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与写作

作者:吕俊喜♀    授权级别:A       2017-10-08   阅读:

  
  古人曾言道:“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就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及文化,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可是“好读书”不难,然而“读好书”却不易。像一些写作者,他们书读的确实不少,却老不积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知识面不广,一碰到写作,除了愁眉紧锁,就是唉声叹气。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前些年确实看过不少闲书,积累的却少之又少。当然我并非专业的写手,也非作家行列,只是喜爱咬文嚼字,写一写文字,自娱自乐罢了,再就是还有点小小的梦想,我倒希望通过我的这番努力,可以实现我的作家梦,嘿嘿!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仅此而已,我就觉得长期如果不练笔,不抒发,抒发心境,便会出现诸多的别扭感,就好像远方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俊喜,你该写一些东西啦!”我于是便苦思冥想,费尽脑汁地去想,去写,却到底因为积累不够,知识面太窄,而写不出好的东西来。怎么办呢?我便生搬硬套,强迫自己去写。可结果却总是令我大失所望,不是文辞险怪诡涩,便是框架结构处理得有欠妥当。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阅读方法的问题。
  我认为阅读就应该像跟着导游游览名胜古迹一样,在陌生的景点旅游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导游走,这样不仅能够更加了解各个景点,还能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少走一些冤枉路,阅读亦是如此,我们只有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地读到一篇好文章,否则就只能是一知半解,阅读不但无效,还浪费了时间。另外,除了跟着作者这个导游而外,我们还应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去读,这样的阅读效果会更好。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一句话:“泛观博取,不如熟读精思。”就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读透一本书。”当然,这一本书也不是那么好读透的,这就需要我们体会和感受了。有时,一篇文章的含义往往就潜藏在文字深处,这就要我们去体会,也许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就蕴藏着一个秘密。如李太白有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你发现了没?尽管作者并未提及自身感受,只写的是景色。其实不然,我们可以从“破浪”“会”和“云帆”“济”两个词语和两个单个字中,体会李太白当时的心境,虽然他壮志难瞅,但他仍希望终会有一天会实现他的理想抱负。至于感受,则是体会后的自身的感觉,它和体会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写文章就写的你的感受。就是说,能否充分的利用你的感受,写出一篇好文章,就看你平时的积累了。
  还有一点,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大众朋友的意见。就是我觉得读书的最佳时机当是青少年时期。这段时间内你所有看过的书,记忆过的东西,都会珍藏在你的脑海,成为你一生想忘也忘不掉的宝藏。我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少年时代,阅读过不少的书籍。还记得十七岁那一年我看过三遍历史演义小说《薛刚反唐》,全书分一百回合,每一回合都将近五千多字。之后我合住书,便可以将那本书从头至尾,给人讲完。还有一些书籍,我虽然不能讲的完全,却也能叙述个七七八八。
  但搁现在,不行了,虽然我如今正值青年,却没有以前那么好的记忆力了。这几天我正在拜读内蒙古作家:玛拉沁夫的散文集《想念青春》,可是每当合住书本后,脑海里总是一片空白,对书中那些优美的语句,朴实的语言……忘得一干二净。非要我重新打开书,反复读个五六遍,甚至更多遍,才可以领会其中意境。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写作才老是上升不到另一个层面,什么语句呀!什么用词啊!什么结构啊……老是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更严重的是,‘写给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没有东西可写’,这种状况。你说这可笑不可笑,呵呵呵……所以啊!我想告诫大家的是,趁着年少,多读些书籍吧!莫要等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读书的时期,你才追悔莫及。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就是说:,无论哪一位写作者要想写成文学名著来,你就必须要勤于阅读,善于思考,不断练笔,不断地积累生活素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理想与目标。
  幸而今晚我发现前辈先贤们的教训,,或许大家早已明了,我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但我仍希望能与诸君共勉,为我们的写作道路铺平坦途。
  
  审核编辑:沁芳闸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要想写的好,唯一的捷径就是读的多。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作家不是老师在课堂里教出来的,是熄灯后在宿舍里打着电筒看各类书积累得来的。而我们大都数时候只是喜欢写,写着写着也就越写越好了,这个好有时甚至不是为了成为什么家,只是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作者写的几种方法有其道理,可以一试。当然,能成就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沁芳闸

    坚持写下去,近期可能不一定有收获,但以后一定会有。

    2017-1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