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密道断铃的人物心理分析

作者:月涵    授权级别:A       2017-03-18   阅读:

    

  人物:靖王
  长苏
  战英
  靖王与长苏的最大的一次冲突,就是密道断铃了。此前也有误解,但是属于几句话就能平息。长苏也感委屈,但林殊是庆幸的,庆幸景琰来曾改变。初心依旧。
  而这一次景琰之先对谋士不信任的种子发了芽,在夏江的离间之下,认为长苏突破了楼台会的约定底线,置母妃受苦于不顾,他心中有了意见。所以卫峥事件,他并没有第一时间与长苏商议如何营救,他已经不信任长苏了。他认为对方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他是一个情义至上的人,不是一类人。
  所以长苏心急如焚按铃求见,还是战英劝他听听苏先生的意见。战英明白凭他家王爷,是没办法营救卫峥的。这说明战英还是有分析能力的,对于长苏的智商是肯定的。
  二人相见,都有些先入为主的认知,靖王不认为长苏和他一心,所以反而问苏先生找他何事。而长苏急于提醒靖王危机,忽略了靖王的心态。
  长苏点明了皇上对赤焰旧人的心态,如果靖王插手会引起皇上的恼怒,中了夏江和誉王圈套。他反复强调的是此事带给靖王的风险,却忽略了这些风险靖王已经承担了十几年,而靖王根本不介意这个风险,他在意的是情义,对故人的交待。
  战英还在试图劝说长苏设法营救,靖王已经没了耐心,他对长苏已经失望,直接表明态度,站在情义的至高点上,说明苏先生动辄言利,没有遵守他们约定的底线,他不介意风险,让苏先生另选他人去扶保吧。
  靖王的态度其实是非常冲动的,他一怒之下,并不考虑苏先生所有的言论是让他回避风险,这里面也有对他的关心。
  靖王不知长苏的真实身份和意图,只是单纯的对于谋士的人品不信任,先入为主的认为谋士这个群体是为利益而存在。靖王的认知盲点是一直忽略了对方对他的保护。一切以他为主的真心。
  而长苏是深知景琰个性,反而只谈大局,忽略了靖王这类人,必须以情动之,诱之以利适得其反。
  如果长苏一上来,就说江左盟已经营救了一次,失败了,现在商议如何营救,如何措施有什么结果,遇到什么困难,那么二人还有得谈,就是谈不成,也要靖王自己认知营救的难度,如何选择如何放弃。长苏的本意是保护靖王,不是惹怒靖王,中止合作呀。所有涉及林殊的事,都是靖王的底线是他的心结,根本就没有选择题,只有是非题。长苏本来深知这份情义,却忽略了对于景琰来说,能为林殊做些事情,对于景琰的何等的意义。
  靖王对长苏那些指责,的确是借题发挥,他心中怒火难平,又无计可施,才对谋士发作。
  应该说夏江成功的让二人内乱,矛盾重重。
  靖王是谁越反对他,他的反弹力越大。而长苏是为了大局,为了景琰的安然不肯让他遇险。
  本是同一个目标,才会如此激烈的相争。
  靖王这样耿直的人,自然是顺耳就听,不顺就走,一言不和,挥剑断铃。其实这样做的好处是,他的态坚决。长苏自然不会再阻止,下一个问题就成了,如何营救,而不是营救不营救的问题了。靖王用他的剑表明了心愿,非做不可。长苏也不必分析形势,权衡利弊了。
  这是最不合谐的一次谈话,是长苏最失败的的一次劝谏。在景琰对长苏的指责中,既为长苏心疼,也为景琰的情义感动。
  其实这个时候的景琰根本听不进相反的意见,与意见的对错无关,他不是一个看形势做决定的人,这类理智型的分析于他无用。和他只能讲讲情义。
  而长苏最终还是妥协了,也是因为景琰所行之事,本就是他想做却理智上认为风险太大的事。
  
