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相逢未嫁时

宋振邦 风情诗点染

作者:行吟者    授权级别:A    编辑推荐    2017-03-07   阅读:

  
  张籍:节妇吟
  __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的背景
  中唐以后,藩镇割据,他们用各种手段拉拢中央官吏和文人。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史,又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人的这首就是对他的回复。
  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示张,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此诗反映了他的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
  诚然,这是一首政治诗,以男女之间的爱情影射政治宗派投靠追随。用女子陈情的笔法,委婉地道出自己苦衷和婉拒之情。
  这里,如果我们作政治诗来解读,那我们领悟的也只能是理性的官场应酬的权术之道。诗的美学价值便被抹灭了。但如果我们视为一首爱情诗,它就会大放光彩而韵味无穷。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情感也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正是人的天性在各种社会观念中不断地挣扎、突破,寻求更高层次上的真、善、美的和谐。在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中间在社会上就会形成许多各种各样的悲剧,反映于文学作品中创造形形色色的悲剧美,它们成了人类文明的经典。
  “真”是什么?是人类的天性。是自身的,天之使然的。“善”是什么?是族群维系其秩序和谐的法律、道德,是外加的,群的约束。而“美”?谁能说得清!它是真和善纠缠斗争,它是真的呐喊,是善的舞蹈,它既是善的维护,又是善的突破。不错,真、善、美是人类发展的一组齿轮,但在它们为使人类不断向上时,首先是自身的磨合。
  在“善”的围栏中,一朵“真”的红杏,悄然绽放,她散发出寂寞的清香,淡淡的,幽幽的。这就是张籍的诗。诗的美首先表现在她的曲折见意,委婉陈情。一开头,“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这“双明珠”即是信物,它表征男女间的情爱,但如女的嗔他唐突,男的又可辩解为礼品,明珠成双,愿娘子与夫君伉俪永谐。在女人认领了这份倾慕,接受了他的爱,“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这就深入了一层。随后,理性抬了头:“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这又是一折。给对方戴了高帽,给自己拾了一个台阶。结果呢,“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虽有“还君明珠”,却是“双泪垂”,终以“恨不相逢未嫁时”作结。娇情的倩影已经投怀,理性的纤足却止步于藩篱,那醉人的红杏已在墙头颤抖了。
  这诗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她的情节、语言和韵律的戏曲性。融融春日,陌上踏青,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此时,被战乱折磨得身心疲惫的成年男女,一个情怀苦闷,一个心灵饥渴,他们狭路相逢了。男的避让不及,扬袖相揖,女子颔首,宛然一笑,这是何等令人心灵震颤的邂逅!随后发生的一切都成为自然。
  
  审核编辑:沁芳闸   推荐:沁芳闸
【编者按】 短篇小说副主编   沁芳闸:
我们遇见的时候,我是仰慕你的英雄本色的,只是妾已有夫,这耀世的明珠也只能原物奉还。这是女子对男子的情义,也是男子间的道义。情对,时不对,也只有有缘无份,不早不晚才是真有缘。如此婉拒,但愿君是知晓的。


我来评论这本书

  •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6

  • 三旬

    这首诗我最初时完全视为爱情诗,后来接触了一些论点之后就完全把其视为政治诗,且排斥爱情诗的观点。今日读老师的文章,赏析触人心弦,又觉曾经自己偏激了。诗歌本来就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应有包容的心态和平和的视角才对~~

    2017-03-08

    回复

    • 行吟者

      @三旬  沁芳、三旬,谢你们的点评,这诗按作者的本意是政治诗,特别是有这样的副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但如作爱情诗解更有味道。

      2017-03-08

      回复

  • 沁芳闸

    恨不相逢未嫁时,恨不相逢未嫁时,恨不相逢未嫁时。转身,泪就来了。遇见的太早或太晚都只有错过。

    2017-03-07

    回复

    • 行吟者

      @沁芳闸  沁芳、三旬,谢你们的点评,这诗按作者的本意是政治诗,特别是有这样的副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但如作爱情诗解更有味道。沁芳小妹的感动,说明我作爱情诗解是成功的,谢你的纯情。

      2017-03-08

      回复