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游记

广厦与民

作者:东篱夕阳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6-18   阅读: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唐代伟大人,被人们定义为“圣”名号传颂至今的,杜甫他当年来成都时营建茅屋居所的原地所建成,最近,再次观光游览了它。
  作为地道的成都人,我曾无数次地来过圣的故居。但都是走马观花地一晃即过,谈不出有啥感受收获。在学习了诗圣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再到草堂,心情的确大不一样,对诗圣不由得从心底产生出自然而然的亲切与崇敬。
  草堂博物馆有南,北,东三道门可进出。南门座落在浣花溪畔,浣花溪历史悠久,是古时绣女织蜀锦浣纱线之水流,它围着草堂缓缓而去。经政府的努力改造而今清澈的浣花溪水已恢复到早前风貌,潺潺水声轻敲人心好不舒心安然而愉快地溶入其间;北门面临成(都)温(江)通道,当年毛泽东主席来草堂,就是从北门进入;根据草堂的房屋摆布,东门是草堂的正大门,因而老成都人从此门进去的居多。
  东门额上一横匾,书“杜甫草堂”四个大字。跨进门入眼帘的是座典型的中国式四合大院建筑,两边厢房是为游客开辟的各种服务接待设施;正房陈设着古今名家篆写诗圣佳句绝句的手迹,虽颜,柳字体形态各异,但都为诗圣的名著增辉添彩更上高楼。
  出正房不几步,有“草堂”二字迎面扑来,字贴在一面墙上竟有一人多高,靠近细看,原来字是用白底蓝花的磁片相嵌做成,粗壮刚毅有力的字体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犹如珍珠菲翠吸人喜欢,有毛主席在此仔细观看的图片展出。此时一群看似旅外归来的侨胞峰拥过来,惊叹连连,他们慌忙选择最佳角度,为要留下不忘怀的纪念忙碌起来。
  经“草堂”二字,走过二三百步红墙夹成的石板小径,便来到草堂博物馆主体展区。夏日满塘醉人的荷花,隆冬时节傲雪的黄梅就分布在这里。此处排列有三座大殿,弯弯曲曲的小溪把大殿隔开,曲曲弯弯的长廊配上一座座精美的拱桥又把大殿接通互连,归成一体,显得自然协调。
  第一殿内对门而坐三尊泥像,中间最高一尊是诗圣,两边分别是陆游和白居易,塑像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神态各异。看来泥像刚刚用心粉饰过,并用透明玻璃护照,看得出是在用心护卫文化遗产。左边殿内有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三尺立像,他二人背手缓步若有所思的情态,象是又有大作已构思成熟即将落纸问世似的。右侧殿内陈列着各时期多版本多字体的杜诗印本抄本,这里是学习研讨诗歌宝库。
  三座大殿的正堂,侧柱,门框等处,分别悬挂有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郭沫若,余立群等伟人名家以诗圣所著题写的字画。对其中陈毅元帅一幅写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还须斩万杆”记忆深刻。元帅人已永别,但豪情永生,也表现出革命先行者对诗圣的尊敬推崇。
  三殿外翠竹掩映中一草亭内石碑上刻有“少陵草堂”,说此处就是诗圣建茅屋原址,我等今已无需去考证,然而公元760年诗圣来到成都,761年秋风吹破茅屋却是有文献记载的。
  公元七四六年,诗圣到长安进士不第,困居长安十年,直到四十四岁才得到一个管理兵器仓库的小官,不久弃官西行,经同谷入川到了成都。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到西郊浣花溪畔营建成这间茅屋,谁知第二年秋天,一场狂风卷走了屋上遮雨茅草,夜雨浇透了衣被,百感交集之中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看着今日的草亭,历史画卷辉映眼前,那秋风破屋的凄惨,南村群童的顽皮,特别是诗圣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愿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唤定会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与宽广的想象空间。
  “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好感慨习大大这句话,为普通百姓而扬眉吐气,以天下寒士欢颜而欢颜,我们听您的,跟您走,拥护您!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

上一篇: 《 唐昌古镇

下一篇: 《 寂寞茅莱山

【编者按】 散文副主编   落叶半床:
对草堂熟悉而介绍得清晰明白,细节了然,自然得体。历史的画面风风雨雨,眼前的草堂又让人感慨万千。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3

  • 东篱夕阳

    谢谢了,落叶半床散文副主编!

    2017-06-19

    回复

  • 落叶半床

    2017-06-18

    回复

    • 东篱夕阳

      @落叶半床  此篇《成都杜甫草堂游记》由墨舞红尘中文网散文副主编“落叶半床”推荐阅读,我将把它分享到我的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群及微信朋友圈,谢各位朋友赏阅。

      2017-06-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