  营救卫峥事件中的夏冬
  夏冬和霓凰都是因为赤焰案失去了爱人,而夏冬是大不幸中的大幸,夫妻还有重逢的一天。而霓凰只是增加了一次分离。
  夏冬在天牢中听闻了谢玉对当年事件的解说,这完全刷了她的世界观。她世上最亲的丈夫居然是被他最敬重的师傅所害,居然是为了构陷赤焰军。她走下台阶时,那个站立不稳的姿态,充分的说明此事对她的震动太大,已经超过了她的承受范围。十几年后,她又经受了一次打击。失去丈夫还不够,仇人居然是师傅。
  谢玉的一面之词,她自然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谢玉当然不会凭空诬陷夏江,而夏江也不会无故营救谢玉。所以谢玉的话是有可信成份的。但是对方毕竟是她的师傅,还是要查证一二。
  应该说夏江做事利索,肯定会清除当年的痕迹,但夏冬能做高阶掌镜使自然也有一套查案方法。
  营救卫峥时,长苏想起了夏冬,长苏不敢小看夏江,当年能构陷皇长子林帅的人,岂是等闲之辈,狠毒狡诈恐怕难用常人度量。必须要有一个悬镜司的人相帮,而夏冬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对于夏冬来说,卫峥是丈夫的战友,这和景琰对卫峥的感觉一样,是故人。
  果然他们都看对了夏冬,老谋深算的夏江不知因何怀疑了夏冬,在布局中是把夏冬当诱饵的,而长苏是将计就计,夏冬果然在扳倒夏江的谋划的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夏冬的个性其实和靖王很像,都是重情义的人,一个为了亡夫,一个为了故友,当然他们的亡夫和故友还都在世。只是一个怕吓着了夫人,一个是为了朋友的安全一直不相认。他们二人最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们最看重最思念的人,都在附近看了他们,就是不出来相见。
  夏冬对夏江是失望了,亲见了夏江逼长苏服下了剧毒药丸,这才让夏冬对师傅死心了。
  此后夏冬按长苏的安排故意把卫峥带到了纪王的眼前,造成了夏江构陷景琰的假象。在皇上面前,夏冬成了夏江构陷靖王案的证人。
  由于夏冬的参与才成功的营救了卫峥,夏冬宁可身陷天牢,也要为亡夫的战友做点事。这份情义,可与景琰相比了。她和景琰都是把情义看的比自身安然重要的人。
  
  
  梅夏第一次交锋
  长苏之前的对手,都是一击而中,对方再没有翻身的机会,比如一品候谢玉,在景睿生日宴后,就再没有与长苏对抗的机会和手腕了。谢玉被流放了,他也没机会逃走,就是他死了,他的手书,还成为长苏申冤的开端。可是夏江不同,这一次夏江和誉王联手构陷靖王,以卫峥作诱饵,长苏将计就计,也是筹划周全准备一次解决夏江,不是每次都能借纪王的势的。可惜夏江之后还是有机会给长苏找麻烦。
  梅夏在悬镜第一次交锋,极为精彩,都是心理强大目标坚定的人,都要掌控局面。
  二人在信息上都有个盲点。
  长苏的真实身份是林殊,所以他对夏江的仇恨是夏江不知的。夏江对长苏的判断是进京必有目的,一个江湖盟主,不在自己的地盘上翻云覆雨,跑到官场上来夺嫡,支持一个最弱势的靖王,冒的风险越大,所求越重。
  而长苏的盲点是他不知道夏江与滑族的关联,这个时候应该是不知的。如果长苏知道的话,对夏江就多了重防范。他认为夏江针对祈王只是因为祈王请求裁撤悬镜司,动了夏江的蛋糕。并不知道夏江还与滑族势力相串联。
  二人的斗志斗勇,自然各有机峰。
  夏江一直反复强调的是,有命才有一切,他不认为长苏会甘愿舍命保靖王。所以他的筹码是人皆惜命。那一颗毒药,是他的利器。
  而长苏一直在与夏江耗时间,他在等豫津游说纪王面圣,夏冬为证,最后让皇上封了悬镜司。
  长苏给夏江的感觉他是祈王旧人,这个理由夏江愿意接受,这是皇上的心结之一。
  夏江丢了卫峥,金殿上没有抓住景琰的把柄,已经输了前两局,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利用梅长苏的口供来针对靖王。其实夏江的目标不是长苏,一直都是靖王。
  就如长苏所说,他怕靖王。
  靖王身上的执著与孤愤,才是他害怕的东西。
  长苏成功的激怒了夏江,高手过招,谁先动气,谁就输了。大家的猜测是那枚在长苏手里拿担了许久的乌金丸,被长苏调了包。长苏大业未成,可不会拿小命开玩笑,这时候他生命力非常顽强,不会真的吃什么毒药的。
12
  审核编辑:罗军琳   

上一篇: 《 凤凰女儿木头娘

下一篇: 《 琅琊榜--  梅夏第二次交锋

【编者按】 红尘会员   罗军琳:
无论是写小说,还是读小说,都能通过人物心理的细节分析去了解人物的个性。丰满的个性使小说人物鲜活,精彩而有看点。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