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国学概述

国学概述

作者:花满楼    授权级别:B    编辑推荐    2017-07-24   阅读: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股“国学热”,电视里经常播放国学讲座,社会上各种国学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不乏伪大师,一知半解、现学现卖者,甚至打着国学幌子借机敛财也大有人在,难免鱼龙混杂,但毕竟是个好的文化现象。只要假以时日,热爱国学、了解国学、传播国学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呢?我想主要是建立一种自信,对本身的自信,对民族的自信,对国家的自信,对文化的自信。习总书记提出“三个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又明确提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要建立文化自信。只有热爱自身文化,才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不热爱了,那就意味着,已经彻彻底底的背叛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头阵子,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个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演讲时说,美国的空气都带着新鲜的甜味。我不知道空气怎么能带甜味?但起码说明了一点,这个留学生崇拜美国,倒不是崇拜美国的武力,而是崇拜美国的文化。
  一、四大古文明中为何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只有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延续至今,而其它文明则早已消失了。这是我们的优势,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
  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早就不复存在,现在的埃及主要是阿拉伯人;古巴比伦文明也同空中花园一样,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印度更是,本地民族不断被外来民族征服,甚至南亚、东南亚海岛上的民族也能在印度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印度又被称为人种博物馆,研究地球人种,到印度去就够了。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也曾多次被外来民族征服啊。五胡乱华时,为保住汉人血脉,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冉闵发出“杀胡令”,屠杀数十万胡人,也没能改变中原地区汉人几乎被杀光的命运,汉人都逃到福建一带去了。蒙古人建立元朝,统治了中国90多年。清朝,满族人统治中国270多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扶持伪满洲国,也统治东北14年,甚至小学生上学就得学日语。结果怎么样?都没能阻断中华文化的发展。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呢?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的文字与西方文字截然不同。
  汉字是表意文字,看到一个字,即使我们不知道怎么读,也能明白它的大致意思。比如:男,田里的劳动力,中国古代是男耕女织社会,一看就知道是表示男性;上,地面以上的部分,一看就知道表示上。汉字最基础的部分是象形字,画出事物的大体形状,然后,才产生了指示、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就是汉字六种构成方法,叫做“六书”。
  西方文字,以英文为例,它的构成跟汉字正好相反。英文是表声文字,看到一个字,即使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也能读出大致的读音。
  不要以为这个差异是小事,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的构成方式直接决定文化的生命力。
  英文如果失传几百年再被人发现,即使人们知道它怎么读,也无法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以英文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可能就此失传。反过来,汉字哪怕失传上千年,只要人们用心研究,也会弄明白它表述的意思,中华文化就会被重新挖掘、接续起来。比如,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在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期被广泛使用。距1899年被首次发现,这种文字已经失传3300多年。但经过学者们的潜心研究,4500多个单字中的2000多个已经被破解,它所承载的殷商文化也随之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国家扫盲标准是会写950个字,2000多字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近代研究甲骨文最有名的学者有四个人,他们的字、号中都有一个“堂”字,因此,被人们誉为“甲骨四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陈子展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就是“甲骨四堂”的由来。
  汉字独特的表意性是中华文化5千多年来,一脉相承,延续不息的根本原因。汉字并非完美,有缺点,也对中华文化造成一定影响。
  汉字虽然号称是“音形意”结合体,但它并不能算严格的表音文字,即使形声字有表音功能也有限。这就造成古今读音的不同。同样一个字,古代的读音和今天的读音可能大相径庭。今人读古,发现很多都不押韵,这就是古今音变导致的。古代朗朗上口的,今天读起来却很别扭。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字古读“xia”,今天读“xie”,就不押韵了。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主席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雨”古读“ru”,押韵,今读“yu”,就不那么上口了。
  古往今来都使用一套文字,不但读音会发生变化,意思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一个字,古代和今天所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如:“且”,古音读“ju”,在古代虽是语气助词,但它有隐含的意义,字形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这个字在《经》中使用最频繁,“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上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叔于田,巷无居人。岂不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凡是出现这个字的句,多半都与男女有关,而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正因为古今字意发生变化,导致后人不能尽通前人之书,凭着自己的理解妄加解释,大学者都不能免,何况普通读书人。朱熹在解释《大学》开篇时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原貌。而朱熹却硬将“亲”改作“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一个“新字”误导国人数百年,王阳明虽然指出这个错误,却没能纠正过来,直到清代训诂学兴起,才被彻底纠正。
  还有一部分人假托古人,写些伪书,贻害后世。当然,现在我们读的古籍基本都是古籍了,但古人读的古籍很可能是假的,包括很多非常著名的书都是“伪书”。比如:《尚书》,现在通行本有58篇,其中25篇都是晋代梅颐假造的;《飞燕外传》《武帝内传》被列入“汉魏丛书”,实际是宋人造的假;《孔子家语》是三国时王肃所造;《吴子》,科举时代甚至被当作“武经”,结果根本不是吴起所著,而是六朝人的伪作;《太公阴符经》跟姜子牙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唐朝人所作;就连大名鼎鼎的《史记》也被后人搀假。《史记》中提到扬雄,扬雄是司马迁之后才出现的人物,太史公怎能未卜先知。
  中华文化最大的威胁不是外来敌人,而恰恰来源于自身。这也是导致我们今天研究国学经常感到茫然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常做些自己糊弄自己的事,实际上是有根源的。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经常看到讨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大多只关注现象,说思维模式有何不同、对待国家民族利益态度有何不同、民主观念有何不同、科学观念有何不同、为人处世有何不同……而很少探究导致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即使有研究原因的,也仅考虑到经济制度、地理环境等表面因素,并没有触碰到实质问题。就连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国学大师,也很少谈及这方面。
  今年,有一部科幻电影,叫《降临》。讲述的是外星人来地球,教给人类外星文字。女主人公在学习、破解外星文字过程中,竟然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最后,女主人公弄清楚了原因,原来,自己在学习外星文字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外星人的思维模式,而外星人思维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预知未来。
1234
  审核编辑:罗军琳   推荐:罗军琳

上一篇: 《 孙多慈:淌过生命的“慈悲之恋”

下一篇: 《 我喜欢的她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现在人们常指向的国学都是指我国传统文化固有的一些经典学问,这篇文章既开阔,也纵深,在思想层面与剖析问题上都有张力,值得细读!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