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金殿指认林殊的人物心理分析

作者:月涵    授权级别:A       2017-04-26   阅读:

    夏江逃出了天牢,在誉王造反其间,他是有机会逃跑的,只是他自觉还有一张牌,可以重获皇上的信任,改变弱势。
  从长苏中过火寒毒,推论麒麟才子就是林殊。论据一:梅岭有中火寒毒的条件(此一论只能得出对方是赤焰旧人的结论)。论据二:苏先生进京时,太子和誉王夺嫡的基础条件好于靖王,而苏先生选择了靖王,只有一种可能,他是靖王的朋友。这两个推论只是诛心,不是证据。如果是证据。那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比如林殊是如何逃脱谢玉的绞杀,如此被人营救,如何解了火寒毒,何人解毒,解毒之后是如何布局重回京城。所谓人证物证口供,夏江一个没有,他的指控其实完全是无效的。当然他也找不出证据,时间太久了,而且帮助长苏的是琅琊阁的人,以夏江的水准在智商和情商也斗不过琅琊阁。
  夏江所凭的是对箫选的了解,他认为箫选心里最大的刺就是祈王旧案和赤焰旧人,只要有些影子有些疑惑,掌握了生杀大权的皇上,岂会在意错杀一个人。只要借皇上的刀杀了梅长苏,夏江就认为取得了胜利。
  夏江一直高喊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的首要任务是保命,他自投罗网的跑回来,指认林殊,是认为一击必中,皇上杀了林殊,而后会给他机会吧。如果夏江知道,就算皇上杀了长苏,也不会废景琰这个太子,而且还是会把他当作构陷皇子案的逆犯,押入天牢,他是不是就不会回来了。
  夏江的心里,认为皇上对皇子们还是如十几年前对祈王一样冷酷无情,那就是他没有与时俱进了。十几年了,皇上的壮年心态,已经成了晚年心态。而祈王死誉王死献王被囚禁,在这三个儿子之后,皇上已经开启慈父心态,很重视景琰的感受,那么他也许不会走这一趟死亡之旅。

  金殿之上夏江开口老臣,他是被皇上下旨进了天牢又逃脱的逆犯,何来老臣之说。而且更奇特的是,他自陈悬镜司是有错误,被林殊抓住了把柄,他一直没明白皇上是把他的行为定义成构陷皇子和参与党争站队誉王了。
  纪王的证人发言,他始终不知,纪王看见夏冬和卫峥在一起,已经坐实了皇上认为他构陷景琰之罪了。而两次在金殿上和誉王一唱一和夹攻靖王的行为,已经在皇上心中形成了党争形象。
  也就是他根本就没明白皇上为什么封了悬镜司,为什么只要供词,都不见他一面的真正原因。他已经深深的碰触了箫选的另一条高压线。在他心中,似乎箫选的高压线只有一条就是赤焰旧案,却忘记了另一条就是悬镜司不能参与党争。
  他在金殿上慷慨陈词,他是如何忠心耿耿为了指认林殊,不惜回来送死的忠心。总感觉有些天真的可笑,当然他真的愿意送死除外。
  而长苏在见到夏江的那一刻就明白了,危险已在眼前。
  最让人佩服的是长苏的辩才,果然如夏江所言词色锋利。长苏的心态是人不畏死,反而能够绝地反击。
  好吧,你说我是林殊,我就是林殊,反正不能证明我是,也不能证明我不是。都是诛心,那怎么说都行。这是反其道行之。辩护的经典之一。当你本能的替自己辩护时,你要举证,如果你承认了,对方反而要举证,事实上对方不能举证,算是从另一个角度保护了自己。让夏江拿证据,他说的那些都是推论,没有一点实证。成为猜想可以,成为定罪的依据就不够看了。
  长苏的心态是完全打破皇上的疑惑不可能,只要往夏江离间天家父子情份上引导就可以了。自九安山之后,皇上对景琰还是信任有加。毕竟靖王三天三夜奔波救驾,而且事后马上归还兵符,又护送皇上回京,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忠心。这一点箫选非常满意。这时候皇上非常在意新太子的感受。所以夏江可以说长苏是林殊,却不能说景琰不忠君。
  当然长苏也明白,经此一事,他的身份是瞒不过景来了。这是夏江折腾的副产品。
  夏江眼看离间计失败,居然想着自己在御前杀死长苏,真是图穷匕首现的末路疯狂。
  夏江折腾的越厉害,其实反而暴露了他的无计可施。

