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微型小说 > 爱错的结局

爱错的结局

知青那些事

作者:东篱夕阳    授权级别:A    精华文章    2017-08-20   阅读:

  
  悼你在清明
  
  美文墨,美姿色,琴棋书画都了得,心肠好还热。
  苦岁月,难岁月,磨过坎坷与曲折,哀惋花早谢。
  悲声切,悲声裂,呼天喊地阴阳隔,望你梦里约。
  
  这首“长相思”词是为悼念知青学友“嫚淑”而作。
  嫚淑属于“老三届”那一批下乡知青。
  所谓老三届指的是1966,67,68年这三年全国应该在各自年份毕业的初中,高中生。然而由于参加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这三年共六批初高中毕业生于69年同时毕业,他们经过文化大革命前期的洗礼后,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下,打起铺盖卷奔向了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嫚淑是六六届高中生,出自成都名校树德中学。若不是文化大革命大学停召,以嫚淑的成绩考上清华北大不是问题,可眼下却来到了这个彝汉杂居的螺髻山下的农村生产队,以知识青年小组的户头在这里插队落户。刚开始知青户有六人组成,来不久其中两人因病回了原籍,剩下四人中一对是恋人,一年后这对恋人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便与知青小组分开自立了门户。知青户最后俩人一男叫成方一女便是嫚淑,成方身材矮小左眼珠长了一小点异子,没两年成方就是因这眼疾而回了原籍,这样原来热闹欢笑的知青户就留下嫚淑一人了。
  嫚淑有一米七的个头,在那年月的女生中算得上是高个子,她的脸型与五官长的象电影名星中的白杨,耐品受看特招人喜欢,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会前会后若有她在,讲故事说笑话,或低吟小一首,或高歌清唱一曲她皆万能,气氛总会热闹欢快轻松许多,特别是那些还未谈论婚娶的小伙子们,总是很殷勤地要在嫚淑面前露一手能干,显一下自己的本事为博取众人的掌声而十分地努力。
  春种插秧的时候在水田站成一排,队长一声开始,一排人左手一捆稻秧,右手分苗二至三根且顺势将小苗插入水田泥中,一排五棵插好后脚朝后移继续着先前的动作,这样机器似的重复往返,比谁插的秧苗横顺整齐高低一致均匀,不倒伏无斜飘最先来到这块田的尽头,便是第一名。
  金秋收获稻谷的时候(打谷子),分成小组,每组六人,其中三人割稻,二人打谷,一人担谷粒到队上保管室过称交货,这农活比的是收获稻谷的重量,一天一总结,斤头最重那组是第一名,这是农活中少有的集体赛。
  那年月国家对粮食管理得严,实行“统够统销”政策,统够统销指的是农村所有生产出的粮食只能由国家统一收购由国家统一销售,不准私人经营。
  生产队每年都要到县城交“公够粮”。国家规定粮食生产区的生产队要按照当年粮食收获的比例交一定数量的粮食作物,这就是“公粮”,即农业税,公粮是强制必须完成的任务;“够粮”是国家按照当年粮食的定价,再向生产队够买一些粮食,够粮则不特别强制。
  公够粮都是国家为非农业人口提供口粮的来源出处。那会儿的非农业人口的粮食实行配给制,根据不同的工种岗位发给不等量的粮食供应票,非农业人口凭票与人民币到粮站买米面油等粮食,到食品店买熟食制品或到餐馆吃饭,(农民没有粮票,他们出门都会带上大米)由此延生出粮食供应票有全国通用的全国粮票及各省市的地方粮票,那时若出门或旅行没有粮票人是走不远的,因为单有钱是买不到食物吃的,饿着肚子哪有力走远呢。
  生产队每年的公够粮任务,都是两只箩筐一根扁担与人的左右肩膀来完成的。从生产队到县城粮库近二十里路,其中八里山道道窄坡陡最难行,稍不留意箩筐就会撞到山崖树桩什么的,下坡是担子一头高一头低,要掌握好平衡很不容易,能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走完山道来到稍平顺的十二里公路会很激动,会齐声高呼万岁。交公够粮是非常艰苦的一项劳力活,也是壮劳力表现个人能力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男人来完成。这项劳力活比的是个人担子里稻谷的重量与到县粮仓的时间,谁担的最重到达时间最早为第一名。
