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化散文 > 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

作者:井中捞月    授权级别:A       2017-04-22   阅读:

  
  儿时的岁月,最使我怀念的是到处找书看的那些日子。不论是故事书、童话书亦或连环画册,都被奉为至宝。冬天,一大堆男娃娃聚集在向阳的校门前,一个人读,其他人就静气地听,听上一遍没听喜欢,还要拿在手里亲自读一遍才算完。尽管大家都非常爱护,但一人一遍读下来,再新的画册也会变毛。操场上放《洪湖赤卫队》电影,去观看了,第三天,同学拿来了《洪湖赤卫队》的画册,再看便记住了许多剧中人的名字。
  书看得多了,就积累了一些词语和句子,写作文顺手的时候,我就用进去,老师就说我的作文写得好。学校毕业走上讲台后,我选择教授语文,在讲课的间隙,我就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历史故事,并把一些好的文学名著推荐给学生,学生们也都爱看。如今,在工作的闲暇,我还喜欢写点文章,用文章来表达我的感受,用文章来抒写我的心意。这都得益于那时看过的连环画册。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丰富了,新华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还有县城里的图书馆,只要花上二十块钱办一个借书证,里面的书就可以免费看了,即使如此,我却还是经常想起那时冬天太阳墙根下看书的情景,一大堆人,静静地,静静地,还有新华书店中那个叫不上名的叔叔,他引领着我走上了一条喜欢看书的人生之路。
  记得师范刚毕业那会儿,心高气傲,总觉得咿哑的书声扰得人心烦。听得久了,心静了,才渐渐悟出这琅琅书声里自有一片纯净的天地。书声琅琅,是一溪清泉叮咚流淌。从山麓的青石缝中汩汩涌出,泛着光亮的水花,流啊流,流出一片水晶一样透明、玫瑰花心一般馨香的童年。书声琅琅,是一行小白杨在和风中沙沙作响。银白的树干挺拔俏丽,油绿的叶片生机盎然,捧起一片崭新的曙光。书声琅琅,是一群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活泼的音符轻巧地跃动,优美的旋律缓缓流淌,奏响一曲满载童真、流溢个性的醉人乐章。书声琅琅,是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轻轻的,柔柔的,如同母亲的深情抚摸、撒着甜,飘着香,传达着世上最博大的爱。书声琅琅,是无声的细雨滋润着万物。细细的、绵绵的、荡涤一切尘垢污渍,赐予生命圣洁的灵气。你听到萌发的新芽破土而出的声音了吗?书声琅琅,是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暖暖的,亮亮的,照耀着五彩的梦想,给人执着的信念和无穷的力量。
  读书是人们开启掌握、认识、改造世界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书籍每每被人喻为精神食粮,益智良药,成为人类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才学渊博,但不满足既得的知识。有一次,他对学生说:“人对知识的追求和掌握,好比大、小圆圈。”他边说边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圈,一个小圆圈,“圆圈内的容量,可比作已掌握的知识,圈外边比作无知面,圈越大,其周长接触无知面就越多。圈小,其周长接触无知面也少。”《礼记》上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我看也是这个道理。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不知天外有天。人对知识的追求和掌握,假如像井底之蛙,掌握的“已知”越少,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小;要是自以为是成了“知识里手”,甚至自封为“天下第一”,未免可笑。相反,如果跳出井口,掌握的“已知”越多,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大。于是,就会虚怀若谷,发愤忘食,学而不厌了。“学然后知不足”,这也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广化的过程。开始只知道一点,感到不够,又深一步地钻研、实践。从钻研、实践既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发现和提出了新的问题。人类的知识财富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极度丰富甚至泛滥的时代,打开互联网,新闻、博客、论坛、网络文学以及图片、视频,内容五花八门,形式各种各样,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于是曾有人担心,随着网络的普及,书籍是否会悄悄退出我们的生活呢?我想,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读书自有读书的乐趣。网络真的很便捷,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中输入你想要找的内容甚至只需关键词,一按回车,所有与此相关的内容便会跃然眼前,任你检阅。然而,它的便捷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不能,将书籍等纸质读物淘汰出局呢?当我们面对网络的时候,心态是多少有些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于是常常在某种暗示下不由自主地打开一个又一个的链接,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看得眼花缭乱,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就像一个人站在满是贝壳的海滩,捡起这枚觉着那枚好,捡起那枚,又觉着还有更好的,于是流连忘返,最终却一无所获。
  而读书,则是淘金,捧着一本书的时候,心里面是平静,是满足,是享受。当目光在字里行间行走时,心也会为之沉浮,“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我们会去仔细的揣摩,反复的体味,或者为之感动,为之深思。掩上书卷,我们还会回味,思想会在阅读中得到升华,心灵会在阅读中受到洗礼。我想很多人都有阅读的习惯,睡觉之前或是周未,拿起书来翻上几页,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学习,而去读一本名著,则是享受一场思想上的盛宴,经历一次心灵上的旅行。书中或许会展示一些与我们生活相去甚远的场景,那些人物的性格也许独特怪异,然而,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我们似乎又总能从中领悟到一些生活的本质或者生命的真谛,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
  灯下读书,最是安静,可坐可卧,甚是惬意。情不自禁读得屏息凝气,时而与书中人物共悲喜,时而与作者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时而为经典的段落拍案叫绝,时而嗟叹结局的无奈,时而感慨造化的弄人,时而更改错误的观念,时而纠正偏驳的看法,时而与主人公较真辩论所作所为的失察之处。“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月光下等人时,顺手带本书随意翻阅,不必生气约会者的姗姗来迟。到银行取钱时,卷上一张报纸,看看美文,不必烦躁客户的繁多。等车时,读读附近独具匠心的广告词,不必恼恨车辆的晚点;坐车时,看看窗外五花八门、趣味盎然的牌匾字,不必厌烦人群的拥挤。搭夜车时,漫漫长夜,有书有伴,顿失寂寞无聊之感。
  我不由得又想到了海伦.凯勒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在常人眼里,无异于行尸走肉,而海伦.凯勒,却凭着非凡的毅力,超越生理的障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成就了她自己的人生,也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楷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她在黑暗里用心灵发出的呐喊,是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可是,我们这些拥有光明、耳聪体健的人,却对生活中许多本应该去珍惜的事物视而不见!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读一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然后,闭上眼睛,体会一下黑暗与宁静,那样,我们就能更多的发现生活之美,会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审核编辑:渭雨轻尘   

上一篇: 《 幽兰醉尘自幽香

下一篇: 《 致那些人【七】

【编者按】 往期编辑   渭雨轻尘:
标题平了些。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