  箫选是把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当作准则,绝对的安全是必须的。为了这个所谓的绝对安稳,他宁可杀了最优秀的皇长子,只是因为皇长子具备了谋反的实力。当年都能轻易下手,何况如今对长苏,自然也是这种心态。所以他想要支走景琰,让他去给母妃请安。可怜的景琰不是被母亲支开去给父皇请安,就是让父皇打发给母妃请安。他的境遇就是处处请安。
  被景琰拒绝之后,开始批评太子,做事不知轻重没大没小,总之对太子非常不满意。
  当景琰倒掉了毒酒,那一句儿臣一向如此,看了景琰和长苏一起离开金殿,才是无可奈何的感觉吧。这一生唯有这个儿子敢公开的违抗他的指令。
  整个事件中心境起伏最大的就是景琰了。父皇突召苏先生进宫,他还奇怪所谓何来。大家说及形势严峻,霓凰问他肯不肯为苏先生剑指宫城,他说郡主是今天才认得我箫景琰吗。唯有这一刻,大家替长苏感觉值了。这个时候,他不是故人林殊,只是谋士苏先生,当年景琰肯为卫峥冒险,今日愿意为苏先生逼宫。这也算是苏先生在景琰心中的份量大大的重了。重到明明是东宫太子形势大好的时候,却要冒险逼宫,这份情,也算是情深义重了。
  还是蔺晨肯定景琰的智商。人家说最聪明的两个人都在宫里,他认为景琰是聪明人。
  在九安山的时候,景琰和长苏配合默契打赢了那一战,思路极快,蒙挚根本跟不上。
  在金殿上,看见夏江的时候,他当然明白,又是夏江闹事。只是他不知道夏江有什么新花样。
  当夏江说出长苏就是林殊的时候,他的真的惊了。原来也有人和他有过一样的感觉呀。
  夏江一步步说出长苏在京城两年的所言所行,而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一个单衔郡王成了东宫太子的景琰。景琰眼前的镜头是长苏那低沉清晰的声音,我选你,靖王殿下。这一刻,他才真的醒悟。他那些曾经熟悉的感觉因何而来,那些过往的猜测缘何而起。
  只是形势危急,长苏现在面临巨大的危除,他不得不压下心中的巨浪,就应付眼前的局面。
  长苏侃侃而谈,一步一步化解了夏江的指证,只是那诛心的宁可错杀不可错放,还是打动了皇上的心。
  如今的景琰水准大幅度提度,他一直坚持的说词是,这是夏江与他的恩怨,苏先生是被牵连了。他的意思是夏江借诬告长苏来打击他,是完全的无中生有行为。惹不起人家的主公,拿人家的谋士当替罪羊。只有这个理由,能让他理直气壮的维护长苏。
  思路是对的,长苏的目标是往夏江离间天家父子感情上说,景琰的解释是夏江与他的恩怨,配合还是默契的。
  只有一点有些遗憾剧组的安排,有长苏的地方,光芒的主角妥妥打在长苏脸上,对景琰的安排弱了些。
  比如夏江狗急跳墙刺杀长苏的时候,长苏的反应还属正常,他有林殊的胆,却是长苏的体质,而景琰一直打仗,他的反应有些慢了,好像少了一点将帅的应急反应。当然这是御前自有侍卫,可是他离夏江那么近,居然没一点动作。
  后来皇上的毒酒拿来了,在皇权威威面前,他能压得住阵,自从他知晓了旧案的原委,父皇在他心里,就是皇上,那一份父子的情份是淡了,敬畏之心已无。所以他是唯一一个敢当面拒不执行皇命,倒掉了毒酒,扬长而去的皇子。
  他的回复是儿臣不能让他人替他受过。他不解释苏先生是不是林殊,他不去论证那个问题,只是说这是他的事,夏江的指控是与他的恩怨,现在给苏先生的毒酒,是替他受过。只有这个理由,能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是高公公。
  最知箫选心意的是他,一直是明哲保身,才能在宫中平安几十年,只有这一次,他是几次欲营救长苏了。
  皇上宣旨让长苏进宫的时候,他已知长苏性命堪忧了。以箫选的狠毒苏先生是不是林殊,只要疑心一生必无活命。所以靖妃的宫女来送粥的时候,他冒险走过去示警,不让苏先生进宫。这也是有风险的,皇上就在上面坐着,虽然离的有些距离,也是很吓人的。是什么让高公公突然间有此行动。是九安山他亲见苏先生的护驾行动,确认对方是忠臣,还是知道太子对此人的看重,伤了苏先生,太子与皇上必然反目。他为了求大梁的稳定团结。这些理由都很正义。也有一种可能,高公公进宫几十年,是不是当年受过宸妃或者晋阳长公主的恩惠,才会在林殊的生死关头,伸把手,带句话,尽点心,出点力。
12
  审核编辑:开心彩虹   

上一篇: 《 心灵瑜伽

下一篇: 《 琅琊榜:靖王升职记

【编者按】 红尘会员   开心彩虹:
夏江分析得再具化,也未料到,皇上已年老,心也已变慈,就算景琰再怎么顶撞,他也不会再像壮年时那样勃然大怒。当然高公公的暗示也对夏江计划的失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

  • 开心彩虹

    月涵老师,我把你修改了标题的符号。请下次注意哟。

    2017-0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