  那几年生产队几乎所有的农活竞赛的第一名都毫无悬念的由小伙何维获得。
  何维,身强力壮浓眉大眼,二十三四岁一米七五的个头,初中文化,知青还没来时他是生产队最高学历享誉者,这小伙儿可以说除了家庭成份不好外,他的一切都是上等级别极好段位。
  不好的家庭成份在那年月是很折磨人毁灭人的,它可以决定改变人的前途命运,甚至剥夺走人的一生幸福与生命。
  家庭成份由父辈代代接传,以父亲的职业决定。工,农,商,学,兵是大的慨念,各门类分得很细,比如农民就分成“地主,富农,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农”,不要小看这个划分,不同成份的人政治,生活,福利,包括他们子女读书升学当兵参加工作等等政策待遇都是不相同的。在农村的地主,富农成份是剥削阶级,是属于那年月划分的“地,富,反,坏,右”范筹,简称“五类份子”。五类份子是站在与国家,政府,劳动人民对立面的阶级,这些人在平时的生活生产劳动中是要受到看管监视不准乱说乱动的。那些年的运动多,运动一来首当其冲地则拿这些人开刀,所以私下里也称这些人是“老运动员”。
  何维的家庭成份是富农,小伙子虽然讨人喜欢,干农活是行家里手,然而被这富农成份的帽子捆住了手脚束缚住智慧,他是张不开翅膀迈不开脚步飞不高走不远的,在婚恋上也是一片空白。
  惧于家庭成份的现实他看得上的但别人说他成份太高不敢与其联姻,也有不惧成份看得上他的可他又觉得总与其对不上路,一拖再拖这不就拖到了知青插队,嫚淑落户螺髻山村这个时辰。
  插秧的时候紧随何维的总是嫚淑;打谷子一组中二人总是形影不离;上县城交公粮何维担贰佰斤担子轻飘飘地走,嫚淑担捌拾斤在何维的协助下也能到粮仓,碰撞能产生火花,交融使爱情升华,就这样二人恋爱了。
  知青嫁与当地农民作媳妇的有,包含各种原因吧,但多是嫁给生产队长的儿子,或会计的儿子,要不就是书记的孙子。书记会计队长手中有权仓里有粮家道相对比普通农民家庭要殷实些,然而象何维这样戴着富农成份帽子的人能与知青相恋,这可是反了潮流逆了天,新闻很快在螺髻山村广为流传一片哗然。
  公社管知青的青联干事来了,对嫚淑这边是苦口婆心地规劝,对何维那边是恐吓加威胁,结果都无济于事;嫚淑的母亲收到成都嫚淑外婆的信后带上嫚淑的哥哥千里迢迢从内蒙赶来,不由分说地将嫚淑架起便走......
  如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螺髻山村重演,何维嫚淑这一对鴛鸯就此分开,没有嫚淑的田野少了笑声,没有嫚淑的何维终生未娶,十年后他因肝癌悄然离去。
  那嫚淑随母亲哥哥到了内蒙整日里郁郁寡欢,再没有恋爱嫁人,她总是拿着画笔到处写生作画,家人也习惯了她的生活轨迹,谁知,也是十年后的一天她给家人说了到腾格里沙漠去写生,这一去便鸟无音讯至今都不见归来。
  我们知青中流传着何维去了腾格里,与嫚淑在一起,说沙漠深处有一片绿州,他们幸福地生活在那里;还有知青说曾在丰都街头看到一对熟悉的背影,百分之百的就是他俩,猛跟直追但总碾不上趟,好失望让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用一阙“长相思”来倾诉知青们对他俩的怀念吧
  
  天好大,地好大,阴阳虽隔共华夏,丰都城遇她?
  思念急,思念愚,聊斋翻版新画皮,知青多传奇!
  审核编辑:白玉兰   精华:白玉兰

上一篇: 《   混乱

下一篇: 《  流水

【编者按】 往期编辑   白玉兰: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将读者的思绪带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个人命运或许始终是和国家命运相联系的。“老三届”付出了青春,付出了爱情,他们失去了很多!但是或许这些磨难也终将让他们成为了与众不同的一代!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