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辣手整文人,文人联手搞他妈

作者:梨涡小篆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7-11-26   阅读:

  
  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共出九辑,收六十五案,多为乾隆朝之事。林铁均的《清朝文字狱》一书统计:康熙雍正两朝文字狱大约三十起,乾隆年间触犯文网者,则有一百三十多起。犯事的多是下层知识分子和稍微了解文意的平民。乾隆口口声声说:“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然而他提醒地方官最多的,就是注意地方上的“失意文人”,小心他们出位妄言。
  在乾隆看来,文人功名心旺盛,读书目的就是为了荣华富贵。一旦仕途不顺,极易生出不轨之心。只有消灭了这些不安分的力量,大清王朝的统治才会没有后顾之忧。乾隆痴迷于阅读《韩非子》。韩非子明确指出,人世间一切关系都是虎狼型的利欲关系,“人之急利,甚也”。不论君臣、父子还是朋友,都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所以君主控制臣民,不能光凭道德教化,更无须“养恩爱之心”,应该手握“法”、“术”、“势”三顾缰绳,以严刑峻法强化君主手中的权力。于是乾隆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思想文化的领域。
  首先,乾隆大力清扫有“反清复明”意识的民间力量。
  比如徐述夔的《一柱楼》案。徐述夔生于清初。乾隆三年,他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由于他在《君使臣以礼》的答卷中宣扬民本思想,有“礼者,君所自尽者也”之句,被礼部查觉,以“有违碍在之处”罚停他续考进士资格。徐述夔为此愤懑,在自家院内建了一座读书楼,“中以一柱支之,众梁分架其上,楼梯筑于楼外”,取名“一柱楼”。楼名“一柱”与“易朱”谐音,流露出他对清廷的“大不敬”。再加上徐述夔经常邀集一些文人来此文唱和。他们所写的篇,后来合编为《一柱楼诗集》。其中有《咏紫牡丹》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咏鹤立鸡群》诗:“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咏宣德杯》诗:“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谐“胡”音)儿搁半边”……消息传出,激怒了乾隆。乾隆将徐述夔与其子徐怀祖锉碎其尸,枭首示众,徐述夔之孙徐食田及徐食书、徐首发、沈成濯、陆琰五人被处死;涉案人江苏布政使陶易死于狱中;扬州知府谢启昆发往军台效力;东台知县涂跃龙仗一百、徒三年;沈德潜革去礼部侍郎、尚书加衔及谥“文悫”,御制祭葬碑扑倒,撤去乡贤祠牌位……
  其次,乾隆通过编修《四库全书》,将民间文献“清查”得彻底。
  全国的藏书都要借调,进行全面检查。乾隆不仅将不利于满清的文献史实全部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途径一是由各省督抚查缴,在地方上先初步甄别是否属于“违碍、悖逆”,应该全毁还是抽毁,分门别类,开具缘由,缮写清单,具析奏进。然后把书籍逐一包封,派员解缴军机处。二是由四库全书馆从各省采进本中查寻禁书,并列出禁书目录,下发各省按月抽缴。这些书籍都要在军机处里按韵编号,咨交翰林院审查,再将“悖谬”之处写成黄签,贴在书眉上,由乾隆亲自过目批准后,将书籍或予全部销毁,或部分抽毁,或删削挖改,或抽换填补。仅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间,据海宁陈乃乾《禁书总录》中的统计,其毁书总数是:全毁书目2453种,抽毁书目402种,销毁书版目50种,销毁石刻24种。编撰“四库全书”开馆10多年中,被销毁的图书总数至少在10万部左右,是《四库全书》总数的10倍。
  再者,乾隆对于文字问题,宁可错杀三千,绝不疏漏一个。
  乾隆三十九年推行“查办禁书运动”之后,若有对康熙、雍正、乾隆的名字全部写出来者,照“大逆律”承办。如举人王锡侯曾在《康熙字典》为了给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提供方便,在字典里把这三个皇帝的名字写全,结果忘了“避讳”,被乾隆要求迅速押解进京,交刑部严审,后被判斩立决。王氏被押到刑场之时,全家哭声震天,见者无不掉泪。比王锡侯更倒霉的是江西巡抚海成。他在禁书运动中首当其冲,因为受王锡一案的连累,他被革职,后被判斩监候。在乾隆的标准之下,文字忌讳如:匈奴、夷狄、贼、犬戎、胡、酋、伪、犯阙等等若有触及都是罪。乾隆甚至把视线挪到了戏曲方面,凡是戏班演出的戏剧,如果涉及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或者剧本充斥“胡”、“虏”字样,存在丑化少数民族情节的,一律严查。乾隆四十年,乾隆在审查各地报送到京的禁书时,发现了一出叫《喜逢春传奇》的剧本,不知哪句台词犯了皇帝的忌讳,乾隆下旨说:“朕昨检阅各省呈缴应毁书籍内,……查出《喜逢春传奇》一本,亦有不法字句,……传谕高晋、萨载,于江宁、苏州两处,查明所有纸本及板片,概行呈缴。”此后,这个剧本的所有版本均消失于民间。
  由于乾隆高己卑人,在思想领域颁布了一系列严刑酷法,施政起来刻薄寡恩,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腥风血雨,文人们为此恨透了他。满清原是趁李自成攻破明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向多尔衮借兵,才得到机会入主中原。汉族的士子们多有怀念前朝之情结。经过雍正、乾隆的文字狱大折腾,变得“以文为戒",为了不犯忌讳,诗不敢做文不敢写。待到乾隆去世,文字狱的风气淡化,文人们开始在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对乾隆清算旧账,硬是把一代满族血统的君主编排得亲妈是谁都是一桩遗案。这也算是文人特色的报复了。
  
  
12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上一篇: 《 探春的婚事猜想

下一篇: 《 湘云——那一朵海棠花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乾隆的身世有这许多版本,与他自身与文人们的编排脱离不了干系。这么系统地一说,开了眼界,也更好见证了盛世乾隆的另一面。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沁芳闸

    当心文人的笔,因为口诛会消失,而白纸黑字一不小心就流传千古。

    2017-11-28

    回复

  • 落叶半床

    都说康乾盛世,其实乾隆是不及他爷爷多了。反正觉得清朝那时候就已经大踏步地走下坡路了。只是他醉心于天朝美梦,从来高枕无忧。

    2017-1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