶之上,山顶之外的月光,使我内心充满了极度惊恐和寂寞的刺痛感。那种感觉似乎猛烈地催促着我,非要我写点东西不可,因此才有了这篇似乎不是后记的后记。
  又想起这些年在城市和故乡间的来回穿梭,把原先定好的散文集的名字《时光太长,谁都走不过日子》换成了现在的《异乡人》,也许两个名称各有寓意和好处,但如今突然觉得《异乡人》更符合我的身份,和我对散文集所寄托的那种独特的情感和期望。
  时光一轮人一岁,不知不觉间自己早已由当年那个,拿着稿站在大学院长办公室门前,等待院长给新集写序的青涩少年,变成了现在即将跨入而立之年,马上成为自己孩子父亲的“大人”(在父母眼里,自己永远是孩子,但是当自己成了孩子父亲之后,自己也就不再是孩子了)。这一切,说慢就像黎明等待日出一样,虽然充满期待和幸福,但却焦急而漫长;说快,犹如身边人的来来去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伤悲,总叫人措手不及。
  这本书,也分为五辑,分为“故乡”、“城市”、穿梭于“故乡城市间的故事”以及“个别歌序言和后记”和一些零散的文章,但今天,我不再给大家讲太多的“分辑构成”和内容说明及简介,只想单纯告诉大家,“她”只是我对生活的一个阶段的认识和感悟,以及作为一个借住在城市的农村人对自己故乡的“情怀”。同时,更希望他能带给像我一样穿梭在城市和乡村间的人一些精神慰藉。
  现今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和城市都出现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即农村资源充足、坏境好,却出现了“村空”“地荒”的现象,城市本来人多地少,环境难治理,却存在“人口堆积”“资源危机”。如何才能更好利用好社会这个大坏境下的生态链条,便成了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村庄在直线缩减,城市在无限膨胀,面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城市的“高房价”“就业荒”,作为我们这些依旧还徘徊在城市边缘的人究竟改以何种态度应对,是认清现实后回归故乡?还是带着祖辈的期望与“遗愿”向哪一座充满着“血泪”和“尸骨”的城市继续冲锋?
  所谓“言多必失”说到这里,思想也该回归了,毕竟对于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说;不管说的对也好,亦或着错也罢,都也只算说了许多关于自己面对“故乡”和“城市”的见解和感悟。对于这本浅薄的书籍,也许大家看了还会有话说,毕竟千家有千家言,万家有万家的说词。在这里,就算是我仅仅代表《异乡人》向懂她的人吐露了自己的心底的声音吧。
  
  2017.12.6凌晨一点四十七于两水镇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推荐:渭雨轻尘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农村必将走向大农庄时代。出来的人,再也回不去了。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