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评艺概 > 读《蜀相》

读《蜀相》

宋振邦 风情诗点染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3-27   阅读: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先贤,你在哪里?我来探访你的遗迹,缅怀你匡扶汉室的一腔热血,一生的忠诚。
  的开头只一句,便道尽了人的渴念。他缓步走在陵园里,锦官城外柏森森,此处是这样的幽静。高大的树木投下它浓密的阴影。阴影又引导人的思绪,一步步走进历史的深处……啊,丞相,未出茅庐你便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建国大略。你参与策划的赤壁之战,恰是实现这一宏图的转机。入蜀之后,你施展了治国安邦的政策。特别令我景仰的是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在那样恶劣的气候之下,对孟获七擒七纵,表现了你的仁爱之心,和你的安抚蛮夷的宽广胸怀,使蜀国长治久安的深谋远虑。为了实践对先主的许诺,你四次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的忠心和悲情,感染了千百万后代子民。他们奉你为万世师表。在这样一个安详宁静的去处,让我们来瞻仰你。
  年复一年,映阶碧草自春色,这一个“自”字从诗人的胸中发出,别有一番滋味:任烽烟蔽野,生灵涂炭,自然界却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了,如今已是肃宗乾元二年。诗人又想起灾难的世道,想起自己刚刚结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来成都之前在秦州时已经知道了吐蕃的势力逼近了洮州和泯州,他在送朋友的一首诗中,就写过“东郊尚烽火(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朝野色枯槁。西极(指陇右)柱亦倾,如何正穹昊?”而此刻,当他看到丞相的陵园里宁静的春光时,怎不心怀伤感,发出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叹息。这里又吐一个“空”字。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对仗工正,给人一种如行车入轨的沉稳感,这中间,一个“自”字和一个“空”字,更像乐曲中鼓点震动胸襟。
  经过了战乱逃亡的杜甫,多么渴望国家的和平安定,多么渴望有蜀先主和丞相那样的雄才大略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前一句说刘备和诸葛亮反复讨论平定天下恢复汉室的愿景。后一句,两朝开济,说的是诸葛亮辅助刘备及其子刘禅“开”创帝业和治理(“济”)国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忠心。这一联一方面是指刘备对诸葛亮的殷勤重托,另一方面是诸葛亮回应刘氏父子图报之诚。这正是诗人拜谒陵园的核心的思念,也是诗人对诸葛武侯一生的概括评价。
  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蜀相》一诗,主旨思绪就是“悲情”,两个方面,感叹自身战乱离殇,崇敬丞相鞠躬尽瘁。
  我们细品杜甫对诸葛亮的怀念与李白对谢安的景仰,都显示出一个有趣的现象:诗人和他崇拜的偶像,在信仰、修养、性格与文风上都极其相似、相通。前一对是典型的儒家,为人处事认真敬业,杜甫写诗皓首练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窗含西嶺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诸葛理政“夙兴夜寐,事必躬亲”。后一对,李白和谢安,道家风范,李白为文大手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谢安谈笑间败符坚百万大军于肥水之上,吓那厮八宫山草木皆兵。两人都生不愿封万户侯,理想都是功成身退隐于山林。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上一篇: 《 姐妹齐心金玉良缘

下一篇: 《 最强势的嫡母和最猥琐的庶子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杜甫和他崇拜的诸葛亮都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价值观相似,认真执着,唯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同样的乱世,成就了诸葛亮却没能成就杜甫。说到底,一个是政治家,而另一个只是诗人而已。在诗人的诗里让我们再次感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吧。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2

  • 沁芳闸

    个人更喜欢道家的洒脱。不喜欢儒家的衣锦还乡,喜欢道家的功成身退。所以,最崇拜的男人里就有谢安,另一个是王阳明,可人家也是儒家的。可王守仁先生绝不拘于一格。

    2017-03-27

    回复

    • 行吟者

      @沁芳闸  谢沁芳的点评,你的见解与李白的思想一致。一个人在政治上有成就,不仅要个人的才能,环境和机会的因素也很重要。

      2017-0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