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文学的主旨

文学的主旨

作者:白说废话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7-10-29   阅读:

  
  这个题目比较大,可我也只是七零八爪谈谈自己的认识,认识很肤浅,也没有条理,千万别把它当成什么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莫言认为,他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是非常凌厉和严肃的。他的作品都是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
  文学的批判分为两种,一为文学对自身的批判,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这种批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同时又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提高。简单说,就是寻找、认识、肯定其文学价值。
  文学对社会的批判,正如莫言所说,站在人的角度,写出人的感情和命运。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话,道出了文学的真谛,文学就是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道德等各方面出现的弊端和问题,毫不留情地给予揭露和抨击,让人明晰是非,立足于优美高尚的思想维度上,显示人生价值观。通过对美的追求和高扬来陶冶性情,塑造灵魂。
  文学自身批判和文学社会批判,二者是相通的,缺一不可。文学的审美功能必须靠社会功能体现出来,而社会功能也必须以审美功能为基石,一篇(部)不忍卒读的作品,哪怕反映了最焦点的社会矛盾,也不可能获得外界的共鸣;一篇(部)花团锦簇的作品,如果只是关注鼻尖前的东西,同样也得不到大众的理解。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才是文学作用于社会的根本目的。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题目好像叫北京人的前世和今生,《当代》发过,是个老作家写的,文笔不好,看着很累,看完也没有什么感想,只觉得是北京人头盖骨的新闻旧闻大杂烩。几乎是同时,在网上看过一篇朝鲜见闻,一个在朝鲜办公司的人所写。非文字工作者,文笔却很优美。十多年了,那些被中国遣返,刚过鸭绿江即被穿上琵琶骨的脱北者,蹒跚行走在自己土地上的麻木神态,至今历历在目,令我感伤不已
  说句闲话,仅凭这也不应该迷信权威书刊,菲薄网络。书刊并不都是荟萃之地,网络也有怒放的鲜花。
  不过,在网上,我也看到过文笔非常好,却言之无物的文章。有一篇《昆仑颂》,我看后评论说,我自愧弗如。它把汉字的美化功能发挥到极致,雄奇巍峨的昆仑山成为文字美容院。
  但我不羡慕,因为作者没有表露出他的见解,只为歌颂而歌颂。这就和我们曾经有过的红太阳颂歌一样,千篇一律,让人厌烦。
  传送千古的《国风》是《经》精华,主旨就在于批判。它影响了中国文学几千年。抨击社会不公、揭示人的生存困境,自此成为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学人文关怀的价值精髓。《硕鼠》是对统治阶级无休止的盘剥的深刻批判,“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它把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比喻为硕鼠,人人都得喊打。即使在情中,也反映出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如《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与此相对照,汉赋极尽典雅和奢华,却被人遗忘,就在于它没有批判性,只会为统治者涂脂抹粉、吹捧抬高,从而成为文学史上的弃儿。
  许多不朽的世界名著,都是对扭曲的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抗争,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如《红与黑》、《羊脂球》、《最后一课》、《小公务员之死》、《竞选州长》等。它们截取社会的一个侧面,揭示出官方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过是为弱肉强食的现实遮羞。
  批判是与现实衔接的,也只能与现实衔接。谁会批判神?有意义吗?批判历史,也是为了汲取教训,让今人少走弯路。
  十九世纪上叶,出现了高尔基命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它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由于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兴起之时,于是,理论家认为,它是资产阶级进步文学,但由于阶级及时代的局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只能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企图以人道主义、改良主义来为社会病疴开药方,这就远不可能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更不可能正确指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群众的出路。
  这是误读和误判。
  作家不是革命家,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利。指摘他们没有指出更正确的出路,这是苛刻和意识形态的偏见。作家只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政治家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描写黑奴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一个忠诚于主人、有爱心的基督教徒---汤姆,因为主人欠债而被卖给奴隶贩子黑利,后又被黑利转卖给圣克莱尔。当他即将获得自由时,不料好心的圣克莱尔却死了,他又被圣克莱尔的夫人送到了拍卖所,被暴躁的雷格里买下,最终惨死在皮鞭下。
  斯托夫人解决问题了吗?
  没有。
  最终还是林肯领导美国人民,发动了对蓄奴州的战争,摧毁了奴隶制。
  但斯托夫人不提出黑奴问题,打动无数正直的读者,美国南部的奴隶制还将延续多少年,是个未知数。她以一个作家的良心,指出奴隶制的残暴和不得人心,这就够了。当然,这是文学影响社会的特例,诸多的文学作品,包括经典作品,都没有这么直接的影响力。文学对社会的影响,更多集中在精神方面,如雨水一样润物细无声。
  黑格尔对此有一个很精辟的论述。他说:“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呈现出来,并不只是为着它们直接本身或是它们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模样,形状,而是为着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呼唤起反应和回响。”
  作为一个普通的作者来说,公平和正义一定不能丢掉。面对不合理的诸般现象,应该在笔下如实反映出来。大家都说了,或许状况就会有所好转。比如特权中的特供,受到全国质疑,网上许多文章直指这一脱离群众的病灶。据悉,习大大顺从民意,已经砍掉了特供农场和特供商店。(没有宣传,我也是听一名高干所说,并不能证实。)
  我们用经楚辞的营养铸造民族魂,俄罗斯民族远没有我们历史悠久,却在两三百年里依靠几代文学大师的笔,改变了野蛮落后的形象,成为有修养的文化大国。即使在苏维埃时代,俄罗斯文学走上弯路,依然出现了一些质量很高的作品,如《静静的顿河》、《古拉格群岛》等。可惜绝大多数是遵命文学。遵命文学不一定是受谁指令而写,而是体制决定了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和我们的抗日神剧一样,苏联也产生过繁荣的抗德神剧,当然,他们叫卫国战争文学。只有这个题材,才能轻松地闯过森严的检查关口。由于有深厚的批判传统,抗德作品也出现了一些凤毛麟角。如《未列入名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阉鸡也是鸡,谁也否认不了。上面提倡的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是个伪命题。实际上,是让作者如何做鸡和如何写鸡的问题,没有谁处在生活和社会之外。
  叶利钦上台后,解散全苏作家协会,相当于开除几万名作家的工作籍。许多作家到总统府情愿,再三恳求收回成命,说,我们从今以后只为新政权讴歌还不行吗?叶利钦回答道,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俄罗斯人的智商,俄罗斯不需要歌功颂德。
  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批评和批判,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能让人发现弊端认识弊端,从而启开自我完善的功能。一个不健全的社会,更需要批评和批判,如同药剂越猛越好,从而促人猛省,带动社会走向更新之路。清末沉疴,正是一些先驱者发出呐喊,才使得社会有了改造的动力。歌功颂德,是没有自信的社会才需要的。成就摆在面前,谁也抹不去,可问题没人提出来,就可能丧失警觉,一步步走向末日。正是有雨果、狄更斯那些作家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才促使西方社会进行反思,逐步健全了法制和福利体系,让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后阶段的断言成为空谈。
12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推荐:渭雨轻尘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文学的主旨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就重要性而言,最紧要的,当然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批判